小外甥女每天做作業(yè)都離不開媽媽。媽媽正在廚房炒菜,她就會大喊:“媽媽,這道數(shù)學題不會做!”姐姐急忙拿著炒菜的鏟子走到小外甥女面前,拿起題看了一下,然后告訴小外甥女如何解答。小外甥女按照姐姐說的方法做好數(shù)學作業(yè)后,又開始做語文。一會兒,她又會大喊:“媽媽,這個作為是什么?”姐姐發(fā)現(xiàn)在這個聯(lián)想類的作為撰寫方法講過幾次了,怎么還是不會寫。姐姐向我傾訴:小外甥女不愛思考,不喜歡動腦,每次遇到難題就會求助媽媽,是不是孩子太笨了。
生活中,相信許多父母都會像我姐姐一樣,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多次做過類似的習題,還是記不住這個解題的方法。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第一反應還是尋找?guī)椭皇菃柪蠋煟褪菃柛改福踔習柾瑢W……。你是不是也會懷疑自己的孩子太笨了?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太笨了,而是因為孩子由于不會思考,導致缺乏了思維邏輯能力。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孩子拒絕思考,選擇最簡單的方法,求助他人幫忙解決難題。
想要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定不要錯過《《八大邏輯圖:快速提升孩子孩子思考力》這本書,書中為你推薦了一個啟發(fā)孩子聯(lián)想的極實用的思維訓練工具——圓圈圖。能啟發(fā)孩子聯(lián)想,方法有:應用感官加感受、應用5W3H法、應用多角度法。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由不會思考、拒絕思考到愛上思考的整個過程。
本書作者沈紅亮是思維導圖創(chuàng)始人英國東尼·博贊先生的親傳弟子,華人思維導圖法首位認證講師孫易新博士親傳弟子,這本書特別適合親子共讀,可以讓孩子建立思考框架,養(yǎng)成思考習慣。
可以說,《八大邏輯圖》這本書告訴你,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愛上動腦?書中提出了三個最基本的思維訓練方法:聯(lián)想、描寫和對比,也對應了三種思維圖示方法。讓孩子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能幫助孩子輕松提高學習和認知能力。
第一種,圓圈圖:解決孩子不惠聯(lián)想難題
那么什么是圓圈圖呢?其實圓圈圖就是由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外一個事物,也可以說,它是一個訓練聯(lián)想能力的工具。這么說可能比較抽象,我們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
4月正是踏青好時節(jié)。媽媽約7歲的兒子,琪琪一起去濕地公園踏青。這時,媽媽再約琪琪的時候就引發(fā)琪琪聯(lián)想。她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圈,并寫上“濕地公園
”,然后又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問琪琪:根據(jù)濕地公園幾個字會想到什么?“琪琪想了想說:”沙灘、小河、情人碼頭(景點),媽媽點點頭說:對,這些都是,那么琪琪,除了這些還會想到什么?琪琪又想想了說:滑水、放風箏、散步(玩)。
媽媽繼續(xù)鼓勵琪琪,琪琪繼續(xù)想:濕地公園在順義區(qū),也屬于北京(地區(qū))。接下來,媽媽又問了琪琪濕地公園門票多少錢……等等問題。最終琪琪自己都驚訝了,關于“濕地公園”,他竟然能想出這么多內(nèi)容。
可見,圓圈圖可以讓孩子拓寬思路,活躍思維。比如上面這個例子,告訴孩子一個詞“濕地公園”,孩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都是濕地公園里有的或者能夠看到的東西,那么接下來可以引導孩子,聯(lián)想到類似的或者相反的事物等等。
第二種,氣泡圖:讓孩子更加細致地認知難題
很多孩子懟見過的事物或經(jīng)歷過的事情,往往無法清晰地表達出來,或者描述出來的事情和實際情況相差甚遠,而孩子本身會覺得委屈,認為自己沒有撒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呢?其實就是孩子缺少觀察意識,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缺乏了認知能力。
而這也正是本書除了前面說的“圓圈圖”外,介紹的另外一種工具“氣泡圖”——更細致地認識事物。它是幫助孩子認識事物最有效的工具。可以通過它準確、生動地描寫一個事物、一件事情,這對于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例如,奶奶家有一只非常可愛的貓咪,琪琪非常喜歡它。媽媽和琪琪說: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就是想出描寫貓咪的詞語。琪琪高興的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黃色的貓咪。”媽媽微笑的鼓勵琪琪繼續(xù)說,琪琪卻低頭不語,這時媽媽啟發(fā)琪琪:“這是一只會用貓砂的貓咪。”琪琪受到啟發(fā)繼續(xù)說:“這是一只喜歡吃魚的貓咪。”于是,在這個互動中,琪琪描述出,黃色的、9斤重的、喵喵叫的、喜歡吃魚的、愛干凈的、粘人的、腳步的……
顯然,氣泡圖可以讓孩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并能夠讓孩子通過場景描述、特征形容,準確的表達出來,并能夠清晰的記住周圍發(fā)生的一切。而當孩子將觀察變成一種習慣后,他的思維邏輯能力也就會愈來愈強。
第三種,雙氣泡圖:通過對比解決孩子知識點混淆難題
很多孩子可以記住周圍的很多事情,但是如果再往更深層次問一下,比如問問他們遇到的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他們就會一頭霧水。摸著后腦勺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就是孩子利用好了“死記硬背”的記憶力好的優(yōu)勢,但是沒有學會使用,也就是動腦思考的意識。
遇到這樣的情況的孩子要怎么辦呢?運用本書中介紹的雙氣泡圖的方法,就可以輕松解決。雙氣泡圖,就是用來幫助孩子找到兩個事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從而進行選擇;還可以讓孩子通過對比分析,對兩個相似的事物進行深入理解。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看一下。
一天,琪琪放學回家,對媽媽說:“我想養(yǎng)只貓。”這個請求對于一向不喜歡小動物的媽媽來說,可犯難了。媽媽嘗試說服琪琪:“我們以后常去奶奶家看貓,不就可以了嘛。”琪琪看著媽媽搖頭不肯。媽媽靈機一動,說:“媽媽不反對你養(yǎng)貓,那么先說說養(yǎng)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么。”琪琪眨眨眼睛,不知道說什么。媽媽啟發(fā)道:“就是不管養(yǎng)不養(yǎng)貓,對你自己、對這個家庭來說會有哪些不同的變化和相同的地方。于是琪琪在媽媽的啟發(fā)下,想到了:“不養(yǎng)貓的話會不開心、心理很難受、羨慕別人有寵物、不需要照顧貓咪生活……,而養(yǎng)的話就會開心、有寵物、逗貓玩、照顧貓咪生活、觀察貓咪寫日記……。最后琪琪看著媽媽畫的看著圖里內(nèi)容,不斷動腦思考養(yǎng)貓好還是不養(yǎng)貓好?
而這樣的思維模式,就是雙氣泡圖,它可以幫助在二者之間難以選擇的時候,通過對比分析,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孩子最終作出決定。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獨立動腦思考的能力。
總之,假如您家孩子有上面任何一種情況,并且您希望幫助孩子提升思維能力的話,都推薦閱讀《八大邏輯圖》這本書,書幫助您的孩子學會思考問題,建立思考框架,養(yǎng)成愛動腦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