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長大,越能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有人說人生的煩惱,大部分都是因為“沒錢”而帶來的煩惱,所以實現財務自由是很多人一生的終極目標。
光有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是不夠的,我們還得學習那些億萬富翁賺取財富的思維方式,才不會讓機會擦肩而過。只有憑借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賺取財富,才能真正讓我們過上富裕的生活。
《像億萬富翁一樣思考》這本書,將告訴我們,成為億萬富翁并不僅僅是存在于夢境的幻想,只要你掌握了億萬富翁看待機遇的眼光,對待成敗的心態,面對風險的意識,以及改變自己財富問題的觀念和心態,你也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
本書里有李嘉誠,張瑞敏,牛根生,巴菲特等幾位世界頂級富豪的成功經驗,又介紹了在這個新時代背景下,眾多普通人尋求財富之路的技巧方法等。
接下來我從兩個方面來給大家分享本書的精華內容,第一部分主要講的是如何尋找財富機會?第二部分主要講成為億萬富翁要具有哪些財富思維。
【第一部分】如何尋找財富機會?
(一)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機會,已經沒有價值了
書中講到Papi醬成名的案例,Papi醬其實也不能算純草根,她畢業于中國戲劇學院導演系,在學生時代已經擔任過話劇導演、電視臺節目編導和配音等,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與一身的女子。
Papi醬走紅是在短視頻興起的初期,她的視頻經過精心制作,從劇本的創作到個人表演,都經過了非常精心的設計,把吐槽視頻做的濃縮、精致又有趣,成功超越了其他同行。
她為什么能成功?主要是抓住了時代發展趨勢的先機,并且有自己獨特的個人定位,走在了別人的前面。要是放在現在,短視頻競爭已經白熱化,也不會那么容易成功了。
書中說到富人之所以能富,是因為有非常精明的頭腦和敏銳的眼光,能看到別人無法洞悉或察覺的大好機遇,而窮人則喜歡看著富人行動。
想要賺取人生中的財富,就要做一個有心人,用敏銳的眼光,細心的去觀察,搶占市場先機,賺取想要的財富。
當別人已經走在前面了怎么辦?我們不能盲目的做一個跟隨者,要想辦法創新,做自己的特色,要和別人不一樣才能走出一條新路。
(二)做好平凡的每件小事,從中挖掘商機
很多人總想著賺大錢,做大事,卻好高騖遠,看不起小錢,不屑于做平凡的小事,那只能注定與財富無緣。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
小時候李嘉誠跟著父母來到香港投靠李嘉誠的舅舅,后來父親病逝,李嘉誠只好早早的輟學謀生,但他并沒放棄學習,一邊打工一邊自學。
他做過茶樓里的跑堂,做過鐘表維修,做過五金廠的推銷員,后來又轉行推銷塑膠,通過自身努力,李嘉誠一步一步做到了塑膠廠總經理的位置。
但他并沒有停止腳步,他發現塑膠行業前景很好,于是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以及向親戚們借來的錢,成立了自己的塑膠廠,靠著塑膠廠開始發家致富。
從李嘉誠的發跡史可以看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每一步經驗的累積,都是你將來成功的墊腳石。
李嘉誠,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勤奮、熱愛學習、有進取心,善于觀察分析又有冒險精神。他以普通人的身份一步步走來,從平凡的事情做起,最終做到了不平凡。
很多商機并不是等來的,是要靠你在工作、生活中用心去挖掘,去觀察分析得來的。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件平凡的事情,生活處處都有商機,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機會。
(三)危機中也蘊含著商機
2020年爆發的疫情,讓很多公司面臨破產,很多行業損失慘重,但也有一些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像疫情初期生產口罩的、防護用品的都賺大了。聽朋友說有個生產口罩機器的,哪怕那時價格漲到了疫情前的十多倍,機器還供不應求,訂單接到手軟。
所以不管在多嚴竣的市場環境下,很多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們要多運用逆向思維來看待分析問題,你就能發現更多商機。
當然很多時候機會是轉瞬即失的,所以一定要快速反應、馬上行動,錯過那黃金時間,其結果就會相差很大。
危機的出現,說明前期的投入和運作有不足之處,但如果我們能從危機中發現問題的根源,吸取經驗教訓,那么在一定的條件下,危機也可能成為發展的機遇。
面對危機,你只需要振作精神,認真思考,在冷靜中把握謹慎,在敏銳中撲捉轉機。
以上三個章節,講解了如何抓住機遇,主要從抓住時代發展趨勢,把握先機;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商機;以及讓危機轉變成新的機會三個方面來進行了闡述。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億萬富翁應具備哪些思維?
(一)共贏之道,利他原則
共贏是一種重要的商業智慧,這種智慧可以讓企業在需要的時候獲得最大的力量。一味的斗爭,惡性競爭只能讓企業之間矛盾越來越突出,雙方斗爭的成本越來越大。
書中以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案例來講解共贏之道。
劉根生在成立蒙牛之前,他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
蒙牛最開始創業的時候,第一則廣告就把伊利擺了上去。廣告語赫然是:“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蒙古乳業第二品牌?!?br>
盡管這有一些“借勢”的嫌疑,但他確實把伊利這個最大的對手擺在了首位,將內蒙古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態度,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蒙牛最開始創業的階段,劉根生雙贏的辦法就是為那些擁有工廠、牧場和市場的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幫助對方經營企業,而自己則借用對方的硬件造蒙牛產品。
創業者在思考共贏的時候,不僅限于商業方面,其實共贏的范圍還有很多,提高社會關注度,公共參與度等都可以運用共贏思維。
共贏思維,鼓勵我們處理問題時,多找互惠的解決辦法,這是一種資源分享的合作戰略思維。
“利他原則”也是同樣的道理。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過一句話:“如果利潤10%是合理的,本來你可以拿到11%,但還是拿9%為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后續更多的生意滾滾而來?!?br>
一個人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別人的利益,有時候有些東西越想得到,反而得不到。
自己舍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
(二)窮人埋頭苦干,富人不怕失敗
為什么那么多吃苦耐勞的人,卻沒有獲得很大的成功呢?
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埋頭苦干,沒有長遠的眼光,不懂得向前看,那么他的力氣有可能會用錯地方。
財富這條路是很難走的,想要賺取億萬財富,就必須將苦干和眼光、謀略、選擇結合起來,如此才能讓你的“苦”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收獲最大的回報。
很多人都知道諸時健的名字,他曾經是“亞洲煙王”,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如今的“中國橙王”,書寫了一個充滿傳奇的創業故事。
諸時健將幾乎瀕臨破產的玉溪煙廠,做成了價值上百億的煙草企業。然而,在諸世界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一封舉報信讓這個昔日的“煙王”隕落神壇,身陷囹圄。
出獄之后,這個年逾七旬的老人再一次砸鍋賣鐵、東拼西湊,展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十年后,“諸橙”已成為中國響當當的“名牌橙子”。
是什么造就了諸時健的輝煌?當然是那種不服輸的精神,是遇到困難、挫折能勇敢站起的決心,以及擁有的富人思維和眼光。
(三)自我淘汰,超越自我
這個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不管你以前多優秀,都要不斷學習進步,只有淘汰曾經的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成功者要敢于突破,敢于顛覆,這樣才能不斷的創新。
喬布斯就是一個敢于創新的人,他從沒停止前進的步伐,他在不斷的顛覆自己,他創新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延續某一代產品的生命,而是研究怎樣淘汰一代產品,所以蘋果才成就了如今的輝煌。
自我蛻變是痛苦的,我們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才能徹底超越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
誰都想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呆在舒適圈里不出來,但這樣早晚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只會使你離實現財富的夢想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要不定期的進行自我反省,重新認識自己,也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改變,才能收獲嶄新的自己。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之后,可以學習這些富人的獨特品質,賺錢方法,更關鍵的是學習他們與眾不同的財富思維。
當你能像億萬富翁一樣思考的時候,財富距離你還會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