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徐崢導演的又一部“囧”系列電影。又一部講述小人物的電影,無疑,這是徐崢拿手的。只是,我很好奇,他是如何在一部部成功的囧系列電影之后,繼續(xù)突破前作的。
這部《港囧》相對于《泰囧》而言,意義更深刻一些,講述了一個自認為理想被綁架、藝術被扼殺的油畫系畢業(yè)生,為了完成青春期未完成的夢想——和初戀真真正正的親上一口,而不顧一切艱難險阻,在香港這個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怎么通的地方,遭遇各種奇葩事件,而當他終于達到目的,見到他一直難以忘卻的初戀時,他猶豫了,遲疑了,他親不下去了,因為他想到了他老婆——菠菜。他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愛的其實是他老婆。講述了一個小人物從最開始對過去的執(zhí)念,忽視身邊的人,到最終發(fā)現(xiàn)自我,重新愛上自己老婆,學會珍惜身邊人的故事。
劇情雖然惡俗,但是這確實是一部成功的商業(yè)片,這不可否認。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徐導在把這套戲打造成一部集情懷、動作、喜劇、懸疑為一體的電影。
電影里層出不窮的粵語老歌讓劇場里年齡稍長的觀眾情不自禁的哼起來,相信他們會特別有感觸。這些歌就是香港文化的濃縮,唱出人性、道出故事。除了粵語歌,電影里也有很多香港特有的元素,黑幫、以王晶為首拍攝的低成本喜劇、各個香港黃金配角的出演、破舊的居民樓和現(xiàn)代的維多利廣場形成的巨大差異…有了這些元素的襯托,香港的文化躍然屏幕
雖然比不上《泰囧》好笑,但是《港囧》仍將是一部成功的商業(yè)片。上映首周末,票房已達到6.8億~ 突破10億指日可待!為什么徐崢能拍出成功的商業(yè)片,原因有幾點:
首先,徐崢他是一個好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他深諳觀眾的需求,觀眾喜歡看小人物在戲劇化情境下的表現(xiàn),這樣才能產(chǎn)生代入感,體驗一把自己也許一輩子沒可能體驗的事,過癮!觀眾喜歡消費情懷、動作、喜劇,現(xiàn)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太大,進入影院也許能夠讓他們放松自己,釋放壓力,忘卻現(xiàn)實中的煩憂。當然,如果這部電影還能順便讓觀眾感受點人生哲理,讓觀眾思考點什么,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也許還能幫他們找到真實的自我。《港囧》這以上三點都做到了,這一定要歸功于徐崢對觀眾需求的準確把握,加上對戲劇的巧妙處理,他又成功了,《港囧》將又是一部賣座的商業(yè)片。
這天中秋節(jié),我參加了《港囧》的明星見面會,觀影結束后,徐崢、李燦森、杜鵑悉數(shù)到場,和觀眾互動。徐導果然是個人精,選擇這樣的方式和廣東的觀眾互動,然后以點帶面,呼吁觀眾發(fā)朋友圈號召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們進電影院消費。廣東地區(qū)的觀眾,無疑是對戲里的場景、語言、文化最有代入感的,通過這種深度互動,將種子用戶的熱情挖掘到極致,再通過種子用戶帶動一般用戶,這絕對是一名優(yōu)秀的“產(chǎn)品推廣”所具備素質(zhì)和應有的行為。
這次近距離接觸和互動,我感受到徐崢還是一個真誠的人,沒有架子,很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生的看法都愿意和觀眾分享,對待劇組的演員也照顧的很周到,這種人還怎么能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