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我給女朋友發了條語音,告訴她我躺下了,準備睡覺了。然后我端著手機看了會兒新聞,困了直接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7點多醒來,看到手機上女朋友幾分鐘前回復的信息,她對昨晚沒有回復我信息做了個小解釋。
其實我并沒有在意,因為我知道她在學習,為了趕進度她每天都會學到凌晨,學習的時候手機會調成靜音,所以我也知道她可能會錯過信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很確定的知道她愛我,所以這種類似的事兒根本不會成為問題。
我和女朋友是異地,她是個大草原上的姑娘,現在在天津生活。女朋友讀書時是學霸,工作了是個女強人,她現在自己做點小生意,最近是淡季,于是就在上個月月初,女朋友決定加入考研大軍。雖然離考試時間只有半年時間了,但我卻對她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這個姑娘認真學習的樣子有多“恐怖”,對于她那腦袋瓜子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不過再厲害的人也有短板,就比如我女朋友的情商,讓人堪憂,她處理起工作上的事兒游刃有余,只不過對于感情上的事兒就總是一臉懵逼。
那時的我總會因為得不到她的回應而生氣,甚至和她爭吵,最初總覺得她太冷漠太不重視我,可在一塊時對我的依賴又像是變了個人,這讓我有種做夢的感覺。我就是被女朋友“摧殘”了半年多,才找到了我們倆比較舒適的異地戀交往模式。
2
那么問題來了,該如何找到彼此最舒服的交往方式呢?
微博上一網友小A和她男朋友小Z是異地軍戀,參軍的小Z每天都有固定的日常訓練,只有晚上的一個小時可以摸摸手機,所以對于小A的一些信息無法回復,甚至在小A非常需要關懷的時候小Z也不能及時回應。小A一開始也是非常的生氣和惱怒,可生氣和惱怒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既然知道對方是在做著正事兒,知道對方還愛著你,也就不計較了,后來小A慢慢的適應了小Z的作息時間,自此感情十分穩定。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適應對方的生活習慣和性格。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兒,所以不能只顧及自己,也要去適應對方的存在,適應彼此的生活。在愛的基礎上,去包容一些小的問題,把復雜的交流方式簡單化,在有限的時間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獨自生活時去強大自己的內心。
3
我認為異地戀情侶最舒服的交往方式是“各有所事,心有所依”。
“各有所事”就是說彼此需要有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平時比較悠閑,記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充充電啥的,充實的生活可以提升內心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最主要是人一閑著就容易作。
“心有所依”就是當我們感到孤獨、內心一個支撐時,有遠方的他給予安慰和支持。
就像是結了婚幾年那種平淡的生活似的,我們每天可以沒有很多的交流,甚至很少打電話。我們的生活不同步,所以我們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想念對方時才會聯系對方,偶爾當大家都空了或者心情都不錯的時候會聊得比較熱烈,其余的時間只是一些關心和問候而已。
人不可能總保持著興奮狀態,不然在某一天因為外界因素而興奮不起來時,非常容易造成感情上的撕扯。當簡單的溝通成了常態,偶爾的興奮就會變成很好地調劑品。
所有異地戀情侶都要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最舒適的交往方式,有些朋友說“我們好像到了瓶頸期,每天不知道說什么”,其實異地戀沒有瓶頸期,沒有話說并不代表什么,我們不一定要每天要多么熱烈的聯系,稍有冷場也并不意味著感情出現問題,只是彼此還不適應罷了。
習慣了彼此的存在
習慣了一個人生活
習慣了彼此的陪伴
習慣了異地的愛情
我們就能走得更遠
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