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書籍:《創造性思維十一講》[美] 凱瑟琳·帕特里克
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創造性思維的產生、發展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結合大量的案例和統計,作者對創造性思維進行了細致講解,并提供了一整套的實用方法,借此幫助讀者創造美好生活。
分享書中關于創造性思維必經的4個階段:
1. 『易被忽視的準備期』
作者通過對比上千個不同領域創意工作者的創意流程,發現比起天馬行空的偶然所得和異于常人的奇思妙想,充足的準備才是創意的起點。
美國實用主義專家杜威:“面臨難題時,除非此前曾沉浸在準備階段。否則,任何關于它們的發明、解決方案和新發現都不可能自己跑出來。”這段話的含義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集各種各樣的信息對激發創造性思維起著橋梁的作用。
有學者說:藝術家的想象力歸根結底來源于他從外界收集數據的能力。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關于核心問題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材料的匯集和增加,思維會快速轉動,頭腦中的想法才有機會不局限于既定的主題和規劃。
2. 『輕松的醞釀期』
準備期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醞釀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放松。這一點對于絕大多數創意領域的工作都適用。
在一次調查中,90%的科學家認為,在一個事物上研究了很久之后,突然調轉思維做一點不相關的事情,更有助于好點子的誕生。表面上看,在醞釀期做的都是一些既浪費時間又毫無作為的小事,但實際上,它給大腦提供了輕松的思考環境。
醞釀期的主要特征:
當大腦不再急切地關注一個點后,人的意識就沒有了思考負擔的困擾和牽絆。類似人們身體的自愈功能,之前頭腦中積累的素材也會自行調整,混雜的思維也會逐漸變得井然有序。這時一些重要的想法和點子就會反復出現,它們往往在最后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3. 『產生頓悟的闡述期』
醞釀期后,我們會產生一些想法,如何抓住并增強這些想法,是闡述期需要做的事。
把一個想法變得清晰明確并且落地生根,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001 不強求。輕松嘗試即可。靈感具有不確定性,它可能很快出現,也可能在我們多次嘗試后也不出現。
002 擴大內涵。靈感出現后,一定不能停止思考,繼續擴大相關內容。你需要不斷地兼并吸收其它經驗和做法,持續充實醞釀期產生的想法。
003 建立模型。當想法越來越清晰時,最好給想法建立相應的模型,闡述它的適用條件、影響因素和要解決的問題。至此,我們才算初步得到一個開創性的新想法。
4. 『謹慎求證的驗證期』
最后階段的驗證期,要做細致活,譬如對新思想的驗證、細化和評估。這是為了讓想法更成熟、更嚴謹,操作起來更容易。創意是經驗、知識和思維融合的結果,具有系統性,所以驗證它也要有系統性特點。
三個方法:
001 確定依據。創意雖然只是一個想法或者念頭,但在它冰山一角之下是大量的理論和事實依據。
002 多維評估。評估是為了解決問題,打通從理論到實操的最后一道關卡。確定創意的適用性,增加實踐的底氣。
003 內測實踐。檢驗想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實踐。來個“內測”,在實際操作中,觀察創意的表現。延伸到藝術領域,可先找一小波人做鑒賞,從反饋和評價中繼續打磨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