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克服寫作障礙,啟程
在逸飛的邀請下,加入了寫作愛好交流群。群的名字很簡單,一目了然;群內的成員也不多,十來個。大家自愿加入,定期每周兩篇文章。看大家日常在微信群的閑聊話語,都能感覺到這些友人定是平時閱讀了不少書。認識逸飛十多年了,過去經常看她在百詞斬背單詞,幾天閱讀一本英文原著,現在也經常看她寫的美文,閱讀她的成長故事,在這個姑娘身上,總是能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分享的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自愿加入這樣的組織,希望對自己能形成一種督促,和約束。畢竟,偷懶可不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再來,我想用文字,留住青春的尾巴。等到自己老了,在每個溫暖的午后,能和老伴兒一起躺在搖搖椅上,讀著青春年華里發生的動人故事,回憶一路走來內心無數次曾泛起的漣漪。即便某天失憶了,或者糊涂了,也不會遺憾自己最后記憶的蒼白。
過去還是愿意寫寫隨筆的。停停,寫寫。過了幾年,回頭看看這些文章,感慨自己當時太多情太敏感了,但是也幸運的是,如果沒有這些文字,那些溫情的故事早就被記憶無情的拋棄了。
說起寫點東西,我就又一次想起了2008年在昆明讀研的日子。像個碎碎念的女子,總也撩不盡。那時候和男朋友是異地戀。男朋友性格不溫不火,不愛表達。雖然那時有了智能手機,但是我比較笨,老古董,沒玩微信,手機上也沒裝QQ,所以晚上回到宿舍才可以QQ視頻一下。但即便這樣,也沒有每晚都視頻,一周一次的頻率吧。我就在這種不溫不火、不愛表達中,度過了漫長的一年半的異地戀。我比較作,又略微有點多愁善感,自然就覺得不向人家表達點思念之情,至少寫點略微煽情的情書總還可以吧。所以那時候,申請了一個博客。每天按時在博客里寫點感想。開通博客的初衷,是希望這里的每一段文字都是我送給他的一份驚喜,也是結束異地戀時送給他的一份禮物。文字一天天累計,博客日益豐富起來,有了博客,每天寫下一些文字,漸漸寫博客成為了習慣。不乏在一起時的美好回憶,不乏身處異地不能相見的想念,不乏語言爭吵后自己的冷思考,當然也不乏患得患失和陌生感。日感愛情疲憊時,我把碎碎念的博客的鏈接發給了他。接下來,似乎是漫長的等待。心想著,辛苦寫了這么多,男主角總該是有點回應吧。結果就是不溫不火,似是而非,讀不懂的沉默。經過一年半的在校脫產學習后,終于可以離校去實習了,我回到海口,開始實習,異地戀隨之結束。不必再面臨異地的問題,卻發現心靈的距離早已超過了現實昆明和海口城市的距離。原來以為距離可以產生美,后來發現,距離有時候真的是距離。
再后來,我們就不溫不火的分手了。也自此,突然對博客和碎碎念的文字產生了莫名的閱讀障礙。不愿再寫,也不太敢寫。更可惜的是,一時沖動,還刪除了博客里的所有文字。導致今天偶有回憶時,會是一切都已記不清的模樣。于是勸慰并鼓勵自己,等兒子出生后,就洗頭換面,重拾金筆。就這樣,我的這個大大的夢想和小小的計劃后來也在瑣碎的婚姻和家庭中成為了一地雞毛。
鋪墊寫的太多了。還是說點有意思的正事兒吧。想來想去,也不能太隨筆了。就從那段已經分手的戀情和現實所處的婚姻寫起吧。友人們必定也會問我,現在都有婚姻了,還敢寫前面的鋪墊。我的回答是,對于波哥的寬宏大量,我自信滿滿。畢竟,那段分手的戀情,好歹也是我的曾經,也是過去的戀情才成就了今天略微成熟的我嘛。就像朋友們經常開玩笑說,等自己結婚的那一天,一定要讓老公把前女友們都請來,專門請一桌(當然也不知道一桌放不放的下),新娘要有誠意地一個個敬酒,不為別的,只為感謝前女友過去不依不饒的吵架和辛勤付出,才培養了今天會做家務會賺錢、會哄老婆開心會哄丈母娘滿意的新郎,被今天的我占為己有,徒手占有了大家的成果,深表謝意和歉意。
扯太遠了。
02用你愛的方式去愛你
想分享一篇心靈雞湯。網上看來的,這篇雞湯成為“網紅”的時候,據說是關于林心如看待母親前后兩段婚姻所感,標題是《一輩子太長了》,不過后來被證實是假的。先不管她母親是否生命中真的經歷了這兩個男人吧,僅從雞湯本身而言,我是深有感觸的。主人公換掉后,即便不是林心如,換成是任何一個鄰家妹妹,一樣會觸動我。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爸媽離婚,就因為爸爸向媽媽養的蘭花盆里彈煙灰...我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齊的精緻女人。在我12歲時,她和爸爸離婚了,就因為爸爸往她養的蘭花盆里彈煙灰、扔煙頭,多次勸阻無效……親友來規勸,她只有一句話“他人很好,只是過不到一塊去”。外婆氣憤的罵她“你就是書讀太多,事兒就多了”。在外婆眼里,她的女婿高大英俊,能賺錢,孝順顧家,反而是女兒任性自私,不考慮孩子和父母的感受。她也很難理解媽媽痛訴爸爸的那些如不愛洗澡、衣服襪子亂扔、吃飯狼吞虎嚥、沒空陪她、記不住她生日、紀念日……哪能算是毛病,男人不都是這樣的?我至今記得媽媽帶我離開曾經的家時,流著眼淚對我說“希望你能理解媽媽,一輩子太長了”。我16歲時,繼父出現了,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但整個人看起來乾凈清爽,笑起來很溫和,我竟對他沒有排斥感。他會為媽媽的花花草草換上漂亮的花盆,給媽媽新買的淡綠格子桌布配上了新的盤子碗筷,為她的紅色連衣裙選一雙乳白的方跟的皮鞋,給我用鐵環勾著的幾把鑰匙換個漂亮的鑰匙扣。他會拉著她的手一起去江邊散步,看夕陽和日出,去濕地公園拍攝花鳥,告訴她每一種植物的名字和故事,帶回幾根掉落的樹枝,回家后插在古樸的花瓶里,擺在我的書桌上。媽媽熱愛研究菜譜,每次她隆重的推出新菜時,繼父會拉我一起漱好口、衣著整齊的端坐在餐桌前,模仿美食家一樣在媽媽期待的眼神中,從色香味上開始點評,逗的媽媽咯咯直笑。繼父還是個過節狂,他說生活就該有年有節,有時有令,這樣歲月才有層次感,不同的節日他有不同的禮物和慶祝方式,他會帶我和媽媽在季節時令交換時到大自然里走一走,看看時光的交替…有一次媽媽生病住院,我去醫院時看到媽媽的床頭放著一束百合,水果切成了小塊放在乾凈的淡綠色瓷碗里。繼父坐在床邊,為媽媽旁若無人的讀著書。旁邊病床的阿姨側著頭羨慕的看看這一幕,我忽然鼻子一酸,終于理解了媽媽的那一句“一輩子太長了”。確實一輩子太長了,不要將就…假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中沒有節日,沒有驚喜,沒有感動,沒有浪漫的話,不就只是搭伙過日子嗎...”
每一段愛情,都會經歷起初觸電般的迷戀,再回歸溫和和平靜。沒有了激情,開始為對方身上的缺點而煩躁不安。缺點被無限放大,優點被視作理所當然。生活中少了感謝與愛的表達,多了徘徊與失望的抱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有誰可以為你將生活設計的如此精致,又能有多少持久的浪漫和驚喜?
“一輩子太長了”,這不僅是我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身邊的姐妹們面對愛情尤其是婚姻猶豫不決時,我們都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都慎重地選擇對方,會看重對方的人格和品質,也會猶豫對方身上存在的大大小小的毛病。真正走進婚姻后,太多失敗的婚姻證明,婚姻中瑣碎的“細節”也許真的會打敗愛情。這些“細節”也讓很多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簡單的段子,女孩想要一個芒果,男孩卻送來一大筐的番石榴。感情世界里,總有那些多的不同步和錯過。原來愛情也需要針對性。快速滿足對方久久的期待,也許會是最高效的收買。人間許多悲劇,不是沒有愛,而是愛得太專橫,太霸道,愛得跟冤寃相報沒兩樣。用她期待的方式來陪伴,用對方讀的懂的方式去愛他。
03一輩子太長,惟愿與你,只爭朝夕
我又有點想聊聊楊絳了。
都說民國時候的才女,大都愛折騰,有才華的折騰文藝,沒才華的折騰愛情。學養深厚的楊絳是個例外。平靜的筆調,溫暖的愛情。楊絳一生跟隨丈夫錢鐘書,年輕時遠渡重洋,留學英法,后又在國難深重的抗日戰勝時期學成歸國,足跡跨國半個地球。初見面時,就是錢鐘書一言“我沒有訂婚”,楊絳一語“我也沒有男朋友”。微微一相視,便是相識和相愛了。文藝對生活有所領悟,還是從《我們仨》開啟的。楊絳的生活中波折很多,在女兒和丈夫都離世后,《我們仨》筆下的文字依舊安穩、溫暖而平靜。這個平凡的家庭每天都在發生著瑣碎的事情,但是一個個瑣碎的細節,卻又折射出他們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和人格魅力。
回憶和分享一些《我們仨》寫的細節愛情,讀來溫情而美好。
拙手拙腳的鐘書“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鐘書不小心把臺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鐘書把門軸弄壞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
樸素的文字,就像這個平凡樸素的家庭。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看著《我們仨》,深有同感。我想起了不會每天換制服的波哥,臟衣服到處丟,光腳踩了幾日沒擦的地板后又直接踩到床上,幫孩子洗衣服經常只是過過水,晾衣服永遠都皺不拉幾。一度覺得,這樣的壞毛病給我增添了不少的麻煩。如若眼中只有對方的那些疏忽和做不到,那么這樣的細節終究會打敗愛情,日子也成為了真正的碎碎念。
轉念一想,如若總去憶起曾經偶有的三八節鮮花和情人節的玫瑰,曾經偶有的動人情話和陪伴,為我而逐漸改變的飯菜口味,日子便不再滿是抱怨,也是充滿了幸福的色彩。看完《我們仨》,心有領悟。有一日,我能像楊絳那般,無論波哥踩到了哪里都記得為波哥遞上一雙干凈的拖鞋,每天把干凈整潔的制服在波哥醒前就燙好放在床頭,每天記得把干凈的襪子準備在床尾,能夠在波哥加班回家后隨時備著一壺熱熱的茶水,在波哥忘記那些特殊的紀念日時我能主動張羅著給對方驚喜。婚姻里,各自做著力所能及的事,便是美好。學會忽略他的那些“沒做到”,憶起他的那些偶有時,那些偶遇的驚喜不乏也是愛情的色彩。
無論時光荏苒,星辰斗轉,即便歲月蹁躚,滄海桑田,一輩子都太長了,惟愿與你,只爭朝夕。每個珍惜的朝夕,便是積累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