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上揚子江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河東河西》,書中的人物命運和情節讓人揮之不去,唏虛不已。尤其是在那個時代,人們表達感情和愛意的情節,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小說寫的是兵荒馬亂的年月剛剛結束,一個孩子來到人間,母親因產后瘋離世,生父下落不明,八路軍戰士把這個孤兒送交大朱嶺下繡珍河畔一家姓姜的房東收養。雖然失去父母,這個孤兒卻得到了養父母的愛,得到了鄉親們的愛,他在愛的陽光雨露下歷經風雨,逆風成長,還收獲了村姑魏月蘭的愛情。
孤兒姜義長大成人后,多才多藝,并進入村生產隊的技術隊,成為溫室試驗項目組的骨干,技術隊的女青年王小翠對姜義心生好感,兩人結伴完成任務讓姜義的同班同學魏月蘭心里很不是滋味。月蘭是村醫生魏坤的獨生愛女,對姜義情有獨鐘。
夏日艱苦的勞作,姜義中暑了,送到魏坤家醫治,魏月蘭當起帖身護理,經魏坤診治姜義很快好轉,起身要走,月蘭攔住他,送給姜義一把手電筒。月蘭囑咐說“夜間走路,到溫室監測溫度都用得上”。這把普通的手電筒,其實就是村姑魏月蘭交付給心上人的定情信物。
在山村荒野,一把手電筒的光束可以照亮前行的路。村姑魏月蘭贈送手電筒時語義雙關“夜間走路,到溫室監測溫度都用得上。”這把手電筒,既是魏月蘭的定情信物,其實也是她純樸愛情的信使和守護。
秋旱來襲,抗旱隊伍中徐小云的斗笠被風刮進水塘,小云彎腰去揀不慎滑落水塘,姜義奮不顧身將小云救出水塘,人救上來了,可小云的鞋卻沉入深塘,姜義給小云買了一雙鞋。這事被月蘭知道了,月蘭找到姜義劈頭蓋臉的來了一句“把手電筒還給我”。姜義不明就里問“為什么?”月蘭說“你不需要了。”
“你給別人買鞋,還要手電筒干什么?”村姑的愛情容不得砂子,難怪月蘭誤會了。
姜義在村里辦的珍河灣俱樂部的文藝節目活動備受歡迎,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縣里“回鄉知識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參會回來,應邀到鎮中學返校做報告。姜義參加縣上大會和返校作報告沒有對月蘭聲張,月蘭認為是姜義對她見外,她找到姜義,“聽說你相親去啦?”“我上次要的東西呢?”“手電筒”姜義想月蘭向他要手電筒。圍繞贈送手電筒與三番五次的索要手電筒,小說把一對青年的鄉村愛情寫得蕩氣回腸,波瀾起伏,生動傳神。
《河東河西》作為一部厚重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寫的是時代的風云變遷,寫的是個人的成長與命運,寫的是苦難與輝煌,書中描繪的鄉村愛情圖景和圍繞那一把手電筒的精妙演繹,仿佛就像一束穿透時空的光芒,這束光芒映照河東與河西,照徹此岸與彼岸,前程與未來,讓人倍感塵世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