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源泉,使生的止水跳躍?!?/p>
意外總是會在毫無防備時發(fā)生,將你拉到生與死的邊緣上,提醒你看看人生……
平日里,陷身于世網(wǎng)塵勞,困厄于名韁利鎖,五燒六蔽,苦惱煩心,生命如同一只在汪洋恣肆的苦海中浮沉的小舟般不得安寧。人世的每一年,世俗生活都為你編織了一套精致的理論,以數(shù)不清的所謂正事驅(qū)趕著你前行,這一年的還沒做圓滿,下一年的便又接踵而至,不停地忙碌,以至于麻木。想獲得解脫,細思卻又被巨大的虛無感所震懾,便又逃回到忙碌中,甘愿受那忙碌的驅(qū)使,至少不會讓你感到空虛。
誠覺病痛與意外是上天給予人的恩賜,它們雖折磨著你的肉體,卻又解脫了你的靈魂,驅(qū)使你脫身于艱澀無味的固定生活,直面那真實的人生,驚覺生命的脆弱與渺小。于象牙塔中求學,驚嘆于人類智慧的高超,學業(yè)中對完美的追求曾使自己感到滿足,似乎只要這樣一走下去,理所當然地按著既定道路去學習,去搞科研,去發(fā)論文便可。但當生命以無法挽回的趨勢離你遠去,發(fā)達的醫(yī)學無能為力,你更無能為力,只能暗自祈禱以求平安時,你困惑了。無窮的宇宙面前,人類的智慧連滄海一粟都不及,在自創(chuàng)的理論中洋洋自得,以為其無所不能,但其功用是極其有限,既有的理論中還有許多問題無法解決,更何況于理論之外。
人生天地忽如遠行,秉燭一瞬柳暗花明,六年了,一年了,九月了,最親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離你遠去,曾幻想會一路同行,但終究要忍痛別離。人與人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能測知的命運,完全不知何解地推動我們前行,使我們一程又一程地經(jīng)歷歡喜與悲傷,一次又一次地經(jīng)歷著相遇與告別。無可奈何花落去,以往已不諫,來者也不知是否可追,只能等待時間給你一個答案,“每個人都有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p>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離別、怨憎、所欲不得,五陰盛苦。人生或許實苦,但不經(jīng)歷苦痛便無法領悟,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且當是注定要度過的劫。還未開悟到羽化飛仙,終是凡人一個,終放不下,終跳不出?!霸鴳]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睂幍M紅塵,做個有痛覺的人,還未放下,只能拾起,領教我的貪癡,心灰了還未碎,心死了還在醉,不可以沉下去,總可以迷下去,但以血肉去滿足知覺,虔誠地去體會罷。
“你接收了生命們從開始萌生到穩(wěn)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掙扎、失望、焦慮、怨仇和哀傷,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得意、勝利、收獲和頌贊。生命的過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一切情緒上的激蕩終會過去,一切色彩喧嘩終會消隱,如果你愛生命,你該不怕去體嘗?!?/i>
人生在世,苦樂無常,波濤難定,更應當敬畏天命,磨煉靈魂。如《走到人生邊上》所說:
“靈魂和肉體一同追求情欲,一同享受情欲滿足的快樂,一同感受情欲不得滿足的抑郁、或饜足、或厭倦、或滿足了還不足,還要重復,或要求更深的滿足。
人的劣根性是頑強的,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靈魂隨著肉體在苦難的人世度過一輩子,如果隨著肉體的劣根性縱欲貪歡,這個靈魂就隨著變壞了。人受鍛煉,受鍛煉的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中介,鍛煉的成績,只留在靈魂上。
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煉,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受鍛煉的品質(zhì)會變好,不受鍛煉而肆欲放縱的,品質(zhì)就會變壞。為善或作惡的程度不同,受鍛煉的程度又有不同,靈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變壞。靈魂的品質(zhì)就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不復是當初和肉體結(jié)合的靈魂了。”
不知某天會突然離去,只希冀肉體與靈魂分離的那一刻,那個靈魂不至于太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