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那天,我暈倒在地。然后送去醫(yī)院,現(xiàn)在已經(jīng)生龍活虎。但是,我卻深刻的體會到那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這個世界上今天死亡的人,有哪個能夠想象的到他見不到明天的太陽?誰也不敢下定論。
究其原因,還是最近沒有睡好。然后一直壓力又比較大,身體抗議了。這次進醫(yī)院,想通了很多事情,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談談死亡。曾經(jīng)我準備了一篇三千字的關(guān)于死亡的論述,本來打算講給班上的人聽,后來還是放棄了。生與死應該是人最大的事,可是很多時候,生死都不由我們自己主宰,我們在成為新生嬰兒之前,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的意愿。我們的到來源自于父母的選擇。而我們的死亡往往也是不由自主。
死亡,是任何科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只能由信仰完成。這也是上帝存在的意義。人死之后的事情,沒有誰說的清楚。我也不敢去揣測什么。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身患絕癥,請讓我死在旅行的路上,不要死在病榻之上。像燕十三一樣的有尊嚴的死去,很多事情都強求不了,何不任委來往?
生命都是會逝去的。生老病死,不過是任何一種物種,任何一個個體的必經(jīng)之路。人已經(jīng)延長了平均壽命,但是也因此產(chǎn)生了老齡化社會。這也是一個矛盾,社會的發(fā)展總是傾向于有以前的正確走向現(xiàn)在的錯誤。我開始理解老子的無為了。喜歡林黛玉的《葬花吟》,有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我們真的不過是個匆匆過客,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留下。你留下的也就是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據(jù)。
記得Randy paush 教授,記得他的樂觀,和在死亡面前的尊嚴。他的《最后一課》的演講,真的很值得一看。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在你的生命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可以做的事情。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更寧愿把死亡交給命運,因為我懶得去算計,等時候到了,就到了。因為人的命運很多時候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此生未完成》這本書,是于娟寫的,她是個人才,可惜英年早逝,而我,也快了吧。
我的病是癲癇。距離上一次發(fā)作是兩年半了。我不知道下一次在什么時候,或許,就突然倒在路上,一倒不起了。那也好,至少不會受這個反復的折磨,不過,我還是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能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好。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壽長與壽短,如果全部看作是天命,能省卻很多心思。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我不愿花時間去想這個,寧愿去想想怎么過好剩下的光陰。
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活。不要背負太多的貸款,那樣很累,真的很累。愿我們所有人都能不負人生一場,活出自我。不要成為別的人或事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