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聽到旁邊幾個家長在討論孩子撒謊的問題,出于好奇,就聽了一下。
一位家長在談到她家兒子時,表情和語氣很是氣悶,原來她兒子昨天把家里的平板摔壞了,不僅沒有認錯,還把平板藏到被子下面,撒謊說找不到了。
要不是她今天曬被子恰好看見,還不會發現這個事情呢!她說等會兒接到孩子看怎么收拾他,說這話的時候,很是兇狠。
聽完大概,我有點同情這個孩子了,他回家可能會面臨一頓責罵,甚至是棍棒。
他之所以撒謊,是想逃避責任,逃避隨之而來的懲罰,而不是出于對摔壞東西的心疼。
這說明家長的引導已經偏了,即便這次通過打罵孩子讓他承認錯誤了,但他下次如果做錯事,還是會本能的掩蓋。
撒謊,是孩子為了自我保護而采取的本能措施,這種強大的天性不是通過打罵就可以改變的。
家長只看到孩子撒謊,卻沒看到孩子撒謊的深層次原因,只能讓孩子表面看起來順從了,但其實孩子更不敢說實話了。
2
那孩子到底為什么撒謊呢?難道他們天生就是壞孩子嗎?
我相信肯定不是的,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會撒謊,他們只是為了自我保護而采取的對策而已,他們想把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
這本身并無過錯,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原因是家長。
你可以想想,在孩子第一次犯了一個小錯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是把他放在你的對立面狠狠斥責,還是跟他一起想補救措施,安撫他受驚的情緒?
你的態度決定了他下一次的本能反應。
我家兒子三歲的時候,有次玩別人的存錢罐,我怕摔了,不讓他玩,他不聽,終于還是摔碎了。我一看就火了,沖他發了好大的脾氣,他嚇得呆在原地,好半天才哭出來。
其實這時候我已經后悔了,只是一個存錢罐,我們去買一個好了,但是我這樣斥責,他心里就有了陰影,即使做錯什么事情也不敢跟我說了,撒謊變成習慣,那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天,我們買了一個新的賠給人家,然后我跟他鄭重道歉,請他原諒我的亂發脾氣。
其實這件事情對他很有影響,因為兩三天后的一次,他把一個小板凳弄爛了,第一反應就是先看我的臉色,而不是心疼他的小板凳,我就知道我要用好久來彌補自己的一時沖動。
好一段時間,他才慢慢恢復。
傷害孩子的話一定不能隨便說,傷了他的心真的很難彌補。
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每一個小錯誤都是在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如果現在他不犯小錯,那么進入社會后就會犯大錯。
3
著名歌星陳美玲不僅自己是斯坦福大學研究生畢業,而且還把三個孩子都送到了斯坦福,她在談到孩子撒謊時講過一件事情。
他的一個兒子考試不太理想,就跟她撒謊說試卷沒有發,直到后來她在兒子書包里發現了試卷,才得知真相。
她大為震驚,不明白他為什么撒謊,但是她并沒有立刻批評責罵孩子,而是心平氣和的詢問他為什么撒謊。
原來她的兒子認為自己如果考的不好媽媽就不愛他了。聽聽就心疼,孩子小小的內心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一方面,他在為欺騙媽媽而內疚,另外一方面,他還擔心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因為他學習好才愛他。
如果我們不去耐心詢問,而是劈頭蓋臉一頓責罵,孩子內心無所適從,不知道要有多么大的傷害呢!
為什么很多家長說,孩子大了就不愿意跟他們說話了?就是因為孩子的心已經對你豎起來一堵墻,這堵墻是你一塊磚一塊磚堆上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要早點認識到這個問題,重視起來,不要等到無法補救再去后悔。
4
《小豬佩奇》里面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他們一家四口去游玩,佩奇出門時候把她的泰迪熊忘在家里了,跑回家拿,游玩回來之后又把泰迪熊忘記到露營地了。
豬媽媽說:“難道你讓爸爸開了一天車之后還要再回去給你拿泰迪熊嗎?”豬爸爸呵呵一笑:“沒關系,我還可以的!”
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家是一家人感覺最放松最安全的地方,要提供一個安全的場合,讓孩子可以在這里犯錯。
試錯是為了將來少犯錯或者不犯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如果怕犯錯,就會畏首畏尾,將來很難有大成就。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希望我們都用心對待可愛的天使們。
我是二寶媽媽卓不念,專注親子家庭教育,期待你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