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
作者:張盈盈
一位母親,忍者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耗時六年,整理大量書信、電子郵件,還原張純如這一生——傳奇卻又令人扼腕的一生。《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這本書:“勇氣鑄就堅實之作:《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絕對不是悲傷的故事,而是對她那非凡人生的贊歌。”
還記得三年前的12月左右,看到紀錄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開始認識她。那時候,也只是淺淺的知曉有這么個人,她寫了一本書叫做《南京大屠殺》,后來因為抑郁而自殺。之后,便也沒怎么在意了。去年的12月13日,刷微博的時候,又陡然間看到關于她的介紹,越覺得她不簡單。終于,放下手機、抱起這本書的時候,被震撼到。
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她,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本該是幸福美滿的一生,結局卻有點讓人難以承受。自小,她便很能說,也很喜歡寫作。約是小學時代,她所作的詩歌小說便已獲獎;對創辦報紙有強烈興趣。或許就是從那時起,注定了她會在寫作這條路上,走向巔峰!也大概是那個年紀,父母祖輩同她敘述家族歷史,講到抗日,講到南京大屠殺,提醒她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那場侵略戰爭。
中學時代的也曾因為人際關系而悶悶不樂,那時的她,學著從書中釋放自己。熱愛看書,沉迷書中,無法自拔。在伊大附中之時,努力讓《特立獨行》雜志復刊;熱愛計算機、數學成績優異,或許也正是如此,她被伊利諾伊大學錄取,讀數學和計算機雙學位。盡管學習中遇到了困難,選擇轉專業,在新的專業——新聞學上也做得風生水起。出版了《大開眼界》,是大學人文學社團創辦者,也如愿加入《伊利諾伊人日報》并成為一名重要撰稿人,在《新聞周刊》實習的時候與編輯交流等等。
畢業后未能留到《芝加哥論壇報》工作的她,進入了美聯社。對工作不滿意的她,選擇重新開始——申請讀研。那一年,她22歲。而那一年,她也訂婚了。
為了拿到想要的學位,她逼自己住進法語學生宿舍,最后終于法語過關——也就三個月時間。正如她媽媽對她的評價:“她只要下定決心去做某事,就一定會努力實現目標”。
記于2017年2月26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