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同時追兩只兔子,一只也抓不到。
這就是本書的風格,淺顯易懂卻大都忽視樸素道理展開。
我在雙十一前后買的,預定一個月以后才到,年前一直放著。過年回家才規定自己每天一章節的朗讀。因為根本看不進去,不是趣味性讀物,燒腦。閱讀一句都帶著自我省視。假期接近尾聲才看完。
而今天在火車上花了三小時一氣呵成,這本書構思清晰明了。
1.多米諾骨牌效應,寓意時間是關鍵,成功總是主動或一步一個腳印,一次去做好一件事情。
長跑有許多個短跑勝利組成,在生活中,想解決大問題,先從小問題細節出手。
不要貪大,而忽視小。
2誤區,每件事情都很重要。
看完這本書,我竟然犯了掉進這么多坑,恰恰是造成目前現狀的原因,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做事沒有主次之分,覺得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在導致事事都做,卻沒有效果。
在工作上花費的時間過多,沒有時間學習充電。長期以來陷入工作不佳,學習沒效率,也沒有自己的生活,以后真的要成剩女了,工作透支了太多的生活,沒有時間提升自己。越過越糟糕。
在書中習的,待辦事項和成功清單的差別是兩者重點不一樣,待辦事項里有可以做和應該做,成功事項只做應該做。再從應該做的那件事里找出 最關鍵的一件事,集中精力做最關鍵的那件事。高產出。
2017 ,定目標,做規劃,提升產出。
80%的成功,得益于20%的付出。但是大部分的時候自己,用自己最自然的狀態做出來的事情一般,我跑步從來不設置鬧鐘,之前我以此為驕傲,但是我跑步時間越來越長 狀態越來越差勁,經常想著不去。
最怕的是高估毅力,低估能力,今年參加義跑團,放棄舒適區,買一本日歷,做好規劃,設置鬧鐘。
誤區二,預留時間,而不是等到最后沒有時間在做。
一天自己的時間老是被物流,查運單號,發貨,無聊的聊天問候,朋友圈點贊回復,網頁話題稀釋掉,這些事情完全是干擾注意力。然而再從干擾事務里抽身回來,時間思路精力規劃又將重新規劃,成本巨大。
盡量避免被別人干擾,同樣也會被自己干擾【經常干著干著,喝一點睡水 上廁所,看網頁 處理問題,看朋友圈】,留出一段預留時間,比如早上九點之前是精力最充足高潮期,盡量把關鍵時間安排在這段時間內,并且設置截止時間,不得超過某個時間截點。
之前寫公眾號 都今天趕今天用好趕,質量不佳又心焦,這就是臨時抱佛腳,趕的心累。
多做備選方案,預留時間改進。
誤區三,多面手
本人也是非常佩服多面手,也可以練習多面手。但是最終的結果是 事事做,每一件做好了的。
反而一口氣做完,反而簡單省時很多。
解決方案做好計劃,戒掉手機的誘惑,一件一件來。
誤區四 生活節奏規律化
因為每天面對的事情不一樣,所以渴望規律化,當真規律化,實則無味。
就拿這次看書來說,我希望每天每一章節,事實上沒有的,過年吃吃喝喝,看看電視 在親戚家里住下。根本沒按你計劃的來,加上自己懶懶散散,書是看完了,也是后來快馬加鞭趕出來的,重視利用碎片化,小時間,重視積累習慣,才是王道。
沒有規律的生活,養成制衡的習慣。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3 筆書寫你的計劃,和分享你的計劃
朋友圈黛美人把每天的工作計劃寫出來,我只把這類計劃寫在本子上,書中有一個觀點“寫出你的計劃,比沒有寫的完成率高達39.5%,與人分享你的計劃,讓自己有責任去完成,完成率76.7%”
這個非常不錯,我不敢分享出來,一來沒有區分可以做和應該做 總覺的自己的事情不怎么高大上。
二來關鍵是自己實現不了,怕承擔責任。
所以我知道列清單的 好處,但是做不到 等于不知道。
此等做法,不僅可以提升完成率,還有利于梳理,形成“馬太效應”,越做越有信心,在日歷本上寫下計劃,做好計劃,劃勾。
4.E型人格轉化P型人格。
entrepreneurial 活力四射型人格,到Purposeful 目標型
活力人格完全靠自我感覺 自然地去做自己最得心應手的事情。目標人格則是講求專注,尋找最佳模式,形成系統突破性解決問題。
我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我在做自然的事情,沒有突破,遇到困難就退縮,一試在試,屢遭尷尬,失去信心。往往有收獲來自突破不擅長的領域,不要害怕。
5你就是多米諾骨牌里的第一張牌。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也是這本書的核心,看書閱讀沒有任何的價值,而是內容改變你的思維,思維影響你的選擇,選擇決定你的行為方式 行動才是復利的開始。
凡事盡在其中,一切落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