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予讀書2017年之2/50本
書名:《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本書作者:加里·凱勒,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凱勒·威廉姆斯國際房地產公司董事長,著有多部暢銷書,在全球售出了超過130萬冊。
關于本書:本書曾持續位居亞馬遜圖書總榜第一,被評為“2015年最佳讀物”。
讀書渠道:得到APP每天聽本書(非全本)
本書主題:有別于我們通常認知中,一個人要成功、要取得成就,就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學很多東西做很多事情的觀點。本書卻講述,要想成功、獲得出類拔萃的成就,就要學會放棄很多看視重要的事情,專注于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做一件就夠了。
本書要點:
01-首先以作者加里·凱勒的親身經歷示范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收獲和影響:
公司發展過程中,曾兩次陷入困境,都是通過“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最終擺脫困境并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一次是通過找到14個關鍵職位上的人,將公司扭虧為贏。
第二次是通過讓這關鍵職位上的14個人專注于“本周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使得14人業績直線上升,公司飛速發展。
文中啟示:
成功的捷徑:要把你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
如果把時間看成一個人的原始資本,那么每個人的原始資本都是每天24小時。成功人士的所有行為和精力都緊緊圍繞著他們的目標——重要的一件事,而放棄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須做的事情,只專注于最重要的事情。最終,獲得遠遠超過大多部普通人的收益。
02-揭露人生中關于成功的三個謊言
第一個謊言:認為每件事都很重要
每天的24個小時除卻吃飯、睡覺的時間,我們在緊張的完成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任務,做完一件就勾掉,看著滿屏的√,我們以為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然而,成功并不因為我們忙碌就接近我們。往往多勞但沒有多得,因為我們的忙碌很多都是盲目的。誤以為每件事都很重要,想把它們都做完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
成功人士卻經常能夠少量投入卻獲得大量成果,產出回報。那是因為成功人士在做出決策之前,會先充分思考,直到找到主要任務,然后把主要任務當作核心,圍繞主要任務做其他事。
有選擇地付出才能有效獲得回報。
文中提示破解謊言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待辦事項清單”轉變為“成功清單”。從你的清單中,挑出最重要的20%,再在這20%里面縮小范圍,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把80%的時間用在起決定性作用的20%的重要事情上,最終獲得最大的收益。(二八法則)
第二個謊言:同時做幾件事效率會更高
事實真相:同時處理幾件事=同時搞砸幾件事。
現代人特別喜歡給別人留下“多面手”的印象。比如說,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等。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時做更多的事。原來做一件事的時間,現在我們希望可以做兩件事甚至三件事。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同時兼顧幾件事的說法只是一個美好的謊言。所謂的“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點。他們看起來好像每方面都兼顧到,沒什么事能難倒他們,實際上每件事都做得不怎么樣。
一般來說,員工在辦公室每11分鐘會被打斷一次,他們每天有1/3的時間花在從干擾中恢復的過程中。在不同的任務當中切換,如果是簡單的任務,多消耗的時間成本小于等于25%,如果是復雜的任務,多消耗的時間很有可能超過100%。結果我們在一個工作日里平均有28%的時間耗在任務切換上。為多面手的形象,付出了巨大的時間代價。
第三個謊言:“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成功和意志力捆綁在一起,好像有了意志力就一定能成功。但問題是,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意志力可不是你隨傳隨到、想有就能有的,同時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你可以把意志力想象成手機的剩余電量指示條。每天早上它是充滿電的,隨著時間流逝,你在不斷使用你的電力。意志力的電力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找到適當時間重新充電,它是有限的可持續能源。我們必須選好時機,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并在它衰竭之前做完。意志力越強,成功越有保障。我們可以把意志力看作一種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恢復的有韌性的“精神肌肉”。如果在一件事情上用的意志力太多,又不等它恢復就投入下一件事,下一件事的完成表現就會令人不滿意。
從人的本性來說,你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時每刻自律,而是應該通過訓練養成某個習慣。當一些好的習慣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在別人看來你就像是一個自律的人了。需要多長時間,自律才能變成習慣?倫敦大學的調查:平均需要66天,而不是一般說的21天。保持習慣相對于養成習慣要容易得多。保持好習慣不僅會越來越容易,而且會給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例子:菲爾普斯。小時候完全專注不起來,從14歲開始,每天在水下待6小時,養成了習慣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中提示破解謊言的方法:想要利用好意志力,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把握好時機,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在意志力衰竭之前把它做完。
03-怎么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在做事之前,要有明確的目標,一定要先問自己: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為什么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變得更簡單或者不再必要?
在不同時期,只需要轉移注意力,重新思考自己能做的關鍵問題是什么。
一個人要想擁有幸福,首先要明確,什么事對自己最重要,然后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事業,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當我們逐漸的達到一個目標的時候,幸福感也會增加。
做了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后,你就會發現為了實現目標而要做的其他事其實少花點力氣就可以做成,或者壓根沒有必要去做。你可以對瑣碎的事情“視而不見”,就像給自己戴上一個眼罩。這樣你才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軌跡,心無雜念地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找不到最最重要的事,不妨用用倒推法。
首先考慮人生的長期目標,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請想一想:
·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5年目標,我今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今年的目標,我本月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本月的目標,我本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本周的目標,我今天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為了今天的目標,我現在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把所有目標一個個聯系起來,直到你找到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例如:美國喜劇演員宋飛。他認為要成為好的喜劇演員,就要每天寫一個笑點。他的方法是在墻上掛一幅巨大的日歷,哪天寫下了笑點,就在當天的日歷上打一個大紅叉。這列紅叉會越來越長,他會很希望看到它繼續下去,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它斷開。
原文“實際上,沒有什么事情是能達到絕對平衡的,我們的狀態都是處于努力平衡中。非凡的成就需要專注與時間,而專注在一件事上就意味著減少做其他事的時間,因此保持平衡會很難。如果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會打折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保持高效工作、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要學會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并保護好為最重要的事預留的時間,對任何會分散精力的人或事說“不”。”
看完此書后我做出的時間管理改變是:
1、在每天清晨三件事的基礎上,給最重要的那件事加三顆星,并把早上9-10點這段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用來完成這件最重要的事。
2、列出碎片時間清單,比如我每天要做2組KEEP里面的肩頸放松,每組8分鐘;比如我每天要練字,大概用時20分鐘;比如我要聽微課+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用時50-70分鐘。等。在完成最重要的事之后,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另外80%的不太重要的事。
3、日檢視,晚上對一天工作總結進行檢視,主要查看最重要的事完成的日進度、周進度、月進度。
4、將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時間延長至66天,每次只養成一個習慣。
(文章中部分文字摘抄于“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