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收到一些家長在管教孩子方面的困惑。這個問題是很有代表性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可能我今天講的一些話,有些直接,不過相信你會客觀的去理解呢。
老師,每次孩子犯錯誤時,我心里想著不要發火,可是每次都忍不住要說還越說越生氣,每次都把自己氣得夠嗆。知道這樣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可怎么就控制不住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別這么沖動?
我覺得在探討方法之前,我們還是了解一下原因會更有效。有時候,你了解了一件事發生的原因,就會釋懷很多。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讓你對孩子發火?除了孩子做的這件錯事,還有沒有別的?
常常,我會聽到的話是,老師啊,你說現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你說他還這樣,那以后不是沒有希望了嗎?
老師啊,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他還小,應該要努力,不然以后就要被淘汰,做底層人民了。
在這里,我除了看到你對孩子的不滿,更看到了你對自己的不滿。因為你放棄了自己,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所以你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夠有一個好的改變。你說的是希望孩子好,其實這話不準確,你真正的想法是孩子會代替你好。
而一個人若是自己也沒有做到,又特別希望別人做到。這是很要命的一件事。因為你的要求,就會變得非常高。因為你不知道怎么做就夠了,你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就會不斷要求領先,要求做更多。這也就是,我們一直看到的一個現象,不懂的人特別兇,要求特別多,懂的人卻不太聲響,只在關鍵時刻,點撥一二。同時,因為你沒有榜樣作用,孩子沒什么可模仿的,卻又要受著你的壓力。是不是很可憐?
你說你為什么發火,而且越說越火?因為你點燃了自己的焦慮點。你搞不定自己,所以,你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其實有點阿Q,我比不過你,我培養我兒子,我兒子比你兒子牛,我也就功德圓滿了。
當你把關注點全然放在孩子身上,他做出一點點不符合你要求的動作,你就會很生氣,表面看起來是丟了一個雞蛋,就少了一個雞場的問題,但實際上,你是自己無能感爆發了,你對此表示憤怒和拒絕接受。
那么,你真的就已經是個loser了嗎?我承認,人生會有很多無奈,但是不是人生的loser取決于你自己。
有一句很難聽卻很有道理的話,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30歲40歲死,80歲才埋的。為什么你這輩子就這樣了呢?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你也能為自己的興趣多一些關注,為自己的工作多一份鉆研,能夠思考將你的所長轉化為有經濟收入的兼職,或是全職,你怎會只期待孩子?
你的積極與正向,是緩解自身情緒壓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孩子成長的榜樣。
言傳身教,不過如此。
有時候,你的工作壓力也會讓你很抓狂。碰到孩子一個事情,那就正好爆炸了。
有的家長會說,我那么辛苦工作,他居然還這樣,這不是對不起我嗎?
抱歉,你辛苦不辛苦工作跟孩子是否做錯這件事沒有任何聯系,難道不是嗎?把兩件事不相干的事,不合理的聯系在一起,久了,你就相信那是事實,就形成條件反射,你就會不開心起來。
工作的抓狂在所難免,可是不能因為孩子是你的安全區域,就隨意的發火。有感情的人相互傷害才是真的傷害。
我想說,保持對自我情緒的覺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不妨告訴孩子你的壓力,讓他也為你分擔一二。有時孩子的安慰和建議,會成為你莫大的支持力。
我知道有些家長也學過很多冷靜的方法,但是在當時當刻就是無法控制。學不致用,是不是等于白學了呢?
并不是,腹上三尺,非一日之饞。過去你都如此發飆,怎么會一下子就改變呢?這需要時間,需要你努力去改變。
成長是需要時間的,當你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你已經做出了改變的第一步。接下來,交給時間吧。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