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團校干部培訓的心得,我知道專門寫一個人是不太合適的,但我就是突然很想寫寫我的輔導員老師——楊娟【任性臉】。
大概是看到這期培訓有太多年輕面孔的緣故吧,所以每當我抬頭看到臺上站著學長樣子的老師之時,總忍不住想到我那剛剛走馬上任滿一學期的輔導員。
猶記得家長、老師對于大學老師的描述——在大學里能見到班主任(其實只有輔導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基本上只有開學和期末能見兩次。帶著這樣的印象來到大學,我總是想看看所謂的大學“班主任”有多神秘,多難得一見。開學第一天我主動去了辦公室,當起了班里的臨時負責人(后來順勢成了班長),然而輔導員并沒有多神秘,甚至于天天都在辦公室,你去十次能見到八次那種,還有兩次見不到可能是因為開會和上廁所。
在我還沒有來學校就已經聽說了,我的輔導員是第一年當輔導員,所以在后來很多場合,楊老師都會不忘總結一句“希望我們互相理解,共同進步”,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她,但我們真的看到了她的進步。印象里,楊老師是個不太能說的人(這只是相對而言),所以在上學期我請了一個比較能說的輔導員衛老師給我們班做了交流分享會后,楊老師也是一副受益匪淺的樣子,并且分享會上她也徹底打開了話匣子,眼神閃爍著。那是我第一次聽她單獨講那么久的話中間沒有卡殼的,句句是發自肺腑的感受。我們也都知道一個剛當上輔導員的老師面對手下兩三百人會是怎樣一種壓力,所以第一次班會楊老師努力克制緊張情緒的樣子依然留在我腦海里,第一次費盡心力為我們組織元旦晚會時又氣又感動的樣子也甚是“蜜汁尷尬”。
楊老師在我眼里,很多時候不是一種師生關系,更多的像我一個不遠不近的朋友吧。偶爾的匯報與評價,關心或牢騷在我看來就像在跟一個能傾聽的朋友談天。不問她還在不在堅持減肥,只默默在朋友圈為她曬的美食照點個贊;不問她最近的考核過了沒,只輕輕說一句考試加油哦。陳凡逸學長(不想叫老師,顯老)在臺上滔滔不絕的時候,我想到了楊一康老師,侯剛老師,余天好老師,還有即將成為老師的謝立權學長,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吧——年輕的輔導員——就像文理學院一樣年輕。那天晚上我帶楊老師去看我女神的表演的時候,女神驚呼道“還以為是你同學,這么年輕漂亮的輔導員!”,夸贊的話,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的,哈哈哈。最想說的,是昨天下午陳凡逸學長的結束語,他談了從文理畢業到現在一路的歷程,談了再次回母校的感受,最后幾句話的時候,在座的同學們顯然已經急著離開了,噪音比較大,但是坐在第一排就在他面前的我,卻看到他講到重回母校時兩眼放光的樣子,我不知道母校帶給他了多大改變,但我知道他回來給我們團校干部做培訓,我們的用詞是“請來”。
再回頭看看我的輔導員,顯然她已經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甚至游刃有余了,因為我從未聽過哪個輔導員會挨個給同學做成績分析,哪個輔導員能跟楊老師一樣上學期天天來查寢【捂臉哭】……或許是她還太年輕,是個輔導員界的新手吧。
無論如何,看著輔導員跟我們一起學一起成長的樣子,其實蠻有意思的,很顯然大學畢業我們是多了個同學朋友而不是老師?,F在還只有大一,感受也只有這么一點點,但還是想用輔導員的話說一句,大家相互理解,共同成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