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搬了新的辦公室,十八樓望出去風光無限。同事說她小時候深受港臺劇的影響,所以理想就是要做一個白領。現在她的理想實現了,讓我忍不住感嘆,什么時候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想想情緒還是挺低落的,夢想這個東西,要實現起來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不過套用那句很俗的話來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朋友帶孩子去學鋼琴,每天練琴20分鐘,驟然聽到,不僅驚訝,才4歲的孩子,每天都在要鋼琴前練習,這也太苦,要求也太苛刻了。只是在將來的某一天實現JAY說的那樣,將來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這種感覺必定又是一種極致爽快吧。
晚上,我也去琴房了解了一下,不問不知道,一問簡直嚇一跳。老師說,鋼琴每周一節課,但是需要每天練習。會彈和彈的好是兩碼事,在這之間需要大量重復練習。琴室里,一個不大的小孩正在自己練習著琴譜,老師側耳聽的同時糾正她:呼吸要放緩,手指用力要適中。我問了下,才知道,即便是要彈成這個樣子,也是需要2年的努力。
我聽到老師對女孩子說,彈琴的時候你自己要沉進曲子里,你自己談的曲子自己都不聽,那還會有人聽嗎?
間或有家長陸陸續續的帶孩子過來,有些家長還沒有吃晚餐,有些匆匆吃了便當。有些家長和孩子是從別的培訓機構趕過來的,有些是直接從學校過來的。家長的臉上露出疲憊,孩子卻都是一副歡快的模樣。
每一首曲子的背后,感覺都有一段故事。這樣的堅持,誰又能評判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那天看到這樣一句話“想要一個成功的孩子,最好自己先成功,這樣孩子才有模板可學”,覺得還是蠻有道理的。
最近在追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的吳聘簡直是完美型。像極了白月光,在生活上給周瑩信任、尊重、疼愛,在事業上有自己的見解,在不長的時間內,能讓周瑩迅速成長起來,最終通過她實現商業帝國夢,雖然早逝,可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父親吳蔚文,更是運籌帷幄,生前自是不必多說,死后更是有所安排。有這樣的父母,何愁沒有這樣的孩子。
連岳說:孩子并不欠你一個成功,你也不欠孩子的,各自去拼自己的人生。
所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