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我的寶貝女兒來到這世界上,與我見面了。懷胎十月,終于見到自己的孩子時還有些不適應,那幾天常常要不停地暗示自己,這就是我的孩子,我當媽媽了。女兒剛剛來到這世界的前三天,我跟她是陌生的,許是剛生完孩子的疲憊和身體上的疼痛,我每天只是偶爾來到她的嬰兒箱看她幾眼,她還尚未融入到我的生活。我以為,我和孩子就會這樣不咸不淡地相處,傳說中的母性爆發并未在我的身上顯現出來,女兒餓了會哭,由于奶水還沒下來,我也只是傻愣愣地看著,甚至睡著時我都聽不到女兒的哭聲,那時候我甚至懷疑,這是我親生的孩子嗎?為什么孩子哭的時候我一點兒心疼都沒有?仿佛不是自家的孩子一樣。
后來出院回家,我每天像小時候觀察我家養的小狗一樣觀察著我身邊的這個小人兒,還沒進入媽媽的角色。女兒一哭我立馬著急起來,但是因為沒有經驗而束手無策,只是等著婆婆看看孩子究竟是怎么了,夜里我還是會伴著寶寶的哭聲昏昏沉沉睡過去,完全不知道該怎么照顧孩子,之前懷孕看的書做的準備在那段時間幾乎是無效的。傷口縫合的疼,寶寶吸吮乳頭的疼,睡覺睡不醒,剛出院回家的幾天里我陷入了痛苦和無奈中,短短的幾天我卻讓我覺得如此漫長……
女兒出生的第十天,被烏龍地送到新生嬰兒監護室。第一次和女兒分開,也就是那短短兩天的時間,我才真正意識到我當媽媽了,從此我的生活多了一個要牽掛和疼愛的人。說是烏龍,女兒自然很快就回家了。從那以后,女兒就徹底地俘獲了我,我也徹底的變成了女兒奴。
女兒出院回家后,我像是變了一個人。之前看的書并非白看,女兒每次哭,我學會了一一排查,餓了?拉了?尿了?捂得太多熱著了?還是穿的衣服不舒服?的確,嬰兒的哭泣無非就這幾個原因。晚上睡覺我也敏感起來,女兒輕微地動一動我就會醒來,然,睡相好的我也就只能聽到和女兒有關的聲音,其余的依然打擾不到我睡覺,想想也是醉了。說起睡覺,我不得不感謝我的天使寶貝,我沒有經歷過整夜抱著孩子不能睡覺的事情,我家姑娘從月子里就很體貼我,晚上睡覺只醒兩次吃奶,也只需要換兩次尿布,我和老公可以毫無顧忌地睡大覺。
寶寶出生半個月,我開始給這個嬌嫩的小身體每天做撫觸,做被動操。一開始面對這團軟軟的小身板,我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不小心傷到哪里。后來一想,書上都這么寫了,而且在醫院的時候也看到過醫生拎寶寶的場景,寶寶應該不會那么脆弱,我就果斷大膽地每天給閨女活動胳膊活動腿,發現真的如書上所言,孩子很是享受做撫觸和被動操呢。大概在女兒42天的時候,我才后知后覺地想起來要給她練習俯臥抬頭,那時候我自己在家看孩子,笨手笨腳地把女兒翻成俯臥位,沒想到小孩子那么給力,她自己就知道要抬頭,我就翻下床,在床頭叫她的名字,女兒也試圖努力抬頭看我,那會兒興奮得我手舞足蹈了一陣子。女兒的俯臥抬頭沒幾天就練好了,看著她晃悠悠地抬著頭四處看,就好像藏在草叢里的偵察兵,非常可愛。
很享受自己在家帶孩子的那段時光,每天給寶貝兒唱歌,講故事,雖然她可能啥也聽不懂,可我卻樂此不疲地想法兒逗閨女玩,用手機記錄著她點點滴滴的變化,與家人分享著。說來我是一個急脾氣的人,可是自從有了女兒,我越來越有耐心,從未因為照顧女兒而覺得麻煩,相反,我很享受,我喜歡給她洗澡,喜歡給她換尿布,喜歡哄她睡覺,幾乎女兒的所有事情我都親力親為。關鍵是有了女兒,我努力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開始注意約束、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也開始學習如何當媽媽,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教育孩子等等,甚至在工作時我也有了動力,以前不愿意改的東西也在想辦法突破,所有這些,只希望自己能配得上當女兒的母親。
很快,產假即將結束,分離焦慮癥沒有發生在閨女身上,反倒是我為此整整失眠了兩晚,各種不舍,各種憂慮。產后第一天上班,我是哭著去學校的,那種想念無法抑制,一向大咧咧女漢子的我竟也不覺得矯情。
當了媽媽以后,生活中多了許多陽光,沒有時間無病呻吟,也沒有時間去計較那些不快樂的事情。每天下班,打開那扇門,看到姑娘的笑臉,關上門的瞬間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工作一天的疲憊和偶爾的不開心也被關在了門外。抱起女兒,滿血復活,開啟各種陪玩模式。當了媽媽以后,心也變得細致柔軟了,女兒一點點小小的變化都能被我敏銳地察覺到,也很容易被她小小的無意的舉動感動到,生活變得越來越充實,越來越幸福。
愿我們就這樣,簡單地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