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小城也悄悄出現了右腦開發機構。早教機構往往把右腦開發做為課程推出,培訓班也擎出右腦開發的大旗,很多家長被吸引。
右腦開發靠譜嗎?今天我只是來梳理一下相關的知識,還請家長真假自辯。
“開發右腦沒有科學依據”
開發右腦、開發全腦這些理論源于20世紀6o年代的“左右腦分工之說”。1961年,曾榮獲198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腦神經生理學家斯佩里和格查尼格,在對因癲痛疾病而切斷連接大腦兩個半球的纖維柬的裂腦人進行神經心理檢查時發現,裂腦人對右側規野的刺激物能正確說出其名稱,而對左側視野刺激物只能做出反應,卻說不出名稱。由此,他們得出人的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具有不同認知風格的觀點。翌年,進而發表左右腦分工之說的論文。? ?
?然而,以后他們更多的研究卻證實,人腦左右兩半球的認知分工現象因人而異。70年代初期,格查尼格本人就已經開始否定了他們先前提出的大腦左右半球分工理論。格查尼格在他所著的(認知神經科學)一書中明確指出:“70年代就發現右半球偏好圖形刺激的現象,只有當被試實際觸摸或擺弄圖形或搭積木時,其優勢效應才會表現出來;如果改成樣本匹配,則右半球優勢效應就消失了。試圖確定右腦半球在心理活動中可能具有一些獨特性是很困難的。裂腦人每一半球具有不同認知風格,這種觀點在腦科學界沒有流行很久.但卻長久地流傳在大眾中。關于左右半球的看法不久就不再被普遍接受。”
“開發右腦”經不起教育實踐的檢驗
無論是正常的教育教學實踐,還是歷經“開發右腦 的教育教學實驗,我們都無法看到人們熱切期待的事實:即,兒童通過右腦的開發訓練,如強化音樂、美術、左體運動的學習和鍛煉,迅速提高了創造思維能力.改善了智力水平。倒是—個鐵一般的事實時時刻刻在我們面前無論如何揮之不去:凡是音樂、美術優異者,大郭缺乏較好的數學的學習能力。 一些無法勝任理科或文科高考的學生往往改考音樂、美術。我們無論查鬩哪省的高考錄取成績記錄都可以證明,在各類高考錄取成績中,音樂、美術類考生數學成績均為最低。這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哪怕是通過專門化的“開發右腦”的音樂、美術訓練也達不到“在教育工作中,注意學生右腦的開發與訓練,使他們在左半球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右半球也得到充分發展,成為一個大腦兩半球和諧發展、既善于直覺思維又善于分析思維、既善于發敞思維又善于集中思維、既善于抽象邏輯思維又善于具體形象思維的人 的境界。
小巫:什么是真正的智力開發?
兒童教育專家小巫在看了右腦開發的表演后寫了一篇文章,摘錄如下:
這些活動,并非在開發兒童的智力。那些過目不忘、挑選點卡、識字、珠心算,并不是真正的智力活動,只是在利用人類兒童時期的某些特性,進行嘩眾取寵的表演,讓家長賺取一些虛榮心。它們沒有任何長效的益處,反而會損傷孩子的正常發展。照相機式的記憶力,對于一個人的智力來說,并沒有很大的意義。在過去信息不發達的年代,用記憶儲存知識是必要的,所以人們會看重記憶力。但是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把腦力當作儲存卡或者記憶棒那樣去使用了。
兒童(也是人類)真正的智力活動在于探索、體驗、觀察、發現、聯想、反復的試驗(嘗試-失敗-再嘗試)、思考、分析、推理、想象和創造,也就是說,兒童每天進行的正?;顒?,尤其是自由玩耍和料理生活,已經是在進行智力開發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再強調兒童的親身體驗對其認知的重要性。
腦需要均衡的發展,刻意而偏頗地開發某一邊,會使整個腦的發展失去平衡,從而導致整個人的發展失去和諧。任何被人為過度開發的部位,會侵占腦的其他部位的發展空間,并帶來災難性后果。如果我們想利用孩子腦部發育的特性,就應該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美好的事物,故事、運動、藝術、音樂、動物、植物、大自然,等等,讓他們充分享受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