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中考完了天天在家待著,一次視頻聊天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讓她鍛煉一下演講和寫作,再做做卷子復習之前學過的東西。一方面是怕她暑假結束之后,初中的知識會忘記很多;另一方面,是想讓她為將來儲備知識和提升能力提早做準備。在跟幾個朋友聊天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一個朋友說:“我要是你妹妹,我就會恨你,好不容易中考完了,可以放松一下了,你卻要我學習。”另一個朋友問我:“你為什么這么著急呢?你在擔心什么?”
是啊,我在著急什么呢?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人都想成功,社會主流價值觀是“追求更多”,多久代表著成功,或者說能更容易成功。人們追求更多的收入、更大的辦公室、更高的職位、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信息等等。在信息爆炸、知識付費的大趨勢下,很多人不停地在囤積信息,看到各種信息都想學,但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到最后囤積了一大堆,卻沒有看過幾次,更別說是去好好學了。看著越老越多囤積著卻沒有去學習的信息,人們也越來越焦慮。從這個角度看,我想讓妹妹積累更多,也是把我的焦慮投射給她了。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得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身體基本上不能動彈。在見過很多醫生之后,醫生都表示束手無策。后來,她去見了一個醫生,這個醫生同樣也不知道這個病到底怎么回事,但是他愿意試一試。他對這個女孩說:“我不管是怎么一回事,很大程度上,她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圍,你無能為力,但那肯定不是100%,一定有一部分,哪怕是2%,甚至是5%是你能掌控的,我們就從那部分開始。”最后他們從一小部分入手,一點點地嘗試,慢慢地能控制的部分越來越多,最后,女孩治好了這個罕見的怪病。如果這個醫生和其他的醫生一樣,一開始就希望能達到讓她全身能動的目的,那么也就不可能治好這個病了。
很多時候,如果一味地貪多,不僅不會達不到效果,還會讓自己陷入焦慮之中。就像那個醫生一樣,利用好能用的那部分,一點點的積累,最后就會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少即是多,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資源,把它們的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之上再去積累更多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