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莔莔有神
如果說我是被周董的歌陪伴長大,那么大概算是自爆年齡了。然而比起“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么愛你都不嫌多”,我真的好慶幸,當年陪伴我的是“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的遺憾,是“銅鏡映無邪 扎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的灑脫,是“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的深情。
再后來,我身邊有朋友去混了原創古風音樂的圈子,成了圈內代表性人物的作詞大V,她告訴我說不要只注意周杰倫,古風作詞圈不可撼動的大神是方文山。
然而最近看某個節目,才知道被封為“詞圣”的方文山,出生于臺北一個偏僻小鎮的藍領家庭,從小就勤工儉學,只有私立職高的學歷,服完兵役后做過紡織廠機械維修工、百貨物流送貨司機、防盜系統安裝工,如果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大概就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工人。而在這段時間,方文山堅持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愛好,用工作以外的時間研究作詞,累積了100多首歌詞編目結冊,在完全沒有人脈的情況下,照著CD上的工作人員名單投了100份歌詞冊給唱片公司。然后他遇到了吳宗憲,遇到了周杰倫,然后就讓我們知道了方文山。
方文山在節目里講:
你去慢慢熬,等久了那個機會就是你的,一定是過去的經驗和學習造就了你,因為幸福和進步是比對出來的,所以你只有重視不斷積累的過去,才能彰顯現在存在的意義。不要到五六十歲的時候回過頭看一生,你沒有故事可以說,因為你沒有努力。沒有努力就不會有挫折,沒有挫折你就不會留下機遇,沒有機遇就沒有人生風景,那你就沒有故事可以說了。如果你不想安于現狀,你想有不平凡的人生,那就請拿出不平凡的努力。
1 堅持是一種習慣
我在想,五六十歲的方文山應該也會津津樂道地講述他曾經的這段故事吧。很多人在這樣的故事里看到的是雞湯,而我在故事里看到的是堅持。當年的方文山能不被環境束縛,堅持一邊工作一邊研究創作,才能敲開音樂界的大門。然而我們都知道執行力和耐力對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付諸實踐的時候卻總會遇到各種麻煩。而且對于不同的項目,執行力發揮的功效也不盡相同。
拿我自己來說,我堅持制定并執行計劃已經堅持了三年左右,每天記賬也堅持了兩年多,堅持運動也已經大半年了,都還頗有成效。但是,對于學英語這件事,除了在外企工作以及要考證的時候做得比較好,其余計劃都失敗了;對于寫作也是,雖然都在寫,但總是沒辦法完成每個月的寫作任務。
可見,在某些方面我的確堅持地很好,執行力強到可怕;而某些方面又差強人意。那我執行力究竟好不好?那些我想提高執行力的事,該怎么去堅持做下去?
這些答案讓我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里找到了。作者古川武士是日本習慣研究大師,在書中開篇就提到:“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于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一旦某種行動化為習慣,就可以在無意識中進行控制。一旦化為習慣,就可以通過較少的勞動獲得較大的成果。”
反思我讓人覺得執行力強到可怕的部分:做計劃這件事我已經堅持了將近三年,并且從中受益非常大,甚至影響了這幾年的人生,每天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機械性地打開手帳寫to do list;記賬這件事也是,每天花完錢就記賬也已經堅持了兩年多,反正手機也一直都在手里,下意識就會打開隨手記輸入一筆支出;而運動則是今年年初開始的,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瑜伽墊和Keep,運動半小時喚醒自己,也已經堅持了半年多了。這些事已經成了每天生活里的習慣,絲毫不覺得有任何壓力。
而寫作和學英語這兩件事,暫時還沒有被輸入到“習慣程序”里,大腦對這樣的指令還處于緊張和抗拒的階段,并且一開始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壓力當然隨之而來。
2 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
那么如何能把一件我想做的事培養成一種習慣?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好的觀念是形成習慣的三個階段。我們往往認為堅持就同一件事不斷重復,但實際上堅持是一個周期,在不同階段的行動方案和注意事項不同,才能有效解決堅持不下去的問題。
培養一個習慣是要分階段的,就像發射火箭一樣,最困難的部分就在于穿過大氣層,突破大氣層之前的過程就如同培養習慣的過程。培養一個行為習慣大約需要30天的時間,而這30天需要根據面對的不同難關分為三個階段,用不同的方法應對,幫助你最終成功形成習慣。
形成習慣的三個階段是:
階段一 反抗期:馬上就想放棄。這個階段在最初行動的第1~7天,大約有42%的人在這個階段就放棄了;
階段二 不穩定期:被其他事項或他人影響。這個階段在第8~21天,大約有40%的人在這個階段放棄;
階段三 倦怠期:逐漸感到厭煩。這個階段在第22~30天,大約有18%的人在這個階段放棄。
3 如何堅持
在不同的階段,我們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和對策幫助我們堅持下去。
階段一 反抗期
剛開始行動的時候是最難熬的,大腦會對一個新的行為變化產生反抗。在反抗期需要堅持如下三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先挑戰一項,等達成目標以后,再繼續挑戰下一項習慣。失敗的第一個原因往往是太貪心;第二個原則是要堅持有效的行動。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是行動規則太多、太復雜,其實就是行動的可執行性不高;第三個原則就是不要太在意結果。剛開始的時候不能著急一口吃個胖子,要專注在堅持行動、培養習慣本身。
根據這三個原則,在反抗期應當使用的對策是:第一,以嬰兒學步開始。做簡單的事,明確時間和執行步驟,行動起來;第二,簡單記錄。記錄能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并提高動力,要點在于讓記錄這件事本身簡單起來(比如只是在to do list上面畫勾),而且一定要每天記錄。
總結下來,就是在一個習慣養成的初期,用盡可能簡單的目標、行動方式先促使自己行動起來,不用太在意結果。
階段二 不穩定期
進入不穩定期,需要做的是建立持續行動的機制。因為這個時期需要提高門檻,增加每天的行動投入,就容易被各種突發情況影響(如加班、聚會、突然身體不適等等)。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如下三個對策幫助我們更好的堅持:
第一,行為模式化。我們可以從時間、內容、地點三個元素把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模式化,用來培養自己行為的節奏感,每天到了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就做相同的事,也不容易忘記;
第二,設定例外規則。這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預留校準空間,既然我們明確知道一定會有異常情況發生(每周肯定有幾天要加班,每個月肯定有社交活動會占用周末的時間),那就提前預留彈性。比如平時每天讀書1小時,加班了就允許只讀20分鐘;或者每周日預留半天空閑時間,如果這一周計劃完成的很好,這半天就獎勵自己休息,如果因為某些原因造成計劃未完成,就利用這半天時間彌補。
第三,設定持續開關。“持續開關”是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為了能讓自己持續行動所設計的一些方法。比如學習時有人覺得和朋友一起學習才有效果;有人要提前報名馬拉松比賽才能堅持每天跑步;還有人設定好理想的身材,每天看著模特照片能更好地刺激減肥。但每個人的“持續開關”各不相同,書中總結了12個培養任何習慣都適用的“持續開關”,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和使用。
階段三 倦怠期
進入到了最后一個階段,阻撓我們堅持下去的往往是一些負面心理,比如說覺得厭煩提不起勁,感覺不到堅持行動的意義。想要順利度過倦怠期,可以使用這兩個對策:
第一,添加變化。比如想堅持跑步,在這個階段就可以嘗試改變一下路線;如果是想堅持學英語,就可以換一套教材或者改為瀏覽CNN NEWS,等等。利用這些變化打破單調的氣氛,以嶄新的心情重新出發。
第二,計劃下一項習慣。在倦怠期最后階段計劃下一項習慣是為了建立習慣的連貫性,你要不斷地培養習慣投入精力,才能獲得良好習慣帶來的甜蜜果實。這里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對于想培養的習慣也要排列優先級,選出你最需要培養的習慣;同時,即使計劃好了也不要立即投入,堅持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的原則,上個計劃結束,馬上投入新計劃。太貪心會導致失敗。
4 實踐
總結下來,無論你是想寫作、閱讀、理財、運動,嘗試把你的目標以30天為周期,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從簡單地做起行動來,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加強投入、設定模式和容錯規則;第三個階段則是添加變化,讓自己堅持到底。
這篇文章里只是總結了方法,而實踐并從中受益才是最終的目的。正好是新的一個月份,你想在之后的30天里,培養什么樣的習慣呢?想好目標,下定決心,我們一起實驗這個方法,養成一種堅持的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