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非只能在5.20這一天表達愛,愛也并非只有一天的表達就能筑成大愛。
01
那個成語叫,患難與共。形容家人一起共度難關。對于任何家庭,無論富裕與否,都怕撞見病魔,尤其是普通家庭。
2014年10月,老爸因為食管癌住院,做手術。 我帶上僅有的積蓄,請假回家。與老媽一起照顧老爸。
所幸手術順利,逐漸康復的過程才是最痛苦的,身體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的動刀。一開始,什么都不能吃,只能靠輸液,更可怕的是呼吸困難,咳痰都是撕心裂肺一般。然后是流食階段,再到最后才能逐漸正常飲食。
親歷了那一階段,所以更能明白家人的唯一與重要。
2014年11月份,住院將近1個月的老爸順利出院。后來,我心理上默認把11月當成老爸重生的月份。
因為身體原因,老爸不能干重活,也就沒有經濟來源,對于一個農民而言,失去勞動力就猶如喪失了存在感和安全感。
在渡邊淳一的書《優雅地老去》,提到老年人可以開放并重新活出精彩,優雅地老去,這顯然對于我國的農民來說,要做到安全溫飽無憂的老去,都是個問題……
我深深體會到沒有經濟來源,那一定是沒有安全感的。我希望老爸能安然度過晚年,于是開始每個星期打電話回家,每個月給老爸匯款1000元,我明白,這點錢可能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日常開銷可能還不夠,我也知道老爸一定會舍不得花,他是那么倔強。姐說,你給爸的錢,他都不舍得花,說等你生寶寶,如果回來要好好給你補……
唉呀,可憐天下父母心。
個人觀點:患難與共,當家人身體不適時,陪伴會是最大的慰藉,給家人的愛,不是電話里煽情地說“我愛你”就夠了,語言永遠弱與行動,別讓你的愛只流于語言。
02
自從我懷孕了以后,老媽就開始操心我在哪里生寶寶的問題,比我還操心。還說,要不讓我回家,她開始養點雞鴨,等我生完寶寶坐月子的時候好好補……
老媽以前從來不主動給我打電話(因為要省電話費),最近每隔一周就能接到她的電話。電話里除了原來老套的那幾句話:要吃飽穿暖,早點睡覺外,會再額外的問,你想吃肉松嗎,我給你做。你想吃麥芽糖嗎(小時候我最喜歡的零食),我給你買。還有,要不要我給你寄點家里的米?
然后隔2天就讓哥哥寄快遞了,我從來沒有發現老媽的執行力這么快!
自從我懷孕了以后,我開始明白當媽的不易之處,先是10月懷胎,你要忌口,忌海鮮,忌辛辣,不能劇烈運動……然后生產后,如果是母乳喂養,還得沒日沒夜的喂養寶寶……
所以,當現在接到老媽的電話,我不再覺得是嘮叨,我盡量用溫和的語氣與她溝通,以前,我常常是不耐煩的……
個人觀點:我們對家人之外的人都格外友善,唯獨對自己的家人兇神惡煞,這個是病,得治!和家人有話好好說,他們值得你溫柔相待。
03
我開通簡書,開始碼字。有一段時間,我定了個目標,每天寫一篇文章。寫完文章后,我一般會發到朋友圈。
然后,每次都能收到1個匿名的打賞。信心備受鼓舞,以為自己的文字有粉絲了!
后來,我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才知道從前在簡書上給我打賞的人是姐姐!
昨天在家人群里,感慨想念家鄉菜,尤其是最近特別想吃伯母做的菜花廋肉羹。姐姐看到后,立馬告訴我怎么做,然后還給我寄了特產……
某天,在公司樓下吃面。打電話給哥哥,因為知道我懷孕,就問起在哪里吃飯,然后就在電話里責備道:你都懷孕了,要注意營養,別老吃快餐,把日子過好……
我想,很多獨生子女一定體會不到這種手足情吧……
04
借著520,表達一下個人對親情的感受。謝謝你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