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明版)》書評
何為“第三種黑猩猩”?這是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對人類的另一種稱呼?;贒NA科學研究表明,人類與關系最近的兩類黑猩猩(普通黑猩猩和波諾波猿)的DNA只有1.6%的差異,即生物學角度上講,這兩種黑猩猩是的人類最近的親戚。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曾獲得多個科學獎項,是全球惟一兩度榮獲英國科普圖書獎的作家,同時還是普利策獎得主。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是戴蒙德“人類大歷史三部曲”的序曲,是追尋和推測人類興衰史的通俗讀本。《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明版)》保留了原書的核心觀點和論據,略去一些晦澀難懂的部分,增添通俗例子,簡明版通俗易懂,主要供青少年以及非專業人士閱讀。
人類從黑猩猩的分支獨立,走上獨特的演化道路,大概經過了700萬年。700萬年的漫長旅程中,人類跌跌撞撞,不斷摸索,始終在矛盾與平衡之間進行。
一,平衡
早期的人類演化過程非常緩慢,從早期原始人、非洲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到50萬年前的智人,經過了漫長的自然選擇和演化,其間曾產生過一些主要分支,最終那些分支都滅絕了。在這一漫長的階段,人類不過是地球上一種非常普通的物種,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有限,遵循自然規律生存是第一要務。正是這樣順應自然的漫長演化,為人類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約到6萬年前,被稱為“克羅馬農人”的現代人經過了一次飛躍,開始崛起。人類走上全新的快速發展時代。根據科學推測,引起這次飛躍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語言的出現。
人類的生命周期中有三個鮮明的特色,都體現出人類演化過程中,正是順應自然規律與生存需求,在自然界中取得平衡,讓人類得以發展為高級靈長類。
1,人類的社會組織和性行為
人類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組織形式、男性比女性略微粗壯的特點和隱蔽的性行為等,主要基于哺育后代和生存的需求目標,當然,其中還增加了一些倫理目標等因素。
2,人類的種族差異性
人類的外貌特征,會因為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作者認為,自然選擇在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引起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性選擇。
3,人類的衰老與死亡
人類的壽命相較于其他哺乳類動物比較長,幼時需要得到照顧的時間段也比其他哺乳類動物更長,通常人類女性一次分娩只產生一個后代,只有人類女性有生育能力驟停的絕經期特性,并能夠在之后繼續存活許多年。所有這些特點,都源自于人類親代撫育的特性而演化而成,并且是在生存和哺育后代之間取得平衡的進化結果。
二,矛盾
隨著人類的不斷演化,一些矛盾的特性和后果也逐漸顯現出來。
1,語言 & 藝術 & 農業發展
語言是人類最獨特、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根據語言學家的觀點,人類身上存在著共同的語言基因藍圖——對語言結構的預編碼。一些動物之間即使能夠擁有一些簡單的“詞”的溝通,但沒有形成語言系統。
正是由于語言的發展,促使人類形成了更復雜、更高級的社會組織,形成了中央集權等社會制度,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得以在同樣區域內獲得更多食物,養育更多數量的人,族群得到迅速發展壯大,技術不斷進步。人類的發展速度開始逐漸加快,文明發展程度越來越高。
農業社會的發展,允許產生了一定的閑暇時間和閑暇的人,可以進行繪畫等藝術創作。動物界也存在一定的藝術形式,比如花亭鳥所建造的結構復雜、精心裝飾的花亭,用于吸引伴侶。動物界的藝術是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的,人類的藝術作品并不都是實用性的。
狩獵-采集型社會組織下,人類閑暇時間不多,沒有大量發展藝術類活動,但人類飲食種類多樣、非常健康,幾乎沒有流行疾病,體格高大健壯。
農業社會組織下,人類密集聚居,食物種類有限,一旦所依賴的作物發生歉收,可能會有大量人群餓死的風險,且營養單一,容易產生疾病,尤其是流行病,還逐漸演化產生了階級分化現象。根據古生物病理學家對古人類的骨骼研究,開始農業活動后,人類身高也產生了急劇的下降。
2,吸煙 & 喝酒 & 藥物濫用
人人都知道這幾項活動有損健康,但仍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動物界選擇承擔一定的風險,可以展示健康基因,并取得吸引伴侶的收益。,人類這些自我毀滅的選擇,完全不同于上述動物界的本能行為活動。人類個體的這些自我毀滅的選擇,幾乎完全無益處,卻又不肯停止這些行為。
3,擴張 & 屠殺 & 破壞生態
語言、農業和先進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族群迅速擴大,改變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原本只生存在地球某些小區域的人類,迅速的擴張到全世界陸地范圍內。
擴張過程中,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的族群,憑借技術優勢,對文明發展程度較低的族群,或者僅僅是被無故仇視的弱勢族群,展開了驅逐和屠殺。人類史上殘忍的黑暗時期。
破壞活動還發生在整個生態壞境。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攫取,以及有意或無意引起的物種遷移或入侵,導致了大量本地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的滅絕,進而破壞了整個生態平衡系統。
三,人類的未來,如何再次尋求平衡?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環境污染卻越來越嚴重。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上的物種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在不斷滅絕中。許多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后,很難再恢復。作為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人類也逐漸品嘗到毀壞自然帶來的惡劣后果。
人類發展到如今,罩在頭頂上的兩團烏云,一團是破壞力巨大的核武器,第二團就是逐漸擴大的物種滅絕帶來的環境崩潰。正如作者所說,“在人類歷史上,我們這一代人是第一代需要擔憂自己的子孫是否能繼續生存的人,或者說擔心他們是否有一個宜居的星球?!?/p>
是時候該清醒的認識到人類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嚴重后果了,因為最終付出代價的終將是人類自身。人類只有一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如何再次尋求到與自然的平衡,是人類急需解決的問題。人類的未來,依然任重道遠。
2017.01.07霧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