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去的是法國的漢斯(Reims)。還是6點多用早餐,8點多出發(fā)。一路上我們充分領略到法國鄉(xiāng)村的美麗,即使我們從大巴里面這么隨便一拍,也能拍到這么好看的一景。
童話般的法國鄉(xiāng)村:
到達漢斯后,我們的大巴就停在了漢斯大教堂的后面。
然后繞到它的正面去,自然經(jīng)過側邊,看到了這個:
據(jù)說這些雕像缺胳膊少腿的,都是二戰(zhàn)留下的,法國人決定保留不做修繕,以彰顯法西斯的罪惡。二戰(zhàn)時,不管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大家都是同一個宗教,所以很多城市,盡管大部分建筑被摧毀,但教堂大都保存的不錯。
所以法西斯太壞了,連這些女人也不放過:
閣樓里面的雕塑好像說是使徒們:
來到正面一看,正在修繕,據(jù)說教堂幾乎常年進行清洗和修繕。看來那些被毀的雕像還真是有意保留的。
來到教堂的里面,依然是一片的肅穆。
依然是哥特式教堂所必需有的彩色花窗玻璃。
哥特式,聽到這個名詞不知有多少年了,只有今天親眼看著它,也有了具象的理解,除了那尖尖的頂,和這個窗花,外壁的雕像據(jù)說也是一個特點,窮人們不識字,用這些形象的東西,給他們講圣經(jīng)的故事要省事兒些。
我還很喜歡看到這柱子上的年代感。這種感覺小時候在家鄉(xiāng)的祠堂見過,現(xiàn)如今的中國太新了,根本看不到這個。
漢斯大教堂的地位,在法國要遠遠高于巴黎圣母院,原因之一是,漢斯大教堂是法國皇帝登基加冕的教堂,教堂邊上這就是皇帝來接受加冕時下榻的地方:
看完教堂當然也順道看看漢斯的街景,小城市給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有讓人想留下來生活一段時間的強烈程度。
盡管這些感覺不是這些照片能表達出來的。
當然,我們還是得走的,下一站是去盧森堡(Luxembourg)。
盧森堡是個只有50多萬人的小國家,或者都不算是個國家,是歐洲唯一保留下來的公國,要知道全歐洲以前可是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公國組成。導游說,盧森堡字面的意思是最后的城堡,遠征人們回家的路上,經(jīng)過這最后的城堡就會回到家鄉(xiāng)了。歷史上夾在德國和法國之間,打來打去,幾經(jīng)易手,倒也好,反正打不過,誰來我投降誰,也不用擔心挨罵,因為只能這樣。所以二戰(zhàn)中它是零傷亡的國家。而且今天的盧森堡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富裕國家。
不過我在想,能這么幸運,還是因為打來打去,其實是兄弟的原因,大家都尊奉一個羅馬教皇,打仗是爭霸權,不是為了屠殺,甚至都不那么過分掠奪。所以才造就了這些沒有血性,卻是幸福的小國人民。大國肯定比小國更拉風,但是大國的某個小民,就未必比小國的小民們更幸福了。
一路上還是這些美麗的鄉(xiāng)村景色。我以為中國古代詩人們所說的田園風光,大概也就不過是這樣:
終于到了盧森堡,到了他們公國大公的宮殿前:
轉個彎到了威廉二世廣場(Place Guillaume II)
看到了這位大公的雕像,對他的故事,也不是太搞得明白,因為那個時候,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還是一個國家,他是盧森堡的大公,但又是荷蘭的國王,是生在荷蘭海牙的荷蘭人。
搞不清楚就算了吧,看看這兩個警察,都這么庸閑,真羨慕盧森堡人的生活:
跟著導游走,去看看真正有年頭的東西:
看見了吧,1963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紀念這個古跡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歐洲的古跡不是教堂就是城堡,這個是城堡,叫做Bock,不知道咱們怎么翻譯的:
看著這墻壁,絕對有年代了。轉頭朝這邊,這現(xiàn)代化的道路和比較現(xiàn)代的房子,都和這古老的城堡那么的渾然一體,美不勝收。
還有那古堡下草坪上休息的人,讓人羨慕不已:
轉回頭來到了二戰(zhàn)紀念碑(Monument of Remembrance-Place de la Constitution)下,看到了這個雕像,正在向人們訴說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
紀念碑的上面是這個樣子:
遠處還能看到這些古建筑,也忘了導游說是什么了。
還有這個教堂:
無意中我們還看到一架飛機,正飛過這些古建筑:
我們還順著階梯走下去,看到別有洞天的過去。城市的中心地帶,能有這么一片地方,真不錯!
然后回到街道上,去了一家土耳其烤肉店,吃了晚餐,結束了全天的游覽。
當晚下榻的酒店是希爾頓大酒店,是這次旅行中住的最好的一家,在山里,周圍的環(huán)境很好,應該去轉轉,只是玩了一天太累了,于是很快就睡下了。
這是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