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參與的力量
1.業余媒體的創作特征是同行之間互相調用成果并任意實驗,這和專業化媒體生產根本不同。這種聯網的文化正在刺激種種社會、文化和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正在重塑我們的媒體世界。
——伊藤瑞子(Mimi Ito),“聯網生態里的業余媒體創作”(Amateur Media Production in a Networked Ecology),2010
2.參與的力量在于和他人分享
3.參與文化的定義是:
①.與藝術表達和公民事務相比門檻較低。
②.鼓勵和他人創造和分享作品。
③.存在某種非正式的師徒制,讓最有經驗的人把知識傳授給新手。
④.成員認為他們的貢獻是有意義的。
⑤.成員互相之間有一定的依存感。(至少關心他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
參與文化
1.要充分地參與到當代的文化之中,我們不僅需要消費信息,還需要創造并分享信息。美國人必須掌握多媒體溝通技巧,并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技巧參與他們所在社區的公民生活,從而充分發揮數字公民的潛力。
——芮妮·霍布斯(Renee Hobbs),《數字媒體和素養》
2.詹金斯是參與文化概念的早期提出者,我為本書尋找素材時訪問過他。當問及他對“參與文化”這個詞的理解時,他為我描述了他和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一組學生:
我們在學校里做一些與維基百科相關的項目,其中一個學校借助維基百科講授小說《白鯨》(Moby Dick)。學生修改《白鯨》的維基頁面。其他編輯質疑他們的修改,這在維基百科上很常見。然后那些學生拿出證據和論點為他們的修改辯護,最后修改通過了。這些學生為《白鯨》的百科詞條的完善做出了貢獻。能夠在一個相對權威的社區里創造知識并得到承認,使這些知識成為關于某本書的公共信息記錄,這種經歷很能激發孩子的能力。
參與技能:躍上參與冪律之巔
1.我們可以在搜索感興趣的東西時分享所找到的東西,選擇最能啟發自己的東西,然后向他人推薦,這就是過濾(談到內容策展時我會繼續這個話題)。
· 建立鏈接是很容易習得的技巧,這得益于聯網在一起的公眾——每一個帶有鏈接的博客就構成一個鏈接。
· “人人都是批評家”這話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不過,盡管有些人的批評會比較獨到,但一般人對政客、產品、昨天吃完的餐館等的評價積累起來,也可以變成很有價值的公共財產。
· 不管是支持或反對限制養狗的法律(這是我生活社區里的熱門話題),支持或者反對某個政治候選人,還是為醫學研究籌款,所有人都會有些想要倡議支持的事業,不管他們有沒有發布見解的平臺。
內容策展:“為彼此篩選內容”
1.一條推文就是一個原子。Flickr上的一張照片是一個原子。GoogleBuzz里的一條對話是一個原子。一條Facebook狀態是一個原子。一條YouTube視頻是一個原子。千萬個原子通過Seesmic、谷歌閱讀器、Tweetdeck、Tweetie、Simply Tweet和Twitroid等工具流過我們的屏幕。而一個內容策展人則是信息化學家。他或她把這些原子合成到一起,組成一種信息分子。然后再往信息分子上添加價值。——羅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
2.斯考伯向新手策展人建議:
首先建立一個你信任和關注的人的Twitter列表。添加任何一個人或者組織前先仔細觀察一陣子,了解他們是誰。我把這些列表看成漏斗。只有那些我出于某種原因而信任的人才能通過漏斗。在主要Twitter列表中,我關注的全是極客。而要想進入我的“科技影響者”列表,你需要對技術世界有些影響力。嘗試拜訪和采訪列表上被證明是最有趣和最有用的人。不要嘗試和我或者赫芬頓郵報競爭。尋找一個小的領域,并將其了解透徹。如果你想研究白宮,就要知道白宮里的寵物在做什么。選擇特定的東西并成為它的全球權威,真正搞清楚白宮里的寵物都在做什么。覆蓋所有細節,完全掌控這一小領域。{39}
3.實時策展人的七大需求
①.對集合的需求。斯考伯把關于中國地震的推文打包在一起并且加上視頻和圖片鏈接。
Storify.com、curated.by和Scoop.it等新興的網站能提供方便集合的策展工具,讓策展像寫博客一樣簡單。
②.對重新排序的需求。你會發現,信息的次序,或者信息向你流動的次序,通常不是你希望向公眾展示信息的次序。把最重要的信息排好序是策展人提供的增值服務之一。
③.對分發信息的需求。策展工具越來越多地包含自動生成博客的功能,所以每一個集合會有一個網址。擁有網址才能被鏈接,鏈接是網絡的結締組織和社會通貨。
④話和Facebook狀態組成的集和。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種新形式的出現,但我們還想要發表對這種新形式的觀點。{41}我不僅需要斯考伯向我推薦一個新應用,我更想知道他的想法和理由。
⑤.對更新的需求。新聞報道和知識隨著時間變化——其中一些內容變化得特別快。在追崇信息流和活動流的年代,策展好的集合也需要及時更新。
⑥.對邀請參與的需求。讓讀者評論你的博客。(你可能會遭到自動評論的垃圾信息和廣告的轟炸,所以斯考伯只開放評論30天。還有其他過濾垃圾信息的方法。)
⑦.對跟蹤受眾的需求。TweetMeme.com可以告訴你,你發布的推文和集合被轉發了多少次,而谷歌分析可以提供整套跟蹤工具。Goo.gl和bit.ly等短網址服務可以跟蹤你的短鏈接被點擊的次數。
4.優秀策展人的特質(斯考伯)
①.話題專家。這不僅需要詳盡的知識,還需要對某個話題的強烈熱情。
②.相關性。“這取決于對與話題的專業知識的了解,加上對所服務的受眾的透徹理解。”
③.信任。古德簡明扼要地指出,“持續的相關性”可以帶來信任。所以,在傳播不良信
息、毀掉公眾對你的信任之前,你要再三考慮。{44}
5.優秀策展人的特質(古德)
①.找到切入點。斯考伯也指出,集中到一個專業領域能讓你脫穎而出。
②.篩選。記得標出你的來源。我會在討論個人學習網絡時繼續討論這種尋找專家的探索。
③.搜索框架。建立一個控制面板,使用Twitter和社會化媒體搜索(“雷達”)來監控你的切入點的信息流。
④.主動出擊。和“與你的領域相關的記者、新聞人、熱心用戶、有影響力的人和專
家”建立聯系。{45}
⑤.聚合。基于你所篩選和過濾的訂閱源,創建一個統一的關于你的領域的輸出源。
⑥.過濾。在那些無用的訂閱信息出現在你面前之前,使用PostRank和其他過濾器將其剔除掉。大多數評論系統都提供垃圾過濾工具,使用這些工具來保護你的受眾,使他們免遭垃圾信息侵擾。
⑦.挑選新聞故事。這就是考驗你品味和專業知識的時候。
⑧.驗證。在向你的受眾發布信息前進行垃圾檢測——否則他們會把你當成垃圾。
⑨.編輯。引入、總結、修改并核實你的引用來源。
⑩.加入上下文。學會摘要的藝術,讓受眾從零開始了解為什么你會選擇這條信息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11.升華。加上個人視角,發表你的看法,并描述宏觀圖景。
12.加標題。在搜索引擎和個人信息注意力的世界里,你需要特別留心標題和輸出的故事,讓它們容易被搜到并且廣為傳播。
13.來源。不要只提供鏈接,要提供參考信息。提供你信息來源的引用信息。
14.排序。“按時間排序不一定是最好的。”{46}
15.組織。聰明地添加標簽。
16.更新。將一個個具體標簽下的書簽鏈接的RSS訂閱起來,加到集合里。讓一潭內容死水變成一串信息流。
17.披露。“公開你的關注點,使命和個人信息。披露越多信息越好,可以讓你的訂閱者了解你關注的話題、角度和評論出發點,以及你特定的專業背景。加入你公開認識的商業合
作伙伴和贊助商。”{47}
18.發布。讓受眾知道如何通過RSS訂閱你的更新。
19.反饋。回應受眾的提議、批評性的反饋、辯論和邀請。
20.監控。分析工具能幫你找到你被點擊、收藏、喜歡或者分享得最多的那個故事。
21.改良和進步。如果你真心想要做策展,在受眾的幫助下,這個循環能讓你體會到持續的改進。
6.如果你想在策展上有所作為,一定要把斯考伯和古德的建議熟記于心,并且實踐運用。要開始運用兩種方式,一是通過社會化書簽服務聰明地使用標簽(并跟隨標簽找到需要的信息);二是建立公開列表,比如Twitter列表等。
玩樂勞動:誰從你的參與中獲利?
1.“在充斥著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充裕意味著某些東西的缺失:缺少那種供信息消耗的東西。信息消耗的東西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所以信息的充裕帶來了注意力的匱乏,因此對于消耗注意力的過量信息,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就尤為重要。”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信息充裕的世界里設計組織”(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World),1971
2.注意力不僅是你可以自行掌控的內在工具,也是其他人嘗試控制的經濟要素。
3.這種玩樂和工作界限模糊的生活可能會讓人擁有一個更為豐富的世界,也可能是一種難以覺察的奴役和剝削形式。
4.技術當然是重要角色,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們如何通過技術一起做事,促成社會進展,如果我們想要促成任何進展的話就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足跡和個人資料:他人和你眼中的你
1.網上和我有關的垃圾信息——有些是我自己弄的,有些是別人寫的。這不僅僅是博客和評論的問題,我甚至為自己曾經發表的學術文章感到羞愧!所以網上讓我羞愧的不僅是我犯傻時寫下的內容,還有我曾經希望公之于眾并持久有效的內容。我應對這些東西的辦法是不斷在網上提供新內容來掩蓋過去。讓現在的我比過去更能代表真實的我。你還能看到過去的我嗎?可以的,不過這得花點兒時間。這就是我的目的之一——如果你愿意花那么多工夫來跟蹤我,恐怕就有點兒變態了。我應對持久有效的內容的方式是創造一個鮮活的存在,是不斷地描述自己的故事,創造一個持續進化的數字化自我,這不是逃避,而是不斷成熟。——丹娜·博伊德,本書作者訪談,2010
2.生活就是一場演出,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3.你無法輕易抹除網上對你的不良評價,更好的策略是用好印象稀釋它們。
4.想想其他人在搜索你時會看到什么內容,盡一切的可能打理自己的足跡和資料頁。如果你自己不去控制社會化媒體檔案,別人肯定會用它來控制你。
Twitter素養
1.Twitter已經從我們午飯吃了什么等無聊的生活記錄變成了精心編輯的頭條新聞流動列表,并帶有指向原文的鏈接。對很多人來說,Twitter已然變成了早報的頭版。不管從觀念還是從實踐的角度看,記者正在變成我們的朋友,而朋友正在變成Twitter這份報紙的編輯們。
——大衛·佐佐木(David Sasaki),“我們的朋友變成了以 Twitter為基礎的新聞策展人”(Our Friends Become Curators ofTwitter-Based News),2010
2.互聯網的角色從一開始就很關鍵
3.所謂成功,指的是能夠獲得價值——有用的信息、答案,以及新的朋友和同事——同時關注我的人也可以在我提供的娛樂、有用信息和弱聯系中獲得價值。
4.必須懂得如何調整你所關注的人際網絡,還需要明白如何培育關注你的人際網絡。
5.培育和調整一個由權威信息源和可信的共同學習者組成的個人學習網絡,是在數字世界里成功的策略之一
6.如果無趣就不會有用。如果你不付出就不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