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昌谷北園新筍》其二
? ? ? ? ? ? ? ? ? ? ? ? 唐·李賀
? ?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 ?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 賞析:
這首詠物詩前兩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蘊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顏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xiàn)出來:“楚辭”代指作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詩。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lián)想到屈原的遭遇,這里因借“楚辭”含蓄地表達(dá)了郁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蘊意十分豐富。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fā)出濃烈的芳香,竹節(jié)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jī)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這里,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矛盾的形象,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幽憤。
后兩句著重表達(dá)怨恨的感情。“無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xiàn),而這種“無情”乃是郁積心中的怨憤無法抑制所致。對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nèi)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詩人曾以“龍材”自負(fù),希望自己能象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結(jié)果卻無人賞識,僻處鄉(xiāng)里,與竹為鄰。題詩竹上,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無情有恨何人見?”這里用疑問句,而不用陳述句,使詩意開闔動蕩,變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的愁慘容顏:煙霧繚繞,面目難辨,恰似傷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積露,不時地向下滴落,則與哀痛者的垂淚無異。表面看起來,是在寫竹的愁苦,實則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此詩通篇采用“比”、“興”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有實有虛,似實而虛,似虛而實,兩者并行錯出,無可端倪,給人以玩味不盡之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