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晨讀活動請戳→《王路晨讀晚課群晨讀活動須知》
即日起,開始加入前一天晚上同學們做的晚課。何謂晚課呢?晚課是王路先生提出來的,他當時是這么說的:“晚課的難度比晨讀的更大;我建議所謂晚課,就是報大家一天的所得所失,曾子所謂吾日三省吾身,把做事修心的得力處與不得力處在群里說出啦,請大家見證,就是晚課。本群提倡反躬自省,提倡踐行,提倡切磋踐行中的成敗得失。愿大家勵力精進!”
請大家按照晚課的要求來進行,盡量避免與晨讀重復。
4月11日 晚課篇
**1 笛聲殘 **
《憶故居》 陳寅恪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馀歲月送凄涼。
松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
不解釋,只感受。
2 頭文字D
《道德經》說:(有與無)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論語》:子絕四
《金剛經》: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
著重在一“無”字?
3 有容君
4 voi專業打醬油
突然有很強烈的做晚課的欲望,第一次呢。
今天發現,互聯網確實給了人與人更多的聯系,可是它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緊密。往往只需要QQ一刪微信一刪,便此生再難相見。
所以說,在網絡上,還是要惜緣啊。茫茫人海,為何偏偏遇到你?珍惜聊得來的每一個人,很有可能一轉身便是再也不見。
另外更是要珍惜眼前人。這一陣子老爸身體不好在家休養,無聊坐臥不安的樣子真是讓人心疼。教他用觸屏手機,教他用網易云音樂和荔枝fm,可是依然效果不大。唉。
珍惜吧。
5 睿睿
①
10天前看到和菜頭的《倦怠不期而至》,當時想的是我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歡樂,一定要堅持打雞血……直到我的小學、中學、大學同學們紛紛留言說要在這個美麗的春天來看我找我吃飯,完全置我的婉謝于不顧……我終于hold不住了,坐立不安如小困獸,感到好焦慮,好煩惱,好倦怠,感到自己的春天就要這么被毀了。然后這十來天我一直在反省,為什么我不愿意再見他們了甚至不愿再有任何的聯系,而他們曾經不是我最思念最想見的嗎?人心到底是有多靠不住?!
和菜頭說,“感覺倦怠,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正常人一輩子里總會遇見幾次。對于寫字的人來說,這樣的情形只會更多而不是更少,因為寫作這種活計需要敏感的心靈,普通人隱隱約約心所有感,寫字的人心里已經聽到了吶喊。通身上下掛著100枚感受器,和別人只掛10枚相比,可以感受到固然更多更精細,但是負擔也更重,待機時間也就更短。
禁食、打坐、冥想、瑜伽、暴走、游泳、飲茶、曬太陽,這些提振心靈的方法并沒有多少作用,它們只是倦怠的延時引信。倦怠就像是身上并不致命的傷口,你可以帶著它們繼續跑很長一段時間。“
這簡直就是在說我,我必須承認最后我還是敗下陣來了,我此刻無比倦怠。倦怠,既是對自己變得不愛了的無能為力,也是對這種無能為力的厭倦。人心要有多靠不住就有多靠不住。
②
詩詞書畫,聞君更順手。無論詩,無論賦, 潑墨揮書通詞韻,門門功課好嫻熟。魯公子,睿無智,愧弗如。乃弟窮砥礪,三余四業自苦修。青蓮李,蘇家柳,大風堂上東方筆,三者獨,無雙有。榜樣樹,寂寞求,山川秀。
工作職責之所在,不灑水,地照掃,剛出門看過了。
6 米芽
“佛教講無我,只是講生命中并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我,而非指自我的觀念有什么不對。人只要能了解觀念就只是觀念,而不多加什么(以為現象是恒常),也不減少什么(以為現象不存在),就是修行上的中道,也就是《心經》里所說的“不增不減”。能這樣,就能自在無礙地在日常生活中動作,既不會落入以為有常恒不變的我的執著(常見),也不會落入以為根本沒有我這個人的斷見。而且一旦了解生命是因緣所生而無有自性,就能因見無我而肯定行為的價值。會知道未來的我會是如何,將取決于今日之我所做的道理。”
“你就是你的所做”
…………分割線…………
得與失:
沒這個金剛鉆別攬那瓷器活,但,重在參與嘛。以及,勤勞勇敢精進的僧活。周末了,倦怠。
7 十三瘋
智是你分解整合的能力,慧就是你運用的能力。
跳躍在酸雨飄落的小路上
8 露露
爆炸的花和爆炸剩下的花
9 果青
子夜四時歌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10 木心
陰雨天
我好像把整個世界關在了外面
而晴朗天
就又好像是被外面整個世界給關起來
只有夜晚
只有夜晚我們與世界都
遮掩著又打開著
似沉默著又似傾訴著
彼此相安,又互通款曲
白天與生活扯著淡,晚上看看你們扯淡,美好的一天就這么結束了,群聊成了消遣的一部分,有人傾聽也是好的,晚安噠,各位
11 幫主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老白的詩總能像水一樣洗腦袋。
12 多啦z夢
同學漂洋過海來看我,呼朋喚友小聚喝茶,說起青蔥歲月的趣事,各種頑皮各種鬧,各種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一起走過的流金歲月,純真美好,成為永遠的社會支持。
4月12日 晨讀篇
**1 飛飛 **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少年的我一直以為少年并非不知愁滋味,到了現在,方解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2 米芽 **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3 多啦z夢
敘事治療
所謂支配故事是指一個人在描述自己生活的時候反復出現的、帶有選擇性的主題故事。
個人的支配故事往往是比個人生活更大的背景中的支配故事影響的結果。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無法察覺的。在這樣的支配故事的形成過程中,似乎沒有什么是強加的,似乎全部是個人主體意識自由選擇的結果。
在這種支配故事的作用下,來訪者的生活意義往往是狹窄的,一切生活體驗和生活事件都是圍繞著這個故事的,與這個故事主題不符的那些生活事件仿佛被自動過濾了。敘事心理治療的理念正是咨訪雙方通過有外化作用的對話提供一個敘事空間,讓不符合支配故事主題的生活體驗和經歷展現出來。這種展現拓寬了來訪者的生活視野,使生活事件和內心體驗豐富起來,來訪者可能會覺察到,那些被過濾掉的事情并不是沒有發生過,而是被選擇成為邊緣故事。
我們要留意那些支配故事之外的“特例”,也就是例外的故事。那些例外的故事如果能有一個敘事空間而不被排除在意識之外,就會具有和支配故事的情節同等的價值。如果說每一次成功的經歷對于一個“成功者的故事”非常重要,那么一次失敗的經歷對于一個清醒的“成功者”來說同樣重要。通過搜集和積累那些例外故事,支配故事自然會弱化,這正是所謂“陰消陽長”。
如果咨詢師能夠及時的捕捉到這些例外的故事,并適當表達出興趣和耐心,那么我們所積累的例外故事和有關的例證就會越來越多,逐漸形成新的故事線索。這條新的故事線索中展現出的對生活全新的解釋和不同的詮釋視角自然會發揮出弱化支配故事的能量。當來訪者的視野中能夠看到更多的生活事件和選擇,他的生活意義開始豐沛起來,便不再受那些支配故事的控制和影響,而有了自主選擇的自由。
**4 果青 **
《豐富的安靜》 周國平
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寧靜的日子。
當然,安靜不是靜止,不是封閉,如井中的死水。曾經有一個時代,廣大的世界對于我們只是一個無法證實的傳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被鎖定在一個狹小的角落里,如同螺絲釘被擰在一個不變的位置上。那時候,我剛離開學校,被分配到一個邊遠山區,生活平靜而又單調。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條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來,時代突然改變,人們的日子如同解凍的江河,又在陽光下的大地上縱橫交錯了。我也像是一條積壓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騰起伏,把我的成年歲月變成了一道動蕩不寧的急流。
而現在,我又重歸于平靜了。不過,這是跌蕩之后的平靜。在經歷了許多沖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終于來到一處開闊的谷地,匯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經流連于阿爾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藍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轉,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靜如鏡。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靜。每天,我在家里讀書和寫作,外面各種熱鬧的圈子和聚會都和我無關。我和妻子女兒一起品嘗著普通的人間親情,我對這樣的日子很滿意,因為我的心境也是安靜的。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隨著年歲增長,人的生命會越來越精神化。
現在我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創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愛心,而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爭斗,處在永久和平之中。這種境界,正是豐富的安靜之極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熱鬧,但是,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追求為目標,那么,不管表面多么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
**5 有容君 **
《江上吟》 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
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
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
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
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
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
漢水亦應西北流。
此詩大約是李白開元間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時所作,有人認為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汝詢指出,詩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現實而吟出這首詩。
6 睿睿
** 煮字療饑之亂談卡爾維諾**
個人閱讀就像在叢林中前進,沿途會遇見鮮花,亦有荊棘,有魔鬼亦有天使,就像梅達爾多子爵一樣,常被切成兩半。被切成兩半其實是件好事,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如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一切人事物都不完整,和這種不完整性所帶來的悲傷。
在一家酒吧墻上,我曾看到卡爾維諾那幅最具代表性的肖像:來自亞平寧半島的純正黑發,像弓一樣高高挑起的眉毛,眼神犀利,兼有狡黠。畢加索風格的側面視角,握起的拳頭遮住了半個下巴。在這里,卡爾維諾與別的元素一起:像必要的調味劑或基原色,成了這家酒吧的文化符號群。作家們的卡爾維諾、文化人的卡爾維諾、小圈子的卡爾維諾,這個意大利人,經過時間與空間,經過小資主義和中產階級,經過精心設計與策劃,最終,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時尚標簽之一,作為某種氣質的附加說明,成為了我們之間的特別通行證和接頭暗號。
我們會不經意地皺著眉頭提起卡爾維諾,如同說到剛添置的防震網球拍或新款的施華洛世奇吊墜,“啊,說起來,最近我在看卡爾維諾,你知道的,《寒冬夜行人》,可以打亂順序重新組合的小說!實在太迷人了,像在考驗智力……”
“不”,另一位則會煞有介事地加以反駁,“相比較而言,我更欣賞《樹上的男爵》,你看,12歲的柯希莫因為與家人發生爭執,一氣之下爬到了樹上,從此,在樹上生活了一輩子!這絕對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經典情節,是對庸常生活的拒絕與逃離。”
第三個則會淡定地表示,“《帕洛馬爾》是卡爾維諾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樹上的男爵》和《宇宙連環畫》后又一部杰作。它的名字和一架著名的望遠鏡相同并非巧合。”
我能想像一些作家學者對這種彌漫在民間的偽崇拜、偽迷戀會怎樣的不屑,他們痛心疾首地認為,像卡爾維諾這樣經典的嚴肅作家,多么睿智復雜、又多么精致,他們窮其一生也不敢遑論已讀懂卡爾維諾,而眼下,卻淪為小資與白領們的閑談之資,“你們哪里能讀懂卡爾維諾!在名牌服飾、熱辣美食、紅色跑車等構成的物質生活中,不過是在用一種精神高度來點綴自己罷了。”
真的,其實我不完全懂他,只知道他筆下的帕洛馬先生是一個知識的探索者,一個在神圣和荒謬的世界里的夢想家。帕洛馬先生利用假期對自然現象進行了考察:海龜交配的沖動,白天的月亮,晚上的天空。回到城里后,他又去了商店,被凍肉卷,黃油,沙鍋燉肉所吸引。它們的名字和標簽使他聯想到了草原,打獵,和畜牧業的各種禁忌。帕洛馬先生真正感興趣是思想。一家熟食店就是一座文明的博物館。他對社會上的事沒有興趣也不參與,寧愿在內心里交談,傾聽無限空間的寂靜和鳥雀動聽的鳴叫。但時時來打攪的、文明化的“自我”堅持要成為一個保守的彬彬有禮的紳士,這對一座望遠鏡來說是失敗,對帕洛馬先生卻又值得高興。那是一個機智,優雅,充滿幻想的故事。
在自傳中,作者寫道,寫作是我苦行苦修的方式,對一個作家而言,最理想的境界應該是:接近無名。卡爾維諾人淡如菊,他正直勤奮的一生堪稱作家們的楷模。作為他的讀者我希望自己將來的墓碑上刻著:R女士——活在樹上——活在書里——始終熱愛生活——升入天空,在生死這場翻來覆去的辯證里,她愛有詩的荒謬勝于沒有詩的荒謬。
**7 睿睿愛半山 **
《無題》(一) 卞之琳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轉千回都不跟你講,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載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樓去!
南村外一夜里開齊了杏花。
整理:睿睿愛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