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茂理虧心虛,把承包的那一片魚塘低價轉手給別人,處理了,把錢全部給了港姐。
港姐有點舍不得那片魚塘,畢竟自己和阿茂付出了好多心血。
港姐能下地之后,便不得不跟著爸爸媽媽回到老家。
左鄰右舍吃瓜群眾好打聽,如花似玉的姑娘弄成半殘廢回家養傷,怎么回事呢。
父母對來探望的三姑六婆解釋,說是出車禍,撞的。司機是香港人,已經被抓起來,坐牢了。人家有錢,醫藥費,賠了一大筆錢。
大家便都相信,這么好的人家,身家清白,誰會瞎想呢。
年輕真是好,生命力旺盛,一兩個月時間,港姐便活蹦亂跳,恢復如初。家里吃得好睡得香,爸爸媽媽慣著她,五指不沾陽春水,港姐養得更出眾了。皮膚宛若剛煮熟剝殼的蛋白,光滑細膩,吹彈可破。
去隔壁三嬸家串串門,太陽一曬,白里透紅!三嬸打趣:“妮兒,粉蘋果一樣,哪家的男娃子有福氣,能娶到你這樣的姑娘,做夢都要笑!”
港姐喜歡去三嬸家,因為三嬸家里不一樣,有書香味。
哪來的書香味呢,三嬸娘家的侄子帶過來的書香味。
三嬸的侄子姓李,戴著副金絲邊框的眼鏡,人瘦高瘦高的,長得斯斯文文,講話文縐縐的,從來不講粗話。
他中師畢業三年了,在鎮中學教語文,大家都叫他李老師。
李老師小時候,喜歡呆在他姑媽,也就是三嬸家。三嬸娘家在大山腳下,交通不便。
三嬸娘家山腳下,有一所學校,只有八個學生,卻還分成三個年齡段,一年級三個人、三年級兩個人、五年級三個人。三個年級,一個老師,八個學生分三部分,進門第一排是一年級,中間是五年級,里面是三年級。全部坐在一間教室里,復式班,給一年級的孩子上完課,布置作業寫,便給中間五年級的孩子上課,然后再給三年級講新課文。一個快要退休的民辦老師,撐了一段時間,老師退休回家帶孫子了,學校便跟著倒閉。
三嬸能干,家里在學校附近,便干脆讓侄兒子住在自己家里上學。做飯炒菜一把好手,孩子嘴饞,喜歡住在姑姑家里。三嬸也喜歡這個侄兒子,人家從啟蒙到小學、中學、中師,回回班上第一,獎狀都把三嬸家,神龕下的一堵墻全部貼滿了!
李老師小時候,很愛看書,干干凈凈的。不像別的野孩子,天天上山抓鳥,下河摸魚,弄得一身臟不拉幾。港姐小時候,成績不太好,但是愛看書,當然,自己家里窮,不可能買書。但是三嬸家有很多書,李老師的媽媽在城里當保姆,經常會捎一些舊書回來給兒子看。港姐便跟著沾光,看了不少書。
三嬸家的大榕樹下面,擺著長條凳,小時候的港姐便經常到三嬸家里,蹭書看。坐在長條凳上,一坐就是半天,好美好。有時候,三嬸還會抓一把炒熟的黃豆,放到港姐手心里,剛接咬得咯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