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約練有感
今早5:30約練,我當來訪者,再次感覺到了楊老師的穩,跟,貼和好記性,我說著說著經常會忘記自己要回答什么了,然后又問楊老師問的是什么問題,感受特別深刻的是楊老師會問我的感受和想法,啟發我的再次思考。通過與咨詢師的聊,我們梳理出來了一些辦法:1、找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跟對方聊。2、多聽少說。3、放一段適合他目前情況的音頻給對方聽,看對方是否有興趣學習心理學。
第一位觀察員老師問了我2個問題,我說通過咨詢更相信了來訪者是帶著答案來的,觀察員問我咨詢師做了什么讓我有這樣的想法。第二個問題是整場咨詢我的感受和收獲是什么?第二位觀察員問對朋友的幫助是以咨詢師的身份嗎?朋友一定要學心理學嗎?這是不是只是我自己的需要,這2個問題也問得很好,引發了我的思考,咨詢師老師進行了解答:原則是不給熟人、朋友做咨詢的,但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讓別人學習,初心是什么?我們的建議是無期待和無預設的。
通過觀察員的提問和咨詢師的解答,讓我又進一步的厘清了跟熟人的溝通不能像咨詢師一樣,而是要像朋友一樣的溝通,而且是在傾聽的基礎上。給對方聽音頻自己不要有期待他會一起來學習心理學。
二、觀影《處女之死》有感
因英語不太好,看《處女之死》時無中文字幕,電影內容純靠畫面理解,感覺到里斯本一家的溝通存在一些問題,父母不跟孩子過多的語言溝通,而是把父母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雖無激烈的吵架場面,但感覺到父母的簡單粗暴,雖很愛孩子,但愛的方式不對,沒有跟孩子好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看書
今天看白皮書P198-203,因有聽老師講這些知識的基礎,再看這些文字,都看得懂,也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