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假之前,陳校長給我一本管建剛的《不做教書匠》,這是一本專門針對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
? 翻看了目錄,分為幾個篇章。
一、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
二、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
三、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
四、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
五、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
六、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
七、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
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 整本書的八個篇章,是層層遞進的感覺。總以為這本書長篇大論型,翻看第一部分才知道,并不是這么枯燥無味。管老師他是將道理寓于故事,通過引述故事經典,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非常有意思,讓我看了一段還想接著往下看。發生了什么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今天早上,終于能睡個懶覺了。上班的生物鐘時間,卻早早醒來。看著外面屋頂并沒有化透的積雪,躺在被窩也是一種享受。變拿起昨晚放到床頭的《不做教書匠》。
? 教育,從選定一把椅子開始。管老師用自己舉例,當時考老師是為了“轉戶口”,回想自己為什么要當老師,并不是自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是聽了家人的意見“當老師有假期”“工資也不少”“工作穩定”等等才報考師范。? 不少青年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壓力挺大,但是我們想想“不做老師,我們還能去干什么?”一番深思過后,可能你想做的那些事,可能除了繼續干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沒有任何有益的作用了。
? 管老師通過舉例日本政府郵政大臣 野田圣子洗廁所的例子。即便是洗廁所的工作,她也是盡力做到最出色的廁所清潔工,最后變成郵政大臣。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每一份工作都充滿巨大的機會,既然我們已經選定“教育”這把椅子,就要用心去做,投入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