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房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媽媽攥著拳頭伸向哭鬧的孩子,念念有詞。
再難纏的小孩只要一聽媽媽念這段咒語,立刻止哭,急急地去掰媽媽的拳頭:“媽媽,給我花生。”
剛從秧上摘下來的花生如果保存,必須要曬干。花生曬到幾層干,搖搖便知。濕花生搖不出動靜。曬干的花生抓一把在手里搖,干干的花生米生動的暗地里上下左右撞殼,發出“嚯啷,嚯啷”的聲音,類似于搖算盤,算盤珠碰撞出的音律,好聽。
冬閑時,種花生人家的大人孩子都要剝花生。一是花生單賣是六七毛一斤,花生米賣價能達到一塊一斤。二是家里用于當菜吃或做種子都得是花生米。
花生很好剝。大拇指與食指捏住花生腰果型脊梁帶小彎勾的頭部,稍一運力,啪,本來天衣無縫的殼即從頭部裂開嘴。一鼓作氣,加把力,啪?裂口就從頭開到尾。兩只手的拇指與食指各握一邊殼對扯,完全分開兩瓣殼,手指側翻,即倒出花生米。
一個花生徒手好剝,剝一籃花生可能也不是問題。可往往要剝的是很多蛇皮口袋的花生,徒手剝會剝到手指腫裂麻木,一點捏不動花生殼。所以剝花生也要動腦筋。最簡單實用的辦法是折一段拇指粗的新鮮荊條,對折成捏子,一只手把花生送進捏子的內夾角,另一只手輕捏捏子尾,咔嚓,花生殼即裂,完美的杠桿原理的實踐。用荊條捏子幫助剝花生最好兩人配合,一人捏,一人剝,即快又輕松。花生實在剝厭時,還可以把花生擺地上用腳踩。力道把握不好,會把花生米踩爛。
我最喜歡剝到癟花生。癟花生殼軟好剝不重要,重要的是癟花生米油少不膩,香中帶甜,好吃。邊剝邊吃好不愜意,不過也會擔心家長罵:“吃的比剝的多。”所以小孩剝花生,常會被家長提醒:“不要光顧著吃!”
花生米是個好東西。正晌午,家里來個男客,來不及添菜,女主人到屋里舀一碗花生米,倒進燒熱的油鍋,快速翻炒。要不了三分鐘,鍋里的花生米等不及的嘩嗶啪啪炸響,出鍋裝碟。剛入盤的花生米油光锃亮還滋滋作響,香味濃釅。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撒少許鹽或撒兩勺白砂糖,哇,老少皆宜,人人歡喜。
在老家紅白事,鹽水煮花生米配上煮黃豆、生蘿卜丁就是一盤必不可少的冷盤。花生米還有很多種吃法,不一一列舉了。
三四月間,小麥眼見就要象瘋子一樣往高處抽條,這時農人一人扛釬(一頭扁尖,約一米二長,有小孩拳頭粗的鐵棍),一人拎半口袋花生米下麥田點花生。到了麥田,扛釬的人負責在麥田里橫行豎排地用釬在地上打七八寸間距的窩窩,另一人負責一窩撂二粒花生米,再用腳把窩填土踏平。二個人配合,一天大約能點一畝半地的花生。
六月,小麥割走,貼地一行行,一排排,一窩窩的綠。悶了兩個多月的花生苗,見天,揚眉吐氣,可著勁兒地長。一個月時間就長到五六寸高,擠擠挨挨連成一面厚實的墨綠地毯。
花生秧沒有主莖,一顆分出一蓬纏扯不清的分莖,莖均長得一樣高,合抱在一起有盤子口大。花生秧葉子質厚,呈細碎的卵圓形,密密地丁在莖上,象一捧捧札實的綠色捧花,裝點著土地。
七月,花生開花。一窩窩小黃花丁在葉下根上的莖腋部,象亮黃色飛動著的小蝴蝶。花生花分公母,向上舉高的公花,花敗則花莖敗塌。母花花莖短,微微上揚著開,等花敗,花莖尖出落成紫色尖針頭,彎向土地。彎向土地的花莖象中了魔,抽長抽長,不幾天莖針插入土地一直鉆入地下一二寸方才安心。莖針頭橫躺在土地里,魔性瘋狂,貪婪地吸吮土壤中的水分與礦物質,把自己吃成貪吃蛇形狀,身體蓬成一截圓、二截圓、甚至三截圓、四截圓的波浪型。小波浪們雪白水嫩,身體隨著日月膨脹變型,最后潔白光滑的外身竟長成橫豎條脊分割出無數一米方毫米見方的蜂窩,麻癩硬質,頭尖尾圓。至于殼內包裹的乾坤進行了哪些斗轉星移,就不可知了。
八月中下旬,花生葉墨綠發暗、變脆,就可以起花生了。兩手滿握花生秧用力上拔,起,起。被提離地面的花生秧底墜滿白白的長短不一的小鈴鐺。抖抖土,花生撞出啪啦啪啦的響。拔花生是人跟土地拉扯花生的競爭,一方要扯走,一方要挽留。最后拔起的一顆秧上總會有幾個左右為難的花生被扯斷了莖,拖著受傷的尾巴留在了土地中。農人把拔上來的花生秧一行行順頭攤在土地上,曬幾個太陽,等秧干花生干即用板車拖回家,堆垛在院中。別以為農人會放過落在泥土里的花生,等有了空閑,專門指使女人與孩子拿著糞鏟與籃子,把花生地翻揀一遍,捸逋躲在土里的花生。花生地蹲著刨一天花生,人的腿象生銹折尺一樣酸澀僵硬。只要花生地沒刨遍,苦行要天天進行。
堆垛在院子里的花生秧一直是農人的眼中釘。深秋的夜晚,一家人借著昏黃的煤油燈光或月光,圍坐在一起摘花生。一手攥著秧,一手攥著花生,用力扯。扯著扯著人的眼皮就不由的往下頜。有時大人小孩還會困得頭一點一點的,點醒一次就扯一把花生。
我們家種的花生一直是小花生。花生樣貌玲瓏,生長期長,產量低。許多人家后來改種一百天花生。所謂一百天花生是指從點秄到收獲一百天就夠了。一百天花生個頭大,掛果多,葉與秧也比本地土著花生大一圈。所以我們也稱它為大花生或洋花生。大花生米大得奇怪,不管水煮還是油炸,口感上總欠缺點小花生的緊實與濃香。所以我更偏愛小花生。
花生還有紅皮與紫皮,一房二粒、三粒、四粒之分。在我看來都無所謂,只要過年時,家里篾籃子里有抓不完的自家炒花生吃,就很滿足。
炒花生絕對考驗技術與耐力。一籃花生倒進灶上大鐵鍋,下面火燒大了,花生殼巳炒的焦黑,里面的花生米還沒熟,吃起來皮踏,生味,不香脆。火燒小了,一籃花生要翻炒一兩個小時還達不到熟透,急得娃們團團轉。
我家炒花生,都是吃過晚飯,點上煤油燈,老爸鍋上鍋下一人操辦。長達一小時的翻炒,有時他自己都坐在鍋門前睡著了。等醒來,連忙往鍋膛里塞兩把麥穰接著炒。慢工出細活,老爸炒的花生每次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