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故鄉水,幾滴相思淚。清風不解離別苦,歲月不饒天涯人。一聲阿奶您安康,福如東海長流香。
說故鄉,憶故鄉,明月照我走四方。對于故鄉的熱愛,如同江流的水,引出我兒時的回憶:還記得西沙河畔的垂柳揚起飄灑了多少童年的笑語,還記得駝背的老槐樹承載了多少兒時的樂趣,還記得鯽魚翻滾的河堤倒映著多少孩提的身影。
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濃霧里的揮手告別。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我的故鄉在豫東大地,一個小小的村莊。在我的記憶里,從東到西總共也只有三條胡同,不足五十戶人家,東臨鄉鎮集,西接西沙河,村莊的小自然是不言而喻。
我的家與三嬸家一墻之隔,小時候我們小伙伴可以在矮小的圍墻上竄來竄去,還能共同欣賞父親種的爬的滿墻的牽牛花。牽牛花象征著勤勞,堅強,樸實,他的頑強的生命力給了我更加豐富的回憶。我想,父親種的又何止是花,那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希望,對孩子的期盼,進而牽引我們前往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憶中最深的有三嬸隔墻送來的鵝蛋,又大又香。不管是那時還是現在,對我來說吃鵝蛋也都是一種奢侈,更是一種思念。小時候我們也只能在生日那天,媽媽給煮上兩個雞蛋,雖然是一個人的生日,但我和妹妹也都能共同享受這份甘甜。當三嬸把鵝蛋通過圍墻遞過來的時候,趁著牽牛花的開放,我們更會異常興奮,可惜的是那時候還沒有相機,無法記錄下這個親情如馨的瞬間,也只能深藏在我們兄妹的記憶里。
小時候我愛跟著爺爺睡,最愛吃的是他做的番茄雞蛋面條,那種獨有的味道讓我現在也是經常浮現在腦海里,因為相對于媽媽做的面條,爺爺的可以說的上是天花板級別。我現在做面條也一直追隨著他的那種模式,但是卻總也做不出那個味道,那個面像。
爺爺是一位離休的人民教師,個子也是高高的,在教育事業上奮斗一輩子,也把這份對教育的愛傳到了他的兒子身上。父親也是跟著爺爺的腳步,一生都在做教育,如今退休了,又在技術學校幫著一些雜活,整日里東奔西跑。
我離開故鄉將近四十年,雖說現在偶爾也能回去,但是永遠也見不到那些音容相貌,再也吃不上爺爺做的濃郁的番茄雞蛋面,只能在爺爺走過的路上走一走,在爺爺睡過的房間坐一坐,在爺爺生活的地方多聞一聞那份花香。
對于爺爺,我還有一個遺憾,因為工作繁忙,臨終前也沒有見到他最后一面,雖然在回去的路上不停的抽打自己的臉,但永遠也解不了心中的痛。現在老家還有奶奶健在,九十有余,馬上也快到生日了,我們是同一天。每年的生日我們都會在一起過,我想今年也不例外,不出意料的話全家人都會參與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多陪她說說話,多給他揉揉肩,捶捶背!我也會更加珍惜這份溫馨!
生活的壓力不斷,如今我也是兒女雙全,在前進的路上我也不敢有半點松懈,雖說能力有限,但總是盡最大努力去做的更好,也始終懷揣著一顆善心,為家庭和社會奉獻更多愛與溫暖,雖然也有一些少許的榮譽,但榮譽只能證明昨天,奮斗會永遠在路上!
心中有愛,那是裝著故鄉的土生土長的淳樸;眼里有光,那是張著萬里無云的翅膀;腳下有力,那是帶著萬卷詩書的香氣。
俗話說,無根不長草,無魚水不深。我把這份故鄉情也寄托在簡書里,讓她生根,讓她發芽,這也必將是激勵我一生前進的動力。
談不上萬里征程,說不上千里之行,對于故鄉的熱愛何止那天涯海角,千里萬里。聽說過海枯石爛的愛,看到過地老天荒的情,感受過激動顫抖的心,但故鄉,時光荏苒,愛你的心,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