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及注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猶言“于何”,在何處。
蘋(pín):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蘋科,為生于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
藻: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說水豆。
行潦(lǎo):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睹珎鳌罚骸靶辛?,流潦也。”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湘:烹煮。
錡(qí):三足鍋。釜:無足鍋。锜與釜均為炊飯之器。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奠:放置。
宗室:宗廟、祠堂。《毛傳》:“大宗之廟也?!贝笞冢创蠓蛑甲?。牖(yǒu):窗戶。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尸?!睹珎鳌罚骸笆?,主。齊,敬。季,少也?!?/p>
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
季:少、小。?
直譯
去哪里采蘋?到那南山澗水之濱。去哪里采藻?到那積水淺沼之間。
用什么盛蘋和藻?有方筐和圓筥。用什么烹煮食物?有三足錡和無足釜。
祭品放置在哪里?宗廟的窗前。誰來做主祭?那個虔誠待嫁的女子。
解讀?
《毛傳》云:“《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供祭祀矣?!闭J為這首詩是贊揚大夫之妻,在婚后能夠按照婚前所學習的祭祀規矩,執行祭祀之禮。又稱:“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敝祆湔J為:“南國被文王之化,大夫之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
本詩所涉事情為祭祀,較少爭議。唯從事此事之人,毛序、朱傳都認為事關大夫之妻,方玉潤則不以為然。他批評道,毛序往往解說《周南》牽強文王后妃,解說《召南》則強牽之大夫妻。此篇有“季女”一詞,說的明明就是一個少女,與大夫無關?!对娊浽肌吩疲骸按嗽姺窃侅胧隆保恰芭畬⒓薅讨愿嬗谄湎纫病!本褪桥映黾拗?,家里人先教她祭祀的事情,同時向祖先報告將嫁之事。
賞析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賦也。設問并自答:將于何處采集蘋與藻?此章談祭品。)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賦也。設問將用何物盛放采集來的蘋、藻等物?又用什么煮熟之?此章言祭器。)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賦也。設問祭奠之物放在哪里?誰來主持祭祀之事?言祭處和主祭之人。三章,按照事情順序,逐層交代清楚祭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