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聽吳伯凡老師的專欄,談到本能相關的話題。基因賦予我們的本能,就像預裝在計算機里面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經過億萬年與大自然的磨合,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基因成功的延續下來。

這樣來看,本能是一個好東西啊,不需要后天的學習,我們先天自帶的本領。可是當人類文明進入一個超越進化速度無數倍的時代后,本能越來越不適應這個時代了。可是它在“操作系統”里面,悄無聲息的操控著系統運行,一不小心,我們就會掉進本能的“坑”里。

而“安全感”就是這樣的一個“坑”。

你的身邊一定發生過甚至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1. 周圍人在談論一些八卦,如果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就感覺到十分焦慮,感覺自己“落伍”了;
  2. 剛畢業就糾結要買房,如果沒有房子,感覺沒有歸屬感;
  3. 按照周圍人認為對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內心真正意愿,沒有特立獨行的勇氣;
  4. 相信算命、星座、屬相等,沒有勇氣面對不確定;
  5. 停止學習。因為學習帶來的那種無知的感覺讓自己感覺到不安全;
  6. 長期不用的東西,舍不得扔。理由是(將來說不定什么時候會用到);
  7. 不敢花錢,甚至是必要的錢;
  8. 剩飯剩菜不舍得扔;
  9. 上班快遲到了,所以過馬路的時候急急忙忙、慌慌張張;

這些事情本質上無一例外的都是出于“非理性”的、“盲目”的對“安全感”的追求,而我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最終這些“對安全感的追求”會成為一個枷鎖,將我們束縛的緊緊的,讓我們不在進步,并且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進步”。

追求安全感在遠古時代,讓我們生存下來:

找到山洞;
和大伙跑一起免于葬身虎口;
物質匱乏時候有足夠的庫存保證生存

在現代,讓我們:

追求短期利益,沒有遠見;
不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永遠活在自己的“舒適區”;
把自己最寶貴的資源(注意力、時間、生命)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八卦新聞、舊物)上

就是這樣一個本能,奴役了我們的心靈,有人完全察覺不到這是什么不好的事情,甚至以擁有這樣一個價值觀(追求安全感)為榮。它無形當中成為了我們的牢籠,讓我們無法進步,無法用更長遠的、長期的目光來制定出最佳的、最理性、也是最大化自己價值的戰略。比如,只砍柴缺從來不磨刀,就是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安全感 ≠ 安全

“讓我們一起進步”,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這句話等價的:

讓我們一起反本能

明天的話題:

高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