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感覺生活很穿越,上海的地鐵一列一列飛馳而過,滿滿的人,一人一部手機,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寫著,讀著,劃著,生活像是很快餐,很淺顯,也很浮躁。
其實內心很排斥手機,會想到“奶嘴樂效應”。奶嘴樂最早是源自德國籍記者出版的《全球化陷阱》,而它又是基于大家知曉的“二八定律”。“二八定律”說:世界上的資源會逐漸集中到世界20%的人手中,剩下80%的人不會擁有這些資源,他們最后慢慢被邊緣化。當這80%的人意識到危機的時候會產生不滿,會出現對社會的反抗,會造成社會和階層的不安定。為避免這種不安定,讓二八定律依然成立,想應用奶嘴樂理論,低成本、半滿足,去安撫邊緣化的人,讓他們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判斷,最終成為社會的附屬品。我不知道對不對,或真不真,但是當知道這一效應后,心里很不舒服。
書中還說奶嘴樂主要兩種形式:一是娛樂,大量的肥皂劇、花邊新聞、網絡罵戰、綜藝節目等,另一是游戲,各種各樣的游戲,讓現代人沉迷其中,網絡上精力高度集中,后現實則是躺平。工作之余有事可做,帶來快樂,無聊閑暇打發時間,沒有時間思考當下的處境,沒有時間去看外面的變化,也就沒有時間產生不滿情緒。我不知道奶嘴樂效應是不是成為現實,但會很擔憂,但有年輕人,擔憂自己的學生,擔憂自己的孩子,當然這是一個時代問題,也算是閑的,杞人憂天,但有時想想,杞人應該有憂天的權利吧,胡亂想想,應該是可以的罷。
生活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上海圖書館,第一次來,其實是偷偷想著 然后付諸行動,想看一看圖書館的天花板,事實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圖書館,是一組樓構成。偌大幾棟樓,每一室,每一房,滿滿的人,每人都有書,一摞,或幾本,或一本,鴉雀無聲,安安靜靜。好奇而羨慕的我,一室一室去看,一屋一屋去瞧,去看書,去看讀書的人。
細心留意,進進出出圖書館的人都自帶讀書氣質,面容舒展平和,不急也不緩。不急說明遇事善于思考,條理有序,胸有成竹。不緩說明規劃中有很多事要做,不敢有半點懈怠。
圖書館一樓是書目索引區,有白發蒼蒼的老者,腰板筆直,精神采采,有優雅知性的中年婦女,也有年輕朝氣的學生,在電腦前查找自己需要的書目,羨慕他們。
就連頑劣任性的杜小茂,說話也會壓低好幾度,手放嘴邊噓噓提醒,不要大聲說話,自己有模有樣去選書,學別人,就地一坐,認真讀書,特別認真,但是讀懂讀不懂那就不知道了!
我只知道他選的第一本書《馬紹爾群島》,第二本《紅星下的英雄》,第三本《發現之旅北美洲與南極洲》……他應該是認識馬字的,突然有一點啼笑皆非。
是什么讓六歲不到的孩童有這樣改變?應該是環境,是氛圍,是讀書人的場域,所以一個人眼睛所及,兩耳所聞,腳下踏過,雙手觸過的人、事、情都會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慢慢吸收,慢慢潤澤,慢慢滋養,長進生命里,長成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