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過三代,韓魏趙如何發家——讀史札記(三):三家分晉(上)

上期“孔子:晚生30年,《論語》必將流產——讀史札記(二)戰國前期歷史脈絡梳理”,從戰國和春秋的分水嶺、有關史書的正統性問題以及戰國春秋的分別展開個人思考,并通過戰國前期歷史脈絡圖,對戰國前期的大事記進行時間軸序上的梳理。

本期就從三家分晉講起,按照時間順序逐一的剖析戰國的各大歷史事件。本篇主要介紹了為什么會出現三家分晉,即三家是怎么來的,以及對晉國進行了大致的介紹,使大家對后面發生的智伯被殺一事有個背景的了解,并且理清楚相關的人物關系。

本期內容結構:

Part 1晉國概況;

Part 2韓魏趙三家卿大夫之路;

Part 3什么是晉國六卿。


Part 1?晉國概況

看古裝歷史劇,經常可以聽到“天子無戲言”這樣的臺詞,這么義正言辭的一句話,出自哪呢?周朝八百年天下,在周文王手中奠下基業,至周武王周朝正式建立。周朝是分封制,大封諸侯國,我們有的時候說人家老封建老思想,這個封建的封,是從這來的,讓大家分封建國。能夠受封的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原來的國家后裔,如商朝雖然被推翻了,但也得給人家分塊地好祭祀他們先祖的香火吧;一類便是同姓諸王,姬發他們自己的叔伯兄弟之類的;另外一類就是這些打江山的功臣們,如姜太公,封齊國;周武王死后,剛剛上位的周成王還很小,有一天跟弟弟叔虞玩游戲,削桐葉為珪,說“以此封若”,用這個封你做王吧。兩個小孩子過家家鬧著玩,史官較真了,說那就挑個良辰吉日正式進行冊封吧。周成王一聽嚇了一跳,那時候周朝還是他叔叔周公攝政,說我兩逗著玩呢。史佚很嚴肅的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那時候的史官都有這種難能可貴的較真精神,因此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歷史的原貌。我想那時候像史佚這種史官,應該是要時時跟著君王左右,以便隨時記錄下其一言一行,好為后面別人修史時提供第一手資料,正如明朝那些厚厚的實錄一樣。于是周成王便封弟弟叔虞于唐,所以歷史上也叫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開始正式為晉侯,晉國就是這樣來的。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獻公就是大家熟知的晉文公重耳的父親。晉文公繼位后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這個時候諸侯國當中,就屬晉楚兩國勢力最龐大,大家看圖1就很清楚了。晉襄公時期先后在肴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公元前597年(晉景公三年),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晉厲公繼位后連敗秦、狄,并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圖1 公元前497年地圖

Part 2?韓魏趙三家卿大夫之路

韓魏趙三家在晉國的發家史,相較于其他卿大夫要來得晚,但是最終瓜分晉國的是他們三家,可見只要你愿意努力,沉下心來搞發展,幾代人積累下來,還是有可能趕超一些階級的,當然這是一個概率問題,不是概率為0的不可能,也不是概率100%的絕對。三家的發家史可以從晉文公逃亡說起。文公被自己的父親,當時腦子有點糊涂的晉獻公追殺,于是開始了自己的流亡歲月,后來文公的弟弟夷吾上位后(晉惠公),繼續追殺他哥哥,因此文公在外逃亡凡十九年,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今后另說。

I 趙家和魏家

文公逃亡時有一批人忠誠的跟隨著,不離不棄,形成了逃亡死忠隊伍。其中團隊核心人物有趙衰,趙家就是在這個時候逐漸建立了家族在晉國的卿大夫地位。在晉文公的逃亡死忠隊伍里面,還有魏武子,魏家從這開始的。趙衰和魏武子都非常有政治眼光,把賭注都投在文公身上了,帶著自己的族人跟文公干革命(其實是流亡生涯),歷史證明這樣的投資是很正確的,不然也就沒有后面的三家的事了。

晉文公流亡群體逃亡到了自己的母國——翟國(圖1左側的翟那個地方),后來翟國攻打戎族部落咎如,得到了一對美貌的姐妹。翟君就把這對姐妹分別配給了晉文公和趙衰做夫人。司馬遷的晉世家是說把年長的女子(叔隗)配與重耳為妻,生了兩個兒子伯鯈、叔劉,把年少的女子(季隗)配給趙衰為妻,而在趙世家里面說法相反。趙衰的這個小老婆給他生了個兒子,趙衰為兒子起名“盾”,這就是未來影響晉國命運的一代權臣趙盾,趙盾真的如自己的名字一般,是堅不可摧的盾,在晉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盾的弟弟趙穿幫趙盾殺了不聽話的晉靈公(文公的孫子),史官董狐便記下“趙盾弒其君”,趙盾覺得自己很冤枉,說殺靈公的是他弟弟趙穿,自己沒有罪。董狐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你是國家的正卿啊,逃亡的時候不逃過國境,回來后又不討伐亂賊,國君不是你殺的是誰殺的。孔子稱贊董狐是良史,書法不隱,那時史官求真務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從這件事也可見趙盾在晉國的權勢。

II 韓家

那么韓家是從哪開始提高自己的勢力的呢?晉文公時,韓氏還不被看重。直到了韓厥這一輩,一說韓厥,大家就應該想起《趙氏孤兒》這部戲劇,現在電影和電視劇都有了,里面有個將軍去趙府查嬰兒時,看到程嬰籃子里的嬰兒,裝作沒查到,放過了他們,這就是韓厥。韓厥為趙衰所養,因此跟趙氏關系很好,為人很正直,趙盾執政厚,任命他做司馬,韓厥以趙氏家臣的身份進入政壇。河曲之戰前,韓厥就以擾亂軍陣為名處死了趙盾的親信,趙盾得知后,未責備,反而大贊其:“秉公執法”,并預言有一天韓厥必執晉政。韓厥很低調,不以人為敵,恪盡職守,因為家族不夠顯赫而難入六正。公元前589年,韓厥將兵攻打齊國,立了赫赫戰功,于是做上了中軍,韓家開始走上位列公卿的道路。

《趙氏孤兒》這部戲劇,寫的很感人,里面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一次次洗滌了我們的精神和心靈,我們這個時代缺失的東西,幾千年前的那個亂世卻是俯拾皆是。公元前583年,屠岸賈發動下宮之難,趙氏被滅族,只有韓厥感念昔趙氏養育知遇之恩,向景公言及成、宣之功,景公乃以年幼的趙武為趙氏繼承人,使其復續嬴姓嗣,趙氏免于亡族。韓厥死后謚號獻,史稱韓獻子,為戰國時韓國之祖。

圖2 晉國地圖

Part 3?什么是晉國六卿?

一談晉國,就常說起了晉國六卿亂政,最終導致了晉國的滅亡,那么什么是晉國六卿呢?

晉國傳國到晉文公這里,文公勵精圖治,晉國走向強大,得到了周王封伯,我們說的春秋五霸,這個霸字,其實就是伯的古時一個讀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春秋時要想稱霸做霸王,是需要得到周王室的認可的,有周王的冊封。晉文公對晉國的政治制度進行了強化和改革,設立了六卿軍事制度,六卿分為中、上、下三軍制,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中軍將又稱為元帥、執政,有點像明朝時期的首輔,其實也就是宰相的工作,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帝制,也為設立宰相,但是中國的政治制度里面,“相”是一直存在的,無論其以什么樣的形式,先秦時是相國,后來就是丞相,明朝的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卻沒能廢除“相”的存在,后來搞出來的內閣,其首輔也就是相,后來清朝的軍機處大臣也是行駛這樣的職權,我們現在成為總理。君權和相權是歷朝歷代的兩大政治矛盾之一,還有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晉國的中軍將,也就是他們的“相”,是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對內協助晉公管理國家軍事、政治,對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蠻的入侵,捍衛華夏文明。他們是晉國霸業的歷史見證者,更是晉國霸業的建造者。六卿在歷史上也發揮過積極的意義,晉國到了晉昭公時期,六卿做大,這時候周朝發生了動亂,下面的王子爭位,正是晉國的六卿平定了王室的禍亂,確立了新的周王,維持了周王室的秩序。我們從歷史地圖也可以看出,東周的都城洛陽一直都被包在晉國里面(見圖2)。

圖3 晉國公卿世系圖

如圖3所示,這是晉國的幾大卿世家的樹狀圖,圓圈內是后來壟斷的六卿,下有橫線標識的是做過晉國正卿的人。晉國到了晉靈公的時候就一直內亂,智、趙、魏、韓、范、中行六卿專政,六個家族連續十幾代同朝為官,輪流執掌晉國國政,趙武主政晉國,這期間有吳國的延陵季子周游列國,到了晉國就預言“晉國之政卒歸于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后”,真是神一樣的人物,季子到一個國家就做一個預言,結果都中了,春秋戰國時這樣的神奇事情很多,包括各種離奇的夢和占卜,預算都有很高的準確率,此事以后專說。趙武子就是趙武,韓宣子是韓厥的兒子,魏獻子是前面所提魏武子的四世孫

六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見圖4。智氏和中行氏原來是一家,姬姓,跟晉國公候是一家的。后來分做兩家,跟秦國和趙國是一個祖上后來兄弟兩各自延伸出一個大的家族一樣,智家后來傳到了知瑤手中,也就是智襄子,也叫智伯,是荀躒的孫子,荀申的兒子,智家的終結者。

圖4 晉國公卿勢力

趙家自趙氏孤兒趙武復位后,不斷的加強宗族勢力,到了他孫子趙鞅執政時,被稱為趙簡子,是趙國開國君主趙襄子的父親,為趙氏在分晉運動中打下了非常堅實的軍政基礎就是所謂的。公元前497年,趙鞅想把自己的家族根據地搬到晉陽去,欲將邯鄲五百戶遷往晉陽去,晉陽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會之一,故址大概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后來就成為趙國的都城。從后面的趙跟智家的對峙來看,趙鞅的這個決策很英明,為兒子趙無恤建立了戰略后方。趙鞅想遷族人五百戶到晉陽,但是他其族弟趙午在進攻齊國后才把這五百戶人家遷到晉陽,趙鞅于是殺死了趙午。

趙午的兒子趙稷看父親被殺了,便發動了叛亂,這時候,六卿中的另外兩家范氏的家主士吉射和中行氏的家主中行寅,出面協助趙稷反抗趙氏。趙鞅寡不敵眾,退守到自己的封邑晉陽,這是晉陽第一次作為戰略后方有力的支持了趙家度過難關,第二次便是趙無恤和智伯之間的對抗。后來智躒,也就是智伯的爺爺便聯合另外兩家魏韓,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在趙智兩家的配合下,范氏、中行氏基本被兼并吞滅,兩家所有的領土本該收歸晉君所有,但卻被另外四家瓜分了,其中智氏和趙氏最多。不久荀躒去世,晉國由趙鞅主政,將晉國本來的三軍六卿格局,裁減為二軍四卿。繼趙鞅之后,晉國的主政者就是智伯,就是在智伯手中,晉國正是分崩離析,被韓魏趙三家取代。

限于篇幅,下期我們繼續說三家分晉,把戰國的這個開頭事件說完,主要談智伯的敗亡、分析其中的成敗以及豫讓的報仇故事。下篇:兩個兒子,兩種歷史——讀史札記(四):三家分晉(下)

(未完待續)


歡迎移步目錄欣賞往期內容:《讀史札記》目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出題者@北邙山下塵,答題者@南溟有舟 原題地址http://lightlord.lofter.com/post/2...
    FoCloud閱讀 2,627評論 0 1
  • 云 天生就是個出色的魔法畫家 偌大的藍天作畫框 一會兒是猴 一會兒是狗 一會兒又成樓 變幻莫測 惟妙惟肖 風 天生...
    簡非花兒開閱讀 303評論 4 5
  • 一個人的晚上 下班回到家,自己不想做飯,出去逛了會兒,只為買了一份金燦燦的大寫加粗的福,和一些...
    旺越閱讀 126評論 1 1
  • 那個男孩教我的事 我們可以把他叫做D。 因為他姓D,更重要的是因為,在我們課堂的常用表示里,D for dog。 ...
    BOOM_JoyceWu閱讀 40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