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地址http://lightlord.lofter.com/post/25a445_9f08877
大多數題目出于糧食向的考慮設計,但并不排斥戀愛向的答案處理辦法。
出題時對《夫妻相性一百問》和《情侶離間69問》等問卷進行了參考,在此致意。
使用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這套問卷進行包括但不限于增刪題目、調換順序、修改用詞(把君臣改成同僚的程度也是允許的)等處理,并應用于同人寫作中,無須一一知會作者。不過以本問卷為基礎二改并作為自己出的問卷發布的行為將被視為侵權(劃掉)雖然其實并沒有什么辦法追究(劃掉)。
如不介意,產出后請圈問卷作者來看,最近缺君臣糧。
轉載請保留作者ID及這份說明。
《君臣遇合五十問(晉悼公朝)》行舟人
君:晉悼公周,臣:韓厥、荀罃、趙武、魏絳
1、您的姓名/字號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對方呢?
晉周:現場有四位姬姓帥哥,但是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而國君一般采用國名為氏,所以寡人的正式全稱為晉周。不過你可以叫寡人周子(笑)。
行舟:如果以出生地為氏,那你就是周周了,乍一聽還以為是在喊我(笑)。
趙武:單襄公大概喚過他“周乎”(笑)。武則是贏姓趙氏,算是秦始皇的同族祖先,以及《趙氏孤兒》的故事……材料。
晉周:老師一般喊寡人“孫周”,和知伯、彘季回國的時候也是,畢竟我當時還只是晉襄公的曾孫。
荀罃:臣怎敢與單公并肩(笑)。阿武的名字寓意比較豐富,或許是因為趙莊子對邲戰之敗耿耿于懷,特別是希求軍令通行。
晉周:咳咳,最后一句應該是出自魏子的上書,“師眾以順為武”?
荀罃:可以這么理解……或者,他也和楚莊王一樣希望“止戈為武”。不過,阿武是第三位趙孟,罃則是第一個知伯(笑)。
韓厥:瞧瞧這兩個有名有字有排行的家伙!知伯名罃(ying1),字子羽,如同一簇燈火,又有鴻鵠之志。知莊子真會起名,而主持人……顯然,很不確定厥名字的來源嘛(笑)。
行舟:私以為,您的名字不同于郤成子之名“缺”,這也不像是通假字嘛。但是厥字多用為語氣詞,所以請教一下諸位啦~
趙武:厥的本意是石塊,可以采用《荀子》的“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美化解釋(笑)。
魏絳:噫,不愧是與“美秀而文”的鄭子太叔齊名的趙孟呀!絳的名字來源……大概是絳都,可以追溯到翼地絳山?不過,韓子父親的名字仍有記錄,史書里連魏悼子的名字都沒有(笑)。
韓厥:累世禍亂,書籍多有損毀。也許,我們都是一群假人吶(笑)。
2、您出生和早年居住的地方在哪里?對自己的家鄉有什么看法,對方的呢?
行舟:諸卿要么在絳都長大,要么在封地,只有周子和趙孟比較特別。
晉周:寡人總是可以在王畿吃到菽麥雜糧(笑)。不過,無論生熟,還是能咽下去的。
趙武:晉公宮的麥子也能填飽肚子……好吧,武還是想吃溫地的飯。
韓厥:農業尚不發達,也沒什么滋味可以講究,(拍趙武的肩膀)其實都差不多啦。
3、您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怎樣的人?對自己的家人有什么看法,對方的呢?
晉周:兄長分不清菽和麥,但是他做的飯出乎意料的有嚼勁。揚干……年少輕狂,幸而學得趙旃的后期穩重。
韓厥:邲之戰后,趙莊子及先邯鄲大夫都更成熟了,吾心甚慰。可惜,以君姬氏收容庶長子之德,其二長子卻無成季謙和,無莊孟謹慎;只有嬰齊智類宣孟,而奔齊茍活。昔年趙氏烈火烹油,僅余原、屏兩地血洗府邸,兼莊孟英年早逝,吾悲痛之,唯嗣幼童。
趙武:微韓子,武無命矣。但是,比起桓祁和欒盈,吾母莊姬更幸運些。
荀罃:張老所言“先主覆露子也”(笑)。罃則是在楚十年,愧對君、父,出仕弱冠還得倚靠老父拼命。
韓厥:這真的不是你的錯。況且,你歸來后猶能侍奉令父,總比我們這幾個孤兒好——記憶里只有父輩淡去的影子,甚至沒有任何痕跡。
*趙衰娶文公女,謚號為成。君姬氏生趙同、趙括、趙嬰(齊),其封地分別為原、屏、樓。趙衰早期隨文公出奔各國,得叔隗而生趙盾(即宣孟),文公則得季隗,亦生兩子。后來君姬氏迎回叔隗母子,甚至自請下堂。趙盾感念其恩德,后來將給趙括安排公族大夫的職務,變相歸還嫡支名分。
趙朔是趙盾之子,謚號為莊,在邲之戰中任下軍將,而荀首任下軍大夫,荀罃隨父在軍。
趙莊姬多被認為為景公姊妹,即成公女,在丈夫去世后與趙嬰私通,這成為下宮之難的導火索之一。
4、您什么時候與您的第一位配偶締結婚姻關系?對自己的配偶(們)有什么看法,對方的呢?
晉周:鑒于只有寡人有媒娶記錄……嗯,夫人是杞國公女,季文子做媒。其為人么,寡人一言難盡,只能說她像那位歸秦三將的文贏。
趙武:(苦笑)誰讓鄭祭足妻告訴了雍姬“人盡可夫,父一而已”。
韓厥:也不盡然。但是,有些事情是情分,有些事情是本分,你我不可強求。
5、您有幾個孩子?對自己的孩子(們)有什么看法,對方的呢?
晉周:太子彪由夫人所出。這孩子得叔向教導,卻不思進取,沉迷女色,讓寡人對趙孟有愧。公子憖……我不想提,竟然要寡人的孫女為他駕車打獵。那位外曾孫世叔齊也不是什么好家伙,卷入了衛國孔文子之亂。
趙武:君上不必太過歉疚,此乃武職,唯盡忠也。
阿獲性格倒是像范宣子,叔成倒是比武還要低調……這樣也好,寧愿他壯志難酬,也好過他魯莽滋事。
韓厥:這說的也是魏家阿舒啊。長子無忌有君子之風,次子阿起……非常想幫阿武揍他一頓,把小阿成提到亞卿之位,這是立靶子呢,還是打靶子呢?
荀罃:兒朔無命,孫盈無壽,至于曾孫伯躒么……咳,除了魏子,我們幾個都沒法教育兒子,更管不住孫子們怎么鬧騰啦。
魏絳:(攤手)絳也管不了阿舒和欒盈啊。
行舟:為了避免大家重歷范文子之哀,咱們做下一題吧。
6、您從小接受了哪些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您覺得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韓厥:卿族子弟一般由公族大夫教導,所習近似于魯孔子所言“六藝”。不過,射、御固然強身健魄,君子卻倚重德行——春秋時期,還是會偶爾講求一下禮義的。
魏絳:正如韓子所言,你我的知識、技能其實沒太大差別,不過“實踐是檢驗成功的唯一標準”,得之你幸,失之你命。最重要的……可能是謹慎與果決吧,這樣才有利于自身在各方勢力中取得平衡,謀求生存并且發展壯大。
荀罃:所習皆為技耳,人不過是取之而用以攻防。只是,積極樂觀的人會活得更輕松些,異鄉十年真的不怎么好熬(笑)。
趙武:死生不定,只求活在當下。若能不違初心,自是最好,其他的武倒沒那么在乎。
晉周:偏題偏到心態去了(笑)。可惜,大成周沒有提供一門叫“帝王之術”的課,不然寡人現在就可以吹一下了(笑)。
7、您什么時候下定決心角逐天下/投身廟堂?這一決定做出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與對方有關?
韓厥:和魏子、阿武一樣急著出仕攢資歷,也是想早日報答恩主之育。
荀罃:當時認定君周是良主,愿意全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
晉周:身為文、襄后裔,不忍公室葉落枝折。
8、您的政治理想是怎樣的?這一理想與對方有什么共同之處,又有什么差別?
晉周:寡人又替韓子、知伯回答,“凡六官之長,皆民譽也。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師不凌正,旅不逼師,民無謗言,所以復霸也。”
行舟:“方”是“正在”,這里解釋為現行制度。其他人呢?
魏絳:一樣。可惜,卿族不怎么在乎公室。
趙武:有也沒用。即使范文子與武皆操心于“晉國無亂,諸侯無缺”,奈何我們都無法維持長時間的平衡啊!
韓厥:你們倆都是范武子粉絲團團長,可惜世上只有一個趙宣孟……或者,是只有一段較為溫吞的兼并時期吧。
*士會封地為隨、范,謚號為武。士燮是士會三子,謚號為文,是晉楚第一次弭兵之盟的締造者。范宣子士匄(同“丐”)為士燮子,范獻子士鞅為士匄三子。
9、就君主/臣子的身份而言,您覺得您身上最杰出的素質是什么?對方的呢?
晉周:任用賢人,平衡朝局——看似簡單的東西總是最難的。
魏絳:承蒙國君褒獎。自我認為是公正,但是和韓子的重復了(笑)。
韓厥:這很好啊,你和張老本來就適合承繼吾職,擔任司馬。世道總是上行下效嘛!
趙武:知伯是警言敏行,武的是……知錯能改?
荀罃:你是不失職不毀節,這就足夠了。
10、就君主/臣子的身份而言,您覺得您身上最致命的弱點是什么?對方的呢?
晉周:(怒吼)壽命!
趙武:屢遭吐槽的身體素質。“言若不出口,立如不勝衣”竟然是叔向說的,累覺不愛。
荀罃:他是粉得深沉自成黑(笑)。孫子阿盈年紀太小,以及隔壁家的荀偃又輕率了。
韓厥:杖完你侄子,該給人家紅棗吃啦,至少他是可以被托付的。厥比伯游更孤單些,親近之人皆為老幼。
魏絳:你的老幼都值得尊敬啊,哪里像絳某個上司,好兒子都能被他拖累沒了。魏氏只是后起之秀,所以……主君的信任是生存的前提。
晉周:幸好寡人及時跑出來了,也謝謝魏卿沒有憤而伏劍(笑)。
11、兩位初遇的時間、地點和情境是怎樣的?對彼此的第一印象如何?
12、初遇時就是君臣的關系嗎?如果不是,通過什么方式后來達成了君臣的關系?
行舟:后面問題的答案顯然是Yes,請你們繼續暢所欲言吧!
晉周:知伯、彘季(*士魴,士會幼子、士燮同母弟)如周,寒舍生輝……哦不,是禿枝長芽,花蕾冒頭(笑),春天到了。
趙武:那當然啦,你是逆北風、踏薄冰而即位的,“其余大夫皆迎君于郊外”。武的第一反應,就是“周子真的還沒加冠!”
韓厥:望見年輕人,總是容易有虛長年歲的感覺。不過,自覺還有體力去追,明天好像會不太一樣。
魏絳:沒有騏驥開路,幼駒怎么會跑?絳是看到了旭日東升。
晉周:那個時候個子還沒竄,所以看大家都覺得是對著一排竹竿(笑)。但是,竹子有粗有細,有韌有脆,寡人就在思考如何重建晉國的宗廟。
13、總體上來說,你們的君臣關系是和睦的嗎?和睦或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荀罃:在魏子請施舍之前。原因很簡單,公室和卿族的矛盾,就像王室與諸侯的矛盾一樣不可調和。畢竟,這是階級問題,而這不可能靠請客吃飯解決。
晉周:寡人很遺憾,但是這道天塹將存在兩千多年。
趙武:不過,比起宣孟與靈公、武伯與厲公,君周一朝自然是和睦的,與文公一朝相近。
14、是否存在第一次對對方生出“我與TA君臣相得”念頭的契機?如果有,是什么呢?
23、你們的君臣關系中最讓您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韓厥:能迎來周子,已經是厥與知伯兩位老臣的幸運了。
魏絳:準備伏劍,而國君光著腳丫跑出來的時候(笑)。
趙武:如果主持人覺得“從新軍將一躍成為上軍將”算的話,不過那主要是阿起和欒黡的謙讓……嗯……
15、是否存在第一次對對方生出“我與TA不復當初”念頭的契機?如果有,是什么呢?
24、你們的君臣關系中最讓您遺憾的地方是什么?
荀罃:……不想復述。
趙武:如果TA是平公……曾經武對太子彪沒為知悼子服喪而感到憤怒,步其后塵時反而只剩下失望了。(拍荀罃肩膀)
晉周:寡人枉與文公并列。
韓厥:別太難過了,像襄公一般省心的娃子少吶~
*知悼子荀盈,荀罃之孫,亦早逝。
樂乎1-15鏈接 記得留個小紅心或者小藍手哦!
16、作為臣子的一方在之前或之后跟隨過其他君主嗎?您認為對方是否是您跟隨過的君主中最杰出的?對您來說,TA區別于其他君主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
韓、荀、魏、趙:當然是最杰出的!
晉周:謝謝愛卿們,寡人心里踏實了點。
韓厥:您體諒屬下啊,員工的福利保障不知道比其他幾個老板高到哪里去了!
魏絳:賞罰分明,以及理智總是能控制情緒。
趙武:(望向荀罃)單襄公替我們夸完了,我們可以不說了吧?
荀罃:“言若不出口”不是這么用的!
行舟:我來代言吧。首先是態度端正(笑),“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其次是處事有章法,又不失本分及人情,從而“被文相德,非國何取!”
魏絳:嘖嘖嘖,難怪趙子在最后脫穎而出啊!(拍趙武的肩膀)
趙武:若無韓子、知伯、魏子等賢人盡心勞力,武再有個人奮斗,也抓不住歷史的進程啊(笑)。
17、作為君主的一方有其他比較欣賞的臣子嗎?您認為對方是否是跟隨過您的臣子中最杰出的?對您來說,TA區別于其他臣子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
晉周:祁奚?噢,就是那個“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的祁黃羊。寡人還很喜歡他推薦的伯華,不過,作為太傅的叔向就屬于趙孟他們執政的平公朝了。
趙武:武代伯華、叔向兩位拜謝您,羊舌家的這一代確實挺繁盛。
韓厥:羊舌職夫妻倆教的好啊。
晉周:唉,如果叔魚、叔虎能在腦子里繃根弦,羊舌氏及祁氏也不會盛極而衰,公室又折損了兩家股肱之臣……
最杰出這一點不太好說,畢竟一般人都是著眼于政績嘛(笑)。而且,坐在寡人面前的,可是四位賢臣(笑)。韓子負責奠基,知伯負責鞏固,魏子負責輔助,而趙孟負責收尾,職責不同,標準也不同。你看,他們的年紀也不一樣啊~
如果非要談什么區別,他們始終都懷有一份家國大義,而不只是為自家利益汲汲營營。
18、您對哪個(些)古代的君主/臣子心懷敬意?您會用TA(們)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嗎?
晉周:遠及[周]文、武[王],近至[晉]文、襄[公],這是寡人的一生理想。
韓厥:應該是欒共叔。雖然其父欒賓是曲沃桓叔的太傅,但是他在擔任翼侯太傅的時候,寧愿溘死而不是求一時富貴。厥這一生,大概是符合了這個標準吧。
荀罃:這回得搶趙孟的臺詞了(笑),我也想加入范武子的粉絲團啊。罃沒有范武子那番幸運,子孫皆材,但總算能堅守品德,量力而為。
魏絳:咳,我要是說趙成子以及司空季子,你們會信吧?不過,道德標準只能律己,最好不要施于他人。
趙武:信啊。君周一直致力于“振廢滯”,起用各種人才,這也難怪魏子得“金石之樂”了(笑)。
19、您對哪個(些)古代的臣子/君主心懷憧憬?您會用TA(們)的標準來要求對方嗎?
趙武:咳咳,范武子會不會同意武與其同歸?
韓厥:宣孟也會執杖啊!(笑)噢,這就是個玩笑啦,他怎么舍得打獨苗。
趙武:……然而武的命運更像范文子,卒。
荀罃:不至于,你家阿成雖然沒有士匄的功績,但并非驕狂之輩。
其實罃挺羨慕郭偃,有一技傍身而逍遙自在。不過,君周已經奮發自勉,臣倒是不必要求了。
韓厥:厥么,自然是向成季看齊的。但是,作為臣子,只能說憧憬君主賢明,若遇到昏君,臣只能選擇明哲保身了。
魏絳:憧憬也有,不過都不太符合現實,所以不能強行套用啊(笑)。
20、您對古代的哪對(些)君臣關系心懷向往?對方符合您對君臣關系的理想嗎?
晉周:這回輪到寡人包題吧。文公一朝算是君臣相歡,但是判定“棺中雜音乃天授音信”的人正是那群忠賢。所以……換成齊桓公與管仲吧。趙孟兄比成季還要符合寡人理想,奈何你我皆不壽啊!
趙武:國君還是會偏心姬姓啊……之后你會糾結于武乃趙氏血脈,又由公室所育的事實。
晉周:那倒是。否則你一開始就可以和士匄、阿起等人一起謀位了……好像有哪里不對?
21、就君主/臣子的身份而言,您做過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對方對此有何看法?
韓厥:拒絕同弒厲公。盡管厲公手段過于激進,更沒有料到孫周是中興之主,但是該守的規矩是不能違背的。
荀罃:稱心如意的事情……似乎只有應對楚共王的時候,但是區區言辭不足以得意了。
趙武:您沒有違背承諾,不必愧疚。祁午在虢之會前說“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怨,天無大災”的時候,武幾乎熱淚盈眶,覺得終于有人能理解和平的價值了。
魏絳:與知伯類似,勸服國君和戎或許是絳最得意的事情,不過絳勸諫時不斷皺眉,聲音焦急,憂心忡忡,更沒有什么值得自夸的。
晉周:也許是晉國重返霸位?但這是君臣共同奮斗的結果。總之,寡人謝謝四位了。
22、就君主/臣子的身份而言,您做過的最失敗的一件事是什么?對方對此有何看法?
晉周:過早提拔士匄及韓起。寡人倒不后悔壓制荀偃,年少輕狂的代價總是要償還的;但不是所有的君子都培育出有君子風尚的兒子,寡人還是太理想主義了。
韓厥:邲之戰時,勸說中行桓子過河。盡管心里明白吾是履行司馬之責,無可指摘,但是不忍面對被俘十年的知伯,更不忍面對潰不成軍的晉國士卒。
荀罃:那時候趙旃挑釁楚軍,罃負責率軍救援,被俘虜的時候固然絕望,留有諸多遺憾,但總是懷有希冀。續任韓子的正卿職位后,發現自己竟然不能管束欒黡,雖然也沒有釀成大禍,但是不滿于二十年前的故事再度重演。
魏絳:……如今想來,最失敗的事情就是在遷延之役里隨欒黡一同歸國。知伯不愿重演邲戰,難道伯游就會愿意重蹈其祖父的覆轍嗎?唉,如果絳沒有撤退,欒鍼或許不會殞命,士鞅不必亡秦三年,而欒盈之亂可能不會發生了。
趙武:那兩人憑借少年意氣,還是太輕率了。欒盈倒是無辜,卻也被迫出奔,最后禍害曲沃……也怪武拘于家仇,而沒有向范宣子進諫。雖然武不能要求兒子不仿效欒武子、范宣子,但是在阿獲進言奪取州地的時候,武發覺自己可能也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又由于先前與范、韓爭地而不足以被譽為君子。啊,這可能有點跑題(笑)。
25、您對自己在正史上的評價有何看法?對方的呢?對你們君臣關系的評價呢?
行舟:既然沒有正史,那么請各位再吹吹~盡管我相當贊同于“韓子負責奠基,知伯負責鞏固,魏子負責輔助,而趙孟負責收尾”,但是情人之語分外真啊(笑)。
趙武:……君臣魚水之歡,非楚王巫山云雨耳。一般而言,君周被譽為中興之主,盡管這其實暗示著時代的衰頹,但是他足以追及文侯、文公,至少得以與襄公、厲公并列。
韓厥:厲公也是位有想法的君主,只可惜不如周子“小忍而有大謀”,所以反被欒書這只狐貍擊殺。我們這些老臣也沒什么新穎的評價,不過阿武是個好執政,大家不要聽信“神怒人怨”等一面之辭。
荀罃:阿武可能是最后一個良心執政了。君臣關系確實和睦,但總有劍拔弩張的時刻,以當時的生產力及生產關系都無法解決。
魏絳:君衰臣強無法避免。等到秦國統一中原,那倒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26、你們的朝堂上存在不同的黨派/勢力集團嗎?形成黨派/勢力集團的原因是什么?作為臣子的一方歸屬于其中哪一個,是頭目嗎?作為君主的一方對TA的盟友有什么看法?對TA的政敵又有什么看法?
晉周:寡人當時的想法是扶持公室,再啟用某些弱勢卿族,與當時主持朝局的荀氏、范氏抗衡。可惜的是,活下來的公室只有卿族化的韓氏;范氏后期則幾乎完全掌控荀氏。縱有荀躒侍奉公室,不過是曲線救己謀求自立。
行舟:……周子相當坦誠直率,準備發動因果論武器嗎?(笑)
趙武:你們有一句“實事求是”是極好的,要用唯物主義歷史觀看問題,區區面子不能當飯吃(笑)。自從知伯去世以后,實際掌控朝局的是士匄,這也是伯游弒君以后繼任的基礎。武與韓家阿起勉強能抗衡范氏一二,但魏舒沒有阻攔士鞅的能力,甚至觀望祁盈、羊舌食我覆滅,所以魏氏僅有小成,但也容易在風云動蕩中存活。
荀罃:斗爭的原因很簡單,狼多肉少。當年多少繁榮卿族,爭奪區區六個卿位,為此頭破血流、身死族滅。即使你滿足了,你的敵人依舊不滿足,盯著你爪子下的肉。
魏絳:魏氏與韓氏一樣,多為趙氏盟友,皆是聯弱圖強。如果從執政的阿武開始算起,之后便是韓起、阿舒、趙鞅以及趙無恤……所以,趙氏算是頭目吧(笑)。
對于盟友,只希求他們不要在我奄奄一息的時候放棄救助,甚至補刀奪命。
晉周:寡人的看法也差不多。得以稱為“敵人”的對方無疑非常聰明,要想贏,只有臥薪嘗膽、伺機窺探,一擊必殺,否則弱者易受反噬。
29、你們的政權存在哪些“內憂”和“外患”?您認為應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與對方的想法有分歧嗎?
晉周:確實處于內憂外患之中。一方面,晉秦麻隧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比較久遠,晉國急需證明自己的實力,同時還要謀求和平,韜光養晦再續前功。另一方面,范文子自殺避禍,郤氏滅族奪產,朝廷形成權力真空,公室卻也大吃一虧。盡管寡人極速壓制欒、中行,但是眾人都會想搶奪剩余的位子,因此“選賢任能”亦是無奈之舉。
荀罃:由于知氏人丁凋零,罃只能將阿盈托付給伯游,不得不對君周說一聲非常抱歉。
晉周:各人都有無奈,難道寡人堅決不原諒你嗎?韓子與知伯多次伐鄭,也算是威懾楚、齊、秦等國,荀偃、士匄奔波邊境,又有趙君復建宋之盟,實現晉楚二次弭兵,也算是把外患關到了籠子里。卿族互相吞并的內憂無法避免,只能延時……欒盈是真的可惜了。
趙武:武南下盟楚,也得益于阿舒、荀吳北伐白狄,在此謝過知伯與魏子了……伯游到底是位大丈夫,不必太過苛責他的輕狂年少。
行舟:看起來沒什么分歧呀,挺好的。
27、于公,您是否認同“以儉治國”的觀念?于私,您在生活中是否重視物質享受?您曾經因作風問題處罰/勸誡過對方嗎?
荀罃:同意,否則沒有“節器用,時用民,欲無犯時”。
趙武:在座的好像只有武一個有過作風問題……張老由于房椽磨光而退避見武,驚得武快馬加鞭問賢詢非。唉,也是武考慮不周。
魏絳:止斫即仁。范武子訪問成周的時候還鬧過“肴烝”的笑話,歸來以后“講聚三代之典禮”“修執秩以為晉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30、以下幾組理念:“道德教化”VS“明正典刑”,“敬奉祖宗”VS“因時而變”,“開疆拓土”VS“與民休息”,“君主權威”VS“士人風骨”。您分別更傾向于哪一種?與對方存在分歧嗎?
韓厥:明正典刑,因時而變,開疆拓土,士人風骨。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魏絳:絳一個小小的司馬,自然同意前輩的意見(笑)。
荀罃:基本同意韓子的觀點,像魏子先前所言,“道德用以自律,難以律人”。
趙武:死守祖宗規矩,自然沒有出路。不過,“知其不可而為之”往往是士人風華所在。
晉周:反正你們都不會選君主權威的……唉,既是因為你們都出自卿族,也是因為晉國公室沒怎么出過明君。若能與民休息,自是最好,奈何需要開疆拓土而立威稱霸,才能使他國秋毫無犯。
趙武:早期是為了晉國,后來大家都是奮發自強了。
樂乎16-30鏈接 記得留個小紅心或小藍手哦!
36、有何對方的家族聯姻嗎?如果有,對你們的關系有什么影響?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
趙武:吾母為成公女,而君周是襄公曾孫,所以武是君上的遠房表舅吧(笑)。當然,也是韓子的遠房親戚。
晉周:你們一定會說“貴圈真亂”……比如文公把女兒許配給連襟;再比如從父系是叔侄的趙旃、阿武,從母系則是表兄弟。哎呀,連寡人都不太分得清。
魏絳:春秋時期其實是不在乎輩分這種事情的,更不會因為聯姻而手下留情。
韓厥:……那倒是。(摸了摸趙武的頭)
37、有共同的朋友嗎?TA(們)對你們的關系有什么看法?
趙武:嚴肅地說,在座的都是朋友,起碼是有交情的那種。
晉周:那倒是真的。不過,大眾還能有什么看法?正常的君臣關系嘛,頂多套用一句“如魚得水”。除非主持人想搞個大新聞(笑)。
行舟:咳咳,除了荀偃士匄這對太明顯的CP以外,你們都比較低調……至少在悼公朝……哎呀,我要被拖出去續了,換題!
38、有跟對方關系很好,自己卻很不喜歡的人嗎?(反之亦可)原因是什么呢?
晉周:哼哼,欒黡啊。士鞅有言“汰虐”,叔向有言“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
荀罃:根本不像是欒書那只老狐貍的孩子。他爸也已經在邲之戰里吃過不守軍令的大苦頭了,怎么連個長子都教不好?
趙武:小欒伯倒是沒怎么受過苦,辛苦知伯掌軍了……雖說不應該妄議長輩,但魏子起碼找欒鍼規勸一下下軍將。
魏絳:遷延之役里,絳也實在是魯莽,應該向伯游及范孟道歉……唉,欒家阿盈就是那個倒霉孩子。
39、當時或者后世有你們之間存在不正當親密關系的傳聞嗎?如果有,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行舟:好吧,這是我的一念之差鍋。
晉周:寡人不好此事,諸位也比較嚴肅。不過,我們可以來開腦洞,楚靈王將對各位晉卿產生什么想法?
趙武:他并不能實踐什么想法。以靈王之狂傲無知,最后還不是在薳啟強的恐嚇下乖乖就范?如果真有,當復郤獻伯之舉,或有二次靡笄之勝。
韓厥:厥負責拉弓搭弩。
荀罃、魏絳:定會友情相助。
40、如果可以,您希望與對方結為伴侶嗎?如果對方的性別轉換一下呢?
晉周:寡人還沒發現同性性取向。不過,寡人熱烈支持性轉,孟贏那么賢惠的人兒怎不被夫君愛重?三姬也很好,可惜諸侯夫人是遵循“同姓不婚”這一條的。
趙武:……猝不及防,勢不可擋。然而,國君性轉,就會輪到揚干繼位了。其他人都是長輩,武不敢妄想。
韓厥:咱們老頭子看見一樹春花,也有心理壓力啊,總不能都寄托于兒子是魏顆吧(笑)。另外,先秦看似自由,但禮教繁雜,不如現代。
41、如果你們的君臣身份交換一下,會是怎樣的場景?還能夠治理好這個國家嗎?
晉周:反正,搶奪最年輕任職的人選,只有寡人和趙孟。趙孟自然可以治理好這個國家,如果他多向魏子請教,將在武略方面大受裨益。
趙武:武一個小小的下卿,怎么就躍居上軍將,跑去圍盧呢?而且,目前攻克盧地的唯一辦法就是圍城,但是伯游不會放任上軍留守的。
荀罃:這不怪你,仗被我們打完了。你負責準備結盟文書吧(笑)。
魏絳:說好的全面發展呢!趙孟你等一下和欒盈過來!
42、如果不入廟堂,您會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過著怎樣的生活?有可能跟對方成為朋友嗎?
趙武:讀書人的出路不多,如果不登朝堂,大概是成為某家家臣吧。如果有人代武建立客大夫制,寄居者能有食住保證,但永遠只是管事……替阿鞅哀悼董安于三秒。
晉周:留在成周任謀士,偶爾接待晉國使臣。不過,周可能無法面見知伯,只會夸韓仲起是個君子了。
荀罃:你要是想見趙孟,罃去托夢伯游,再讓士匄派遣使臣(笑)。
韓厥:用得著那么麻煩!但是,這得和欒伯交涉一下。
趙武:……長輩們是不是到一定時候都會出賣小輩?
43、如果可以暫時放下所有公務出去旅游,您希望選擇什么地方?會邀請對方一起去嗎?您希望在那個地方定居嗎?如果答案為“是”,對方會和您一起留下來嗎?
趙武:春秋時期,郡縣已有初步發展,像林立歐洲的眾多公國。不過,絕大部分地方依舊是荒草漫野,略無人煙,因此,武更傾向于留在曲沃;或者奔齊,觀望獵獵紫衣。
荀罃:趙孟和欒盈還是很像的……你們倆真的沒交情?
晉周:咳咳,趙孟小心被紫貝的腥臭味熏倒喲!不過,寡人會開城門迎接使君的。
韓厥:厥負責掌門。(笑)
44、如果可以時間旅行,您希望到古代或未來哪個時期看看?會邀請對方一起去嗎?您希望在那個時代定居嗎?如果答案為“是”,對方會和您一起留下來嗎?
晉周:晉國最輝煌的時候是文公朝,寡人覺得趙孟也很想與成季相見,順便逗逗祖父宣孟;魏子則去會見魏武子(*魏犨)。至于韓子與知伯,大約是想見韓定伯(*韓簡)或原氏黯(*荀息)吧。
韓厥:若能與定伯相見,自是好,不過厥更喜歡韓昌黎的文章。
荀罃:韓子有福了,盛唐余韻也有迷人之處。那么,罃就去拜訪齊國稷下行宮,約見祭酒大人吧。(笑)
魏絳:君上,絳還能約見信陵君嘛?
晉周:可以啊!不過,趙孟你的意向呢?
趙武:呃?去汴京蹭點吃的,然后待在現代吹空調吧。(笑)你們約嘛?
45、如果您帶著記憶重生到還未與對方認識的時候,您是否希望扭轉一些事情發展的方向?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您會做些什么?這種改變會對你們的關系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雙方都有記憶呢?
晉周:也沒有什么可以扭轉的……知伯畢竟是主持荀氏的人,總是要起帶頭作用。魏子苦于資歷不足,趙孟年紀尚輕仍須歷練。最后的結局也算不錯了,寡人也只能管管太子。
趙武:多多關懷幾位長輩,盡力護住欒盈,不過該來的總是會來。
韓厥:好像只能多督促莊孟射御了。(笑)啊,還有攔住趙旃,給知伯多派些兵卒。
46、先去世的一方,您在臨終前是否想起了對方?您對國事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對對方呢?
韓厥:阿武足以自立,阿起當時還是個溫文爾雅的君子,國事有知伯可以托付,所以厥走得很輕松。
荀罃:對伯游千叮嚀萬囑咐,幸好他聽進去了。不過,罃一直以為繼任執政的人是士匄。
晉周:寡人也沒料到士匄也玩“下馬威”的招數。那時候覺得太子彪還小,叔向這個太傅還是能扭過他的性子,又有趙孟支援公室……唉,若無祁老(*祁奚),伯華、叔向必受欒盈之禍。
47、后去世的一方,您在得知對方去世時是什么感受?這件事對您以后的政治生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個人生活呢?當您離世的時候,您期待重逢嗎?
趙武:盡管知道范氏掌權不可逆轉,但是聽聞君周早逝,仍舊非常悲傷,天不佑公室!后來武需要韓家阿起和魏家阿舒抗衡士鞅。先前沒能護住欒盈,但仍能收叔向、祁午于羽翼之下。
重逢?武倒是無顏相見,愧疚良久。
晉周:九原地底下還分什么君臣?寡人還是能給予兄弟一個擁抱。
趙武:謝謝君上,不過武更要操心母親及叔成。
48、您是否覺得和對方交換一下壽命會對國家/對方更好?如果這件事確實發生了,歷史的走向會有什么不同?
晉周:還是別換了……趙氏、魏氏必然難以起復,除非趙鞅能當第二個獨當一面的荀躒。趙孟的壽命不算長,但眼睜睜地看著范氏侵蝕朝堂,就算能撐到趙氏、韓氏取而代之的那一刻,心里總是不甘心的。若與韓子、知伯、魏子交換,寡人會更難受的。
韓厥:咳,不是厥不愿意與君上換,而是厥要歸還宣孟人情……抱歉。
荀罃:臣仍想見阿盈長大,想抱抱曾孫,再破敗的身子也可以為他們遮擋幾絲風雨。實在是非常抱歉。
晉周:這話你說過很多次了。寡人也依舊說,這不全是你的錯,不必太過歉疚。
49、你們埋葬的地方離得近嗎?會串門嗎?后世祭祀的時候在一起嗎?在陰間待久了也會一起上來逛逛嗎?您對你們這個政權最后的結局有何看法?
韓厥:都埋在九原,鬼魂串門遠比人類容易。不過,我們畢竟隸屬于不同的家族,最多收集各式貢品開鬼魂Party……很長一段時間,趙孟的貢品是質量最好、品種最多的,那也是我們胃口最好的時候。
晉周:你們是建國后不許成精,沒說不允許鬼魂上來游逛啊,對不對?
最后的結局嘛……子孫太不好強,公室氣數已盡。剩余六家的爭奪,不過是“愿賭服輸”四字而已。在這里向趙孟、韓子、魏子表示恭喜。
荀罃:見不到曾孫的臣,更沒法管束六世孫了,所以也沒什么憤怒,平時多找趙孟討糧吃就行。(笑)
趙武:于是,武多了一個九原總管的職務?回去以后犒勞無恤吧。(笑)
50、最后,請對對方說一句您一直想說卻沒有開口的話,不止一句也可以。
晉周:同志們,辛苦了!趙孟,你真的很可愛!
大家記得給孤兒們一個抱抱。以及,請大家記得給長輩們上香,三鞠躬倒不必了。
韓厥:恭喜知伯完成任務!(笑)
即使趙孟要走范文子的路,厥也相信他準備好了。
荀罃:(對趙武)不用怕,我們終究會等候你的歸來。
魏絳:遇見你們,實在是絳的幸運。
趙武: “老夫聊發少年狂”一秒,大家別笑啊……你好呀,周子!
樂乎36-50鏈接 記得留個小紅心或小藍手哦!
PS:最后,感謝微博的@飛燕飛燕2246 提醒,晉悼公還有另外一個兒子,見《左傳·哀公·哀公十一年》“初,晉悼公子憖亡在衛,使其女仆而田。大叔懿子止而飲之酒,遂聘之,生悼子”。
太叔悼子(世叔齊)和魯國的叔孫宣伯(叔孫僑如)幾乎是一丘之貉,還惹怒了孔文子,出逃宋國,又不得不回到衛國巢地老死。他出奔之后,由太叔遺繼承太叔懿子(太叔申/疾)的田產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