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塊黃檀木的到一只戒指的演變--木藝手作初體驗
我們家有一把小靠背椅,是我3歲的時候媽媽一個擅長做木工手藝的同事親手給做的。三十多年過去了,小板凳除了顏色已經有些褪去,結實程度和平衡穩定依然那么好。現在,我家姑娘坐在上面在小書桌前寫寫畫畫剛好合適!這是我對木工的最初認識,后來在一些文創店、書店看到一些標價不低的木質物品,可用可擺設,做工細致精美。于是,開始意識到木工活兒也可以很藝術的。
前兩年,有朋友曾經給我提起過,一起做一家木藝體驗店。那個時候的我對木藝完全沒有概念,但是對這樣的推廣傳統手作的項目很有興趣。可惜,繁忙的工作與生活讓我無暇去真正了解木藝這樣一個兼具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手藝。這一次的30天之旅,是個不錯的時機去摸一摸木頭。先秀一張最終成品圖:
再來看看它是怎么從一塊黃檀木變身至此的吧。這塊小方塊,木木的表情,我想讓它明亮的笑起來~
多少年沒有用過圓規了,用尺子畫對角錢找中心以后,用圓規畫兩個同心圓。直徑就是手寸。突然腦子里想起來一句完全無關的句子,魯迅筆下對楊二嫂的描述: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臺鉗是必備利器。將臺鉗固定在桌子上,準備開始切割~
用電鉆在小木塊上畫好的同心圓的中心點上打孔(對于新手而言,打在內圈的線上某點也可以,切割走的距離可以稍微少一點),曲線鋸的鋸線穿過中心點,開始沿著內圈線切割。
雖然是菜鳥一只,姿勢還是要擺正,態度還是要有的。
第一個同心圓相對好切,鋸線來回的時候一定要平行于桌面。否則后面第二個圈就特別容易出現某個位置非常薄。事實證明,我第一塊木頭就是這樣被我毀了。。。
男生可能天生對工具的掌握敏感度要相對高于女生。咖啡店的咖啡師小哥也被吸引過來摩拳擦掌的要求搭車,想一起來做戒指,送給還不知道在哪里存在著的未來的女朋友。看咖啡小哥對木頭的熱情,我覺得他很可能就這樣被Jacky老師給帶進木頭坑,從咖啡行業轉行了。PS:我廢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果然犯錯誤,在外圈快要切好的時候,切斷了……
一切從頭再來:找木頭、畫線找點、畫圈、架上臺鉗、開始切割。這一次,中間也差點切斷,幸好,這一次找的木頭比較厚,通過切掉太薄的那一層,成功的挽救回來一圈完整的戒指雛型。
切割出了形狀,就要開始下一步工序:銼。把戒指不平整和不光滑的地方都銼平。銼刀也有很多型號,平的,弧形的,圓的,方的,根據需要用來處理物件不同的位置。
砂紙打磨:從粗到細。Jacky老師說正常的流程是打磨17層,從80目到7000目。他幫我精簡到13層。剛用第4層砂紙打磨完畢是這樣的效果:
13層砂紙打磨完成,準備上油、呈色~13張用過的砂紙換來一張清晰的木紋笑臉。
我鋸木頭鋸到手軟的時候,Jacky跟我說,雖然現在比較辛苦,但最后看到成品的時候,你會舍不得放下它!在看到上完油,泛著光的木紋,我迫不及待的帶在了自己的手指上,那種小小成就感不言而喻。
木藝和拼布、陶土、織染等等一樣屬于手作的一種,只是載體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專注和匠心,這也正是天天奔跑于馬路樓宇間的我們極度缺乏的。
題外話:木藝手作人Jacky
一開始,我以為Jacky是開了一家木藝工作室。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木藝不是他的主業,Jacky是一名資深HR。職場多年,前不久他才創立了自己的咨詢公司。我問他,那木藝是你的副業嗎?因為,我周圍這樣的朋友也有一些,比如副業做手串的、做烘焙的。但Jacky的回答又不在意料之內,因為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說:不是副業,我的木作都不售賣,因為,我無法給它們估價,高了,不符合行情,低了,我覺得對不起我所花費的心力。所以,它就是我的興趣愛好。我慢慢的做,有喜歡的人,我做一些這樣的分享體驗活動,就挺好。對于這個意料外的答案,我卻深表認同。
Jacky,比較典型的80后,可能剛好卡在85這個分界線上,他又有85后的一些特質。雖然聊的不多,但如果要我給Jacky畫幅像,我會用冷暖兩種色調同時著色。因為他真是不多見的矛盾和諧體。
比如:金牛座的直男性格,偏偏做起木藝這些活兒的時候又極具耐心和細致;
比如:主業是HR,純粹跟人打交道。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就是他們工作的產品。而木藝是一個純和物件兒打交道的事兒,如果愿意,幾乎可以完全不用跟人打交道,尤其是在專注其中時,一做可能就是幾個小時,沉浸在自己和木頭的世界里。人與物,一動一靜。
比如:讀書的時候,修雙學位,一個播音主持一個工商管理:一個偏直覺感性的藝術領域,一個重邏輯理性的商業世界。熱情和冷靜隨時切換也是讓人服氣的。
Jacky說他最近又開始涉獵漆器,還給我看了他做的星空托盤。他還計劃找個院落做個木藝體驗館。Jacky給人帶來的這種沉靜但積極的力量也許就是木藝帶給他的吧~
期待他的小院落成的那一天,我一定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