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田
世人常說:積德行善,善莫大焉。心懷一顆感恩的心,生活中多行善事,這樣的人雖不能大富大貴,但總能左右逢源、逢兇化吉。
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也與“行善”有關。故事寓意弘揚的是“積德行善”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朋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后,都能有所啟發!
北宋年間的諸城,有一個王氏。王氏嫁給鄰村的陳生后,曾生下三個孩子。可這三個孩子都因為各種疾病,相繼夭折了。
夫妻倆哭得撕心裂肺,公婆對此也是嘆氣不已,但誰都沒有法子。
村里人就說:“陳家兒媳婦還是個接生婆,給人家接生從未失手過,可自己卻要不來孩子。我看陳家上輩子肯定做過啥壞事,這是對他家的懲罰。”風言風語傳到陳老漢和老伴的耳朵里,老夫妻倆心中雖然有怨氣,但卻不敢反駁,就催著兒子兒媳繼續要孩子。
可王氏卻懷不上孩子了。
王氏會接生,手藝是跟著娘家一個嬸子學來的。自打出閣嫁給陳生后,王氏就常常出去給人家接生。
因王氏人好、心善,手藝好,價錢還低,十里八鄉的鄉民們都會找她來幫忙。
王氏的這個“接生婆”名號是越傳越廣。正如村民們所說,王氏接生的孩子不計其數,沒有一個夭折的,可她自己的肚子還是沒有動靜。
不過,即便如此,陳家對王氏依然很好,并沒有另眼相待她。
正如開篇所講,“心懷感恩之心,多行善事,雖不能大富大貴,但總能左右逢源、逢兇化吉。”
接下來王氏的一次善舉,令她終于盼來了夢寐以求的孩子。
一個晚上,王氏正在家中縫補衣物。忽然叩門聲響起。王氏一想,丈夫出門未歸。以為是丈夫陳生回來了,她趕忙去開門。
可打開門后,眼前的卻是一個陌生男子。那男子一襲白衣,手中握有一把折扇,看上去倒像是個書生。
只是,那男子臉色發青,面容有些憔悴。
“你找誰?有什么事嗎?”
“請問,這里可是陳生家?接生婆王嫂嫂是在這里住嗎?”
“我就是王嫂,你有啥事嗎?”
“在下乃是一介書生,我妻子欲要臨產,她體弱多病,小生特來請王嫂嫂前去幫忙。多有叨擾,還請王嫂嫂莫要嗔怪!”說完,那書生拱了拱手向王氏施禮。
王氏一聽,心中有些為難。因丈夫還未歸來,飯菜還沒有備好。
不過,王氏聽聞那書生說妻子體弱多病,王氏便有些擔心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王氏思忖片刻后,應了書生的請求。她拿了些東西后,跟著書生走了。
門口停著一輛馬車,書生將王氏請上車后,駕著馬車朝村外奔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馬車終于停了下來。王氏下了車,瞧見四周是漆黑一片。
她的心不免有些慌了。
“王嫂嫂這邊請!”書生邊說邊引著王氏朝前走。
一戶人家顯露出來。
門口掛著兩個大紅燈籠,此時正發著微紅的光。院墻是青瓦,看上去很是氣派。
王氏心中一想:“這定是大戶人家了!”書生趕忙將王氏請進院子。
穿過一條長長的院子,王氏跟隨書生來到睡房。王氏挑開門簾一看,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正躺在床上。
那女子面色蒼白、嘴唇干裂,看上去很是虛弱。
“夫君,快快給王嫂嫂拿些水喝。”那年輕女子有氣無力地說道。
書生聞言,轉身離開。王氏走近那女子后,便開始查看。
那女子的手冰涼如水,王氏吃了一驚,她從來沒有遇見過如此冰涼的產婦。
此時,書生挑簾而入,欲要將水遞給王氏。王氏擺了擺手,說道:“時間差不多了,你且出去外面等候吧!”書生行了禮離開了。
王氏在里面忙乎了約有半炷香的時間,書生在屋外是搓手頓足,緊張不已。
忽然,王氏挑簾而出,笑盈盈對書生說道:“恭喜你呀,是個小少爺!”書生聞言欣喜不已,趕忙走上前去看孩子。
很快,王氏轉身回了屋里。不多時,又走了出來。
“你娘子身體實在虛弱,你要給她補一補。天不早了,我要回去了。”
“恩人!請受小生一拜!”書生趕忙下跪,王氏愣了:“快快起來,不必行此大禮,這是我該做的!”
“恩人不知道,我娘子向來體弱多病,本不能產子。但我與她要子心切,便做下此決定。多虧恩人出手相救,不然今日我妻兒恐性命不保了!”
王氏一聽,此話正中她的心結,便將她的苦衷說與了書生。書生聞言后說道:“恩人等下,我去拿丹藥,定能助王嫂嫂要到子嗣!”
片刻后,書生拿來一粒丹藥,交給了王氏。王氏有些疑惑,書生趕忙解釋:“恩人不要多心,此丹藥乃是靈狐化仙所煉制。王嫂嫂乃是我的恩人,小生不敢加害恩人,恩人放心食用!”
“靈狐?那你夫妻二人是……”
“實不相瞞,我夫妻二人乃是狐仙,但從未害過人,恩人不必害怕。天色不早了,恩人且回去吧!娘子體弱,小生就不遠送了!”說完,書生又拿出些銀兩塞給王氏。
王氏一臉茫然,慢慢走出了院子。她愣在原地是不敢相信剛才的遭遇。
片刻后,等她回身再看時,那庭院已經消失不見,眼前則是一堆堆雜草垛!
王氏吃了一驚,終于信了書生的話。她趕忙奔走,天明時才回到了家。
銀子沒有變成碎石,丹藥也還在。王氏不再多想,于是將丹藥吃了。
王氏還和以往一樣,時不時就去給人家接生,閑暇時就縫補衣物。
兩個月后,王氏忽然干嘔不止。陳生請來郎中把脈,郎中捋著胡須笑著對陳老漢說道:“恭喜你呀!你兒媳婦有身孕了,你陳家終于盼來孩子了!”
陳家人聽了這個喜訊是高興不已。婆婆好生伺候王氏,終于到了王氏臨產之時。
王氏的嬸子親自來接生。一陣啼哭聲傳來,陳家人終于松了口氣,嬸子抱著孩子出來了,對陳老漢說道:“親家,恭喜了,是個男孩!”
壓抑許久的陳家終于沸騰了,公婆喜極而泣,二人心中的那口怨氣終于出了,也堵住了那些村民們的嘴。
陳老漢給小孫子取名為陳大壯,希望他能夠健康成長。
這個小男孩,終于打破了陳家以往的噩運,他健健康康活下來了。
王氏很是感激那位白衣書生。不過,正是王氏那晚的一次善舉,救下狐仙一家人,狐仙為了報恩,才圓了她的夢。
這便是王氏積德行善得來的福報!
結語:
小編借此故事,告誡各位朋友:人活一世,要心存善念、付諸善行,方能左右逢源、逢兇化吉呀!
文中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故事來源于民間,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贊、轉發,謝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