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意識到這件事。
只是驀然發現,
那時手心里的小家伙們漸漸高過了我的眼角,開始游走在我記憶的青春里。
我才深深的感覺到,年少啊,它離我已經好遠了。
記憶里的我總是愛笑的。
兩個顯眼的酒窩藏在數不清的皺紋里。雖然笑容并不溫暖,卻也帶來一種喜感。
童年時期的我性子很野,很倔。喜歡的事從不思考,不喜歡的事從不碰觸。
印象里,童年分成了兩部分——自由,和束縛。
每個孩子都會很皮,準確說,每個男孩都或多或少對自由,對探險充滿向往。而我,則成為最好的詮釋。
從小到大,一直喜歡失重的感覺,這大概也是為何喜歡潛水的原因吧。
失重感讓我仿佛脫離了世界。眼睛里,腦海里浮現的只有形色的魚群和水植物。
兒時的條件不好,去不了游泳館,只得在附近的池塘里,小湖里翻滾。雖然父母再三叮囑,卻還是拗不過自己。
水里有全新的世界,有我不曾觸及的神秘。潛水帶來的自由,特別讓人欣悅。而慶幸的,我享受著這份自由。
即使水珠從發梢劃過眼角,感染了視網膜,也絲毫沒影響我的熱情。
休息足了之后,某一個驕陽似火的晌午,再回到岸邊,脫著衣裳。
如果你遇見過我的童年,那在河里不停招手,又不停在水里拍打的嬉笑少年,你一定會記得。
關于另一件事——
應該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歡。以前,現在,將來。
兒時的我不太愛上學,但很中意吸收新的知識。
小時候上的一所私立學校,沒有圖書館,也因條件限制得不到太多的讀物。人往往因為無法滿足而變得格外貪婪。我想,從那時開始我便成了一個貪婪的人。
校園時光里課間的十分鐘成為填補我欲望的唯一途徑。只是大部分情況下,知識總斷斷續續的汲取,這是我最不愿意接受的。偶爾課堂期間也會翻看,在我對書本內容提不起興趣的時候??上朊缘臉幼涌偸切涯?,被老師說教幾番后便也成了眾多學生中的一個。
周末是我最樂意的。父母學習之外不要求太多,也稱得上自由。那時候作業算不上多。自習和周五的夜里匆匆趕完后便能昏昏睡去。隔天睡個懶覺,醒來收整一下,開始去往市中心。
那里有一個三層樓的圖書館。一層樓擺滿了古今中外的名著,二層樓是兒童讀物,三層樓是琳瑯的文具。
周六的大半天,我只能鎖在一層樓。來回走動,來回翻閱。
其他的樓層,需要票子。
盡管我喜歡的書,大部分是不得拆閱的,也僥有興趣。
碰巧特別喜愛的書,只得回家同父母商量。他們從來不拒,我卻心有愧疚。
所以拿卷上的分數作交換,盡管學校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學習的地方。
童年里無能為力勝過欲望,滿足不了讓我膽小。我會習慣在秋千上,田野上,望著天空,望著遠方,發呆。
這或許是記憶里最無奈,最難忘的吧。
后來,生活慢慢過成了省略號,里面塞滿了太多東西。
許久未潛水,許久未在圖書館徘徊。能力已能滿足兒時的欲望,卻再無那樣的熱情。人山人海里忙碌,奔波,外面世界的驕陽烤腐了我的面容,和純粹的心。也還迷戀自由,不過它并沒有我愛它那么愛我。
世事如風,或順風而走,或 逆風而逝。
世事如水,只在里浮沉,只在里消亡。
我愛過一個人,只是后來不曾出現在我的生命里;
我迎著風跑過很久,也摔疼的站不起來……
如果不曾長大,不曾閱遍世間繁華,不曾游離人心復雜,那也還像極了那個以愛為枝,以夢為馬的,記憶里的我。
那我期許的時光,也還像我期許的那樣,細碎悠長,未有斷絕。
如果我不曾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