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平時在喝到一款好茶或者高山茶的時候,也會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清涼感。
那么,茶湯中類似薄荷糖的清涼感是怎么來的?
其實,這主要和一種成分——薄荷腦、樟腦有關。薄荷腦有薄荷香,而且能激活皮膚和黏膜中神經末梢上的一個能夠感受到涼的感受器——受體蛋白。
比較學術的說法就是:茶中的薄荷腦,源于茶葉中的萜烯類化合物。它主要以糖苷類物質存在,糖苷類物質水解后,苷元會呈現出花果香,香草醛會產生薄荷腦,萜酮類物質能夠產生樟腦,薄荷腦和樟腦都能夠會讓我們感受到清涼感。
翻譯過來簡單理解就是,茶葉之所以會有清涼感,主要和糖苷類物質有很大關系,它們產生的薄荷腦、樟腦能刺激神經末梢,進而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清涼感。
還有一個原因:糖苷類物質水解時需要吸熱,這也會促使口腔里產生清涼感。
如果茶湯里的糖苷類物質含量不高時,往往就難以產生清涼感。
而糖苷類物質含量的多少,與生態環境、海拔、土壤、工藝、倉儲都有很大關系。
通常來說,高海拔茶區的茶香氣物質豐富,往往會產生清涼感,比如高海拔的生普、福鼎磻溪、管陽等高山茶區的白茶、臺灣的凍頂烏龍都比較容易產生清涼感。
另外,工藝對于茶葉的芳香物質也會有較大影響。像發酵過重、焙火過高的茶,由于芳香物質散失較多,不太容易產生清涼感。還有殺青不到位的茶,也會因為過量的活性酶來分解糖苷類物質,也難以產生清涼感。
除此之外,隨著倉儲時間的延長,或者倉儲過程中溫度過高、含水量增加,都會消耗糖苷類物質。如果一款有年份的茶仍然有清涼感,說明它的糖苷類物質是非常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