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矮大緊同學在他的節目里把林黛玉與潘金蓮做了類比,另一位遠在美國的吳軍博士(前騰訊副總裁)就惱了,怒斥高曉松是過度解讀,并在他的付費閱讀專欄“硅谷來信”里寫文反駁《過度解讀:英國靠老處女稱霸世界》。
?兩個人其實還頗有淵源,高曉松是在清華園里長大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高曉松自己也是清華大學畢業后才投入娛樂圈,吳軍則也是清華畢業并留校 當老師,后來才去了美國攻讀博士,他們兩個是否認識我不知道,只不過后來的人生軌跡就完全不同了。
高曉松在娛樂圈里摸爬滾打,雖然還盡力的在保持一個清華人的體面,但是在大眾看來,出現在娛樂節目里的矮大緊有點太拿腔拿調, 自以為是。不論是在奇葩說,還是在超級大腦這些娛樂節目,高曉松說的一些話,的確有點不合氣氛。例如在超級大腦,他堅持認為某人是作弊了,并從自己的知識角度BLABLA說了一通,我不知道當時的現場情況如何,但是因為被評判的對象是一個看上去老實巴交的農民,現場的科學家裁判DR.WEI都很明智的保持了沉默,高曉松倒是一高興就說HIGH了,這種行為在一個大眾娛樂場合來說,肯定會被看做是太破壞氣氛了吧。
《奇葩說》自從變成一個怨婦吵架的節目,我就沒看了,但是看過的第一季中高曉松也是這個毛病,經常一開吹牛就不管不顧,一個人開始飛翔了,弄得蔡康永還得不得已經常去打斷一下胖子紛飛的思緒。
至于吳軍,他的簡歷不是在大學里就是在大公司里,不是象牙塔里就是在高管行列中,并沒有接觸過底層社會,比起高曉松來,社會經歷算是很單純了。所以他無法理解金瓶梅描寫的世俗世界 也很正常。
吳軍博士邏輯能力沒問題,這個毋庸置疑,但是靠邏輯能推出合理結果的前提就是,邏輯底層最基礎的公理沒有錯。公理就像大廈的根基,邏輯鏈條再嚴密堅實,但是如果大廈的根基就是豆腐渣,那么樓造的再堅固再直,也會倒。
再說高曉松,如果他的大學畢業之前,的確都是在象牙塔里混,但是在進入娛樂圈之后,碰到的人和事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像他本人說的一個早年經歷,年輕的時候出去演出,和一個出身底層的歌手住同一個標間。當時的高曉松 還是公子哥做派,覺得這個歌手粗俗猥瑣,就懶得理他。晚上這個歌手沒睡覺,一直在床上坐著,直勾勾的看著他,看的高心里發毛,就聽這個歌手突然開口了:“我知道你瞧不起我。”
高曉松出于禮貌當然要說:“哪里,哪里。。。”?
歌手不管他的客套,繼續說:“你不用解釋,”然后BABALA的說了一大通自己早年的經歷,多不容易才混出點小名堂,所以他很珍惜這點小名氣,終于可以有份穩定工作可以養活一家老小。。。。最后說的高曉松都有點眼眶濕潤。
人生來就不平等,有人光芒萬丈,有人低如塵埃。很多人并沒有一個良好成長環境,原生家庭就很糟糕,也不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也許你可以說她們困于自我的認知,但是無法否認如果你在她的際遇中,未必會有更好的選擇。
潘金蓮也有抗爭不從的曾經,抗爭結果就是被迫許給武大。 我倒沒有給她洗白的意圖,《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也并沒有去洗白或者抹黑誰,他只是冷酷地把當時的社會用小說都給白描了出來。當然,現在都好啦,社會開放,女性也解放了哈。
你有沒有想象過,如果林黛玉投胎被生在了潘金蓮的際遇中,她又該如何做決定呢?或者根本不用做什么決定,以當時中國的衛生條件和民間習俗,平民家早就把這個多病多災的小女孩給溺死了。實際上紅樓夢里的所有主要角色只能生活在大觀園這個人造的伊甸園里,離開了大觀園,不管是寶玉還是黛玉,都活不下去。
大多數時候,形勢就是比人強,所以那些敢于和命運抗爭的英雄才顯得這么珍貴,這么了不起。 潘金蓮盡其所有就是要爭一個面子,至于里子,她真的顧不上了,誰不想里子面子都有呢?你也不能要求一個平凡女子必須抗爭到死,沒有幾個人真的愿意死的像個英雄。
“女人,你的名字叫脆弱。”---莎士比亞。
在莎翁劇里有各種角色,哈姆雷特他媽,王后的身份又如何?老公剛死馬上就嫁給了仇人,如何評價她的節操?中國的那些公主們,就算生在帝王家又如何?嫁給匈奴的單于,單于死了又嫁給小叔子,甚至小叔子死了再給兒子,孫子們用,又生出一大堆娃,她們的心情又該如何?
際遇真的會改變大多數人,憑什么林黛玉站在潘金蓮的位置上就能做的更好? 像螻蟻一樣茍活也是人生來具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