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吃之一主吃:包谷麥子羹羹紅苕洋芋坨坨

當我有機會看《水滸傳》的時候,才知道魯智深、李逵等人是我的知己,因為他們常常罵“嘴巴里淡出個鳥來”,他們不知道,我整個童年,天天嘴巴里都是淡出鳥來滴。

1.瘋狂地喜歡吃干飯(米飯),是中學時候讀住讀的時候開始的。那是1980年代的中葉,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的直接效果,肚子是能填飽的,莽起整干飯——這個可以。

而此前,應該說12歲以前,主食一直是以包谷、麥子羹羹為主。大米就像現在城里的星星,沒得幾顆。五口之家,一年不到200斤谷子,按照7成得大米率,也就是140斤左右,留足30斤過年過節、20斤招待客人吧,90斤米12個月均攤,每月7斤多點,每天2兩多點。

大米稀少,就只有靠其他雜糧來湊足。那時主要是包谷、麥子。

2.包谷是個煩人的莊稼,首先是種植——先要挖地、栽種、除草一應搞完后,收獲時要去坡上從包谷桿上掰下來,撕開殼,然后“咩下來”,曬干,然后要用石磨粉碎,成面了才能煮食。

掰包谷是個痛苦活,農歷五六月份成熟,地里已經干裂特別錐腳——那時除了手工布鞋,其他鞋很少,大多數時候是赤腳的。而且夏天很熱,一般是光膀子,包谷葉子很容易劃傷身體,汗水流到傷口里,確實就是“傷口上撒鹽”鳥。不時還有一種叫“褐啦子”的毛毛蟲,一碰上,皮膚馬上就中毒成亮泡,狀若皰疹。

把包谷顆顆從包谷芯上咩下來,這也是痛苦的過程,小山一樣的包谷要咩完啊,手要搓脫皮。一般曬干了搓容易些。那時幻想的就是發明一個搓包谷的機器。

固然,有困難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上,把板凳倒下,套一雙廢膠鞋底子,把包谷棒借助膠鞋底子的齒印搓,輕松得多。“那時

3.包谷麥子磨成粉——通過死重的石磨,人工整。一圈一圈,看到國外那些豁人童話說,前頭掉一個胡蘿卜,驢子就不斷拉著磨往前走,那時郁悶甚至怨恨的是:怎么我們這里沒有驢子呢?就算沒有驢子,我們像驢一樣拉磨,也應該有一個胡蘿卜可以吃吧。

甭問那時為什么沒有電磨,沒有畜力。電,是10多歲后才通的;畜力,是生產隊用于犁田的,私人怎么能擁有呢?

4.包谷嫩的時候,可以吃包谷糊糊,或者桐葉粑粑——這也需要磨啊,而且混著水,石磨阻力大,死笨,棒重,累死人。

嫩包谷當然也可以放火里燒來吃,很香。但是大人不提倡,一個是燒包谷吃多了,不消化,屙出來還是包谷顆顆,沒有吸收大人覺得浪費了;二是燒包谷吃多了影響食欲,不大愛吃其他東西。

那時沒有冷藏儲存設備,而且嫩包谷因為沒有長成熟,性價比不高,因此提倡而通行的吃法,還是曬干的老包谷磨面煮包谷羹羹。“那時

5.雖干包谷面粘性不高,但下水特別容易攪成一坨坨的,水進不了里面,就煮不熟。因此做飯時得一邊往鍋里灑包谷面,一邊不斷用鍋鏟攪拌不能成坨坨,一邊還要兼顧往灶里送柴火,頗為考量人。

當然也不要說,為什么不是兩個人合作?那時雖然沒有計劃生育,不過我家姊妹少,一個姐姐比我大四歲,早做其他掙工分了。

6.麥子羹羹的流程差不多。麥子面因為是含了麥麩,因此開始有麥香味,吃多了覺得想吐。包谷羹羹還可以不要咸菜可以吃,麥子羹羹得要靠咸菜把味道壓下去。

如你所知,我們都知道的小麥面粉,是不能直接煮糊狀的麥子羹羹的。顆粒太細,不好整,何況,彼時,怎么可以暴殄天物到用面粉煮糊糊呢?

7.包谷麥子為主食,但還是不夠啊,紅苕+洋芋就充當了脹肚子的主力軍。

紅苕洋芋一般也是大而化之地混雜在包谷羹羹麥子羹羹里頭的。紅苕是有季節的,儲存不容易,一般家里有紅苕窖,每年冬天要下窖經常去翻,檢出爛了的紅苕——天可憐見,那是尚無一氧化碳中毒之類的說法,鮮有在缺氧的紅苕窖遭了的說法。一般只能吃到年前,紅苕窖儲存的多是來年的種子,紅苕洋芋都是塊莖類,種子是能吃的。雖然紅苕種子下地的時候要澆糞水,但餓極的人還是會偷種子吃。為了詛咒,有一個“吃種場,爛頸項(音KANG)”說法。

8.洋芋紅苕都可以烤著吃,那是美味。有時烤得成碳狀了,還吃,舍不得,或者說,可以打食(貌似就是可以消除胃里堆積的東西,幫助消化一樣)。

不知道紅苕淀粉多還是纖維多的緣故,吃多,容易冒清口水,或者當時說是“燒心”,胃特別難受——現在想來,也許是某種成分多了,或者味里的酸堿度不平衡等等。

9.包谷、麥子羹羹里,除了加紅苕洋芋外,偶爾還要加一些蔬菜。

蔬菜很少炒的,因為那要用豬油——那時極少豬油,偶有菜籽油,其他這油那油付之闕如。

記憶深的,是包白菜。不過,那種包白菜不是現在這樣常見的,那時白菜因為沒有肥料——不用化肥,農家肥(人豬牛狗的糞)不夠,因此白菜野蠻生長,不包,只長粗硬的青葉子。簡單切切甩鍋頭煮起,味道寡淡,難吃的很。

?)?>c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6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7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8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52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0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4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44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0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52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85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11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98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0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3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3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7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胡蘿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 彼時,很難理解胡蘿卜跟過年的關系,也許,是因為胡蘿卜有甜味而且可以生吃的緣故...
    鄧日抱閱讀 566評論 0 0
  • 沒想到,我那篇實話實說的《恨上加恨說紅苕》竟然引來一些同鄉同學的吐槽。有的很委婉地責問:“吃過昔日苦,方知今朝...
    渝夫2016閱讀 492評論 0 0
  • 昨天周末,去學校接女兒和她小同學,正巧碰到她們班主任,班主任把我拉到一邊,欣喜地告訴我這階段對女兒的表現太滿...
    panpanyang閱讀 195評論 0 1
  • liucheng:等歲月流逝,或許你我不在。 siyu: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liucheng:同城難...
    思雨流城閱讀 331評論 0 0
  • 【經典名句分享】 任何事情都有最重要的部分,而我們必須在這部分投入重點精力,不管多難,都不能逃避偷懶。否則,細枝末...
    玉_蓮子閱讀 20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