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打卡day1《運營之光》
整個互聯網行業現在正處于一種爆炸式增長和發展的階段,不僅創業項目層出不窮,傳統行業也在紛紛嘗試要去做一些互聯網的事。但你想干互聯網或者想做個網站和APP,第一步一定得是先把產品做出來吧?如果產品都看不到,何談運營?但恰恰,N多人目前就是卡在看不到產品或不能很快地看到產品這個坎上……于是,整個行業開始瘋了似的缺研發或缺好的產品。
至于運營,整個行業里目前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產品要么就是巨頭公司,產品已經成熟,流量和用戶均巨大,不太需要運營來發揮多么關鍵的作用。要么就是創業早期,產品都還不成熟,還沒到需要運營來持續發揮作用的時候。
讀書打卡day2 《源泉》--安·蘭德
聽一聽當今所宣揚的東西吧,看一看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直不理解他們為何遭受痛苦,不理解為什么他們追求幸福,卻永遠找不到幸福。如果任何人都停下來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曾經真正抱有過個人的真正愿望,那么他就會找到答案。他會看清楚所有的希望,明白自己的努力、夢想和抱負都是由他人激發的。他甚至不是真正地在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奮斗,而是為了那個二手的幻想--名望。追求著一個被認可的圖戳,還不是他自己蓋上去的。
讀書打卡day3《運營之光》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至少有3~5年工作經驗、能夠獨立負責一塊業務,這時候你的職業生涯再往上走,就一定需要能夠在一個團隊和一個公司扮演重要的角色了。如果此時你所在的團隊是一個天然運營就無法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團隊(如工具類、技術驅動類的產品),那么這個團隊天然就會成為你的發展瓶頸。
在職業生涯早期,你需要做的一定是在運營分支上找準一個,好好修煉自己到可以在該領域出類拔萃。在職業不同階段,擇業時除了選擇運營職能的分支,還要結合不同類型的產品(如工具類,還是社交類,還是平臺類),選擇運營能發揮更大作用的舞臺。
最近面試了一些運營,都會很關注崗位到底是內容運營還是產品運營,卻很少關心公司的產品是哪種類型的(工具類、社區類、平臺類等),運營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大不大,是技術主導還是運營主導。建議小伙伴們找工作時還是要多留意,選擇了不合適的平臺,成長速度也可能會大打折扣。
讀書打卡day4《運營之光》
與同事討論,一致認為運營最核心的3個能力是:執行力、杠桿能力、復盤能力。所謂杠桿能力,即用有限的資源去撬動,獲得最大的收益。而復盤能力,體現在把做過的所有事情列出來,看看有哪些不足,下次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做過的活動可以復盤,banner文案的設計也可以復盤,經常復盤沉淀一些內容文檔,這樣既利于同事間經驗的傳承,也利于自己知識體系的構建。目前已養成每次活動必復盤的好習慣,進步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讀書打卡day5《互聯網人群畫像和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人群畫像的經典構成要素,包括三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個體的標識,個體的畫像(即打標簽)以及對人群共性的抽象。第一個是一切的前提,第二個是基礎,第三個是對前者的組合、抽象、分析和加以利用。
如果你希望得到某個人(或者是某群人)的畫像,你不太可能只依靠某一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就能完成。因為這個人(或者這群人)的互聯網使用行為一定不會囿于這一個服務提供商的范圍內,而是遍際于互聯網的各處——他們一會兒用百度搜索點什么,一會兒用騰訊QQ聊聊天,一會兒用淘寶買點東西——沒有任何第三方可以同時獲得同一個用戶在不同設備上使用各種互聯網服務的數據。即使可能,難度也極端巨大。
近期在做人群畫像相關的業務探索,也遇到了很多難題,如獲取的單用戶信息太少,且維度單一,不足以分析出人群畫像,但是要實現跨平臺賬號打通獲得用戶信息,成本有太高。希望有做過人群畫像的小伙伴多多指教!
讀書筆記day6
今天木有看書,不過思考了一些問題,簡單總結一下:
1、用戶使用工具型產品產出的內容,平臺可以如何加以利用,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比如用戶使用美圖秀秀美化了照片,這些照片可以有哪些玩法?如用戶使用設計軟件畫出的設計作品,平臺除了單純將作品展示出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既能促進更多用戶產出內容,曬內容,又能使瀏覽內容的用戶看了再看?
對于內容產出者,產出內容并曬出來可能有幾種目的:
1、通過產出內容,沉淀并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將自己的價值觀、審美等通過作品傳遞給更多人,后續可能成為獨立IP?
3、為了獲得報酬,如打賞、稿費等?
4、社交需要,以及獲得更多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
對于看客,可能有幾種目的:
1、學習他人的作品,提升專業水平,用于工作實踐?
2、發現同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3、發掘一些牛人,為后續可能的合作做準備??
4、想要獲得優質、持續的好內容,作為知識儲備。
至于如何刺激內容產出者與消費者,讓他們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并形成持續的循環,有了一些初步的方案,還再繼續思考中。有好idea的小伙伴歡迎勾搭~
讀書打卡day7?
今天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將一部分人逐步培養成平臺上的種子用戶?如何讓這些人在平臺上獲得名氣?比如有些人能設計出好作品,能服務好業主,擅長剖析大師的設計理念,能帶出好多徒弟...這些都被我們的成長體系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那些堅持做這些事情的人逐步會成為平臺上的大牛,這需要時間沉淀。那么是否有什么方式可以充當催化劑?
讀書打卡day8?
如何讓用戶認可成長體系并愿意持續不斷做任務升級?
1、讓用戶意識到做任務是對自己的提升,對自己的成長是有益的?
2、樹立一些標桿用戶,讓低級別的用戶看到榜樣?
3、告訴用戶有一群和他級別相當的人也在一起做任務升級,大家相互監督進步(和讀書打卡相互監督類似)
讀書打卡day9《運營之光》
全書讀完。自己感觸較深的是p65頁,為了離用戶更近一點,作者曾經參加各種沙龍,與用戶大量交談,并自己親自去做用戶每天最常干的事。
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做設計師端的運營,也需要大量接觸設計師,了解他們每天最常做的事,以及他們的煩惱和憧憬。這一塊后續我們可以以小分隊的形式,與用戶保持更多交流,并實地采訪,讓新人也能快速進入運營角色。
讀書打卡day10《運營筆記》
工作的年限和專業度還真不一定成正比,切勿浪費青春韶華,加油努力!
讀書打卡day11 《文案創作完全手冊》
文案人員就是坐在鍵盤后面的銷售員。這句對文案工作者的解釋很犀利到位。
好的文案必須具備讓用戶清楚了解要傳遞的產品信息或價值,并愿意掏腰包購買產品。而不僅僅是追求文字藝術的美感。這和設計的價值很類似,設計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也不純是為了美感而設計,設計應考慮到實效性,提升用戶體驗。
讀書打卡day12 《運營筆記》+《文案創作完全手冊》
文案的其中一個作用是篩選聽眾,假如你要賣保險給年過65歲的人,那么就沒道理寫出年輕人會有興趣的文案。
《運營筆記》里面提到招新媒體運營時,不同的新媒體運營往往會有自己的個人色彩、文案風格。但是,文案永遠是服務于精準的目標受眾,所以需要針對不同受眾而調整。
因此一個文案就應該是兼容并蓄的,而不是固步自封,覺得自己就是適合寫某一類風格的文案。很多文案覺得自己寫的內容很無厘頭,有很多表情包,就自我感覺特別好玩,但如果這個軟文的目標用戶是35-45歲人群,他們可能壓根不會賞識你寫的自嗨文案。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