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說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 ? ?老子倡導的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遵循大千世界的規律,尊重人的個性,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一般來說,人們將無為而治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有為而妄為
什么叫“有為而妄為”呢?這一點在秦始皇身上表現得很明顯,秦始皇是有作為的君王,他滅掉了六國而一統天下,修建了萬里長城,文治武功彪炳千秋。但是,為什么強大的秦王朝僅存在了14年,就土崩瓦解了呢?因為秦始皇篤信法家思想,以暴政維系其強大的帝國,過分地管理了國家,這就是“妄為”,結果激化了社會矛盾,秦朝葬送在秦二世手里。這對企業管理有很大的警示,不要為了走捷徑而“妄為”,即為所欲為地治理企業,而缺乏人性化關懷。
第二個階段: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比較容易,可要“有所不為”,需要的是膽識和智慧。有所不為表現為授權給員工,但真正大膽授權給員工的老板有多少呢?很多老板對權力有很強的控制欲,不習慣或沒有授權的意識。就連萬科集團的王石,在剛開始授權給總經理時,也突然感覺不對勁,因為他發現公司的很多事情,他不再了解了,甚至有一種害怕。于是他經常與總經理溝通,但發現總經理的工作熱情不太高,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是他干涉總經理的工作太多,表現出了對總經理不信任,才影響了總經理的心態。此后,王石下定決心,將權力逐漸下放,經過一年的磨合,他發現一切都海闊天空,很多事情他不管了,公司依然發展得很好。
第三個階段:無為而無所不為
這一階段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無為而為”的思想在漢朝表現得最為明顯,當年漢高祖以及他的繼任者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賦稅,鼓勵農耕,提倡節儉,減輕刑罰,使漢朝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和提高。之后憑借強大的經濟后盾,漢王朝徹底打敗了強悍的匈奴騎兵。
老子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企業管理也是這個道理,最高的管理境界是讓員工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也能有明確的目標、懂得自我管理、懂得自我激勵,把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既實現了個人價值,也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 作為管理者,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修養,通過自律來影響全體員工。比如,關心員工、鼓勵員工,對員工表達愛,通過自身的積極工作,帶動整個企業的工作氛圍,從而使員工自覺地對待工作,自覺地遵守公司的制度。這樣一來,你就不用費盡心機地管理員工,員工也能如你所愿地對待工作,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