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個我來過不少于15次的國家;首爾,則是一個除了老家與工作地我最常會出現的城市之一。
源于對這個城市的喜愛,本想寫一篇史詩級的關于首爾的篇章,從這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到城市的人文地理全部涵蓋,但這類題材過于恢弘巨大,以我目前的執筆水平只怕駕馭不了,況且很多人應該也都歌功頌德過,那就從一個我最熟悉的角度去書寫我所知道的行業狀況:紡織面料。
這是個傳統行業,自有人類文明以來,衣食住行的“衣”就是第一需求。
為何我想寫的是首爾的紡織布料市場,而我們國內這么多的紡織市場為何不寫呢?她有什么特別之處或者迷人的地方嗎?
【一】這是我的幸運地。
我這人沒有發橫財的命,無論是抽獎、彩票、六合彩、刮刮樂、賭博之類的統統與我無關,甚至會將別人拖落水,屬于冤大頭、手氣差的那種懵貨。只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份兒,以致讀書出來悶頭苦干了二十年都沒換過其它行業,所以懂得專心致志去研究屬于自己可以掌握的行業范疇,比如產品趨勢、行業渠道等等。
與首爾結緣是在2009年。感謝當時自己有足夠的眼光去放眼世界,而不僅僅局限于區域性的狹隘認識。
第一次在首爾紡織面料市場,我搜羅了兩三百塊品種帶回國,在帶回來的這些產品里有那么兩三個品種都反映極好,客戶讓我將幾個看好的品種進行開發和改良。于是,我認真地按照市場需求前前后后改了四五個方案,并將其中一個品種命名為“韓國點”。
突然有一天,我在完全沒有心里準備的情況下,一個大客戶打電話來告知那個“韓國點”要下大單。果然,那個品種極度滿足了當時市場創新的需求因素,取得了火爆的銷售業績。由于這個產品的推動,我們公司在當年的市場中一戰成名,并因此作為一家有開發屬性的公司在行業中有了一席之地。
嘗到了這次甜頭后,我每年都會虔誠地來到這個國度,并樂此不疲直到現在!每次也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所斬獲。除了得到一些產品方向的靈感以外,還當作了一份信仰的力量,似乎在開發季到來如果不去一趟韓國就像失去了靈感似的!
【二】相信勤能補拙。
首爾的布料市場相對于咱們國內的任何一個紡織市場都顯得老舊,并且擁擠不堪,而且從2009年我第一次來,直到現在依然沒有變動過。賣紡織布料的是在東大門一棟大樓的三四層。一個攤位就是一家公司,約摸十來平方米左右。由此不難想象在這狹小的空間里到底是有多么的親密接觸了。就拿過道來說,正常也要有兩個人以上可以正面走過,可是這的過道兩個人迎面就得各自45度側身才不會互相碰觸。看來這個市場管理的領導也是為了利益最大化,盡量縮小了每個基本攤位的面積,以收取更多的租金和管理費用。一個三四千平米左右的樓層硬是擠進了四五百家門店,看在利益的份上,就沒能周致長遠地看到所存在的隱患了,要是真有火災發生,看來商戶們是在劫難逃的。
話說回來,雖然攤位面積小,不過倒也應有盡有,從桌椅到樣布臺板,從辦公用具到產品放置,一切都是按縮小版的經營門店來置辦。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就一直蝸居在這么一個地方,為時尚的韓流服飾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面料。作為一個國家的紡織銷售中心在首爾這個首都就這樣存在了幾十年時間。
雖然已經來過很多次這個市場,可以說早已輕車熟路了,但每次進入到這個布的世界,我總要提起百倍精神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我知道,一入布行深似海,在幾百家的攤位上挑選自己對路心儀的東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次我都是采用“工兵掃雷式”的方法一家一家走過,生怕錯過了什么好品種而遺憾終生。甚至是抱著“寧可多看一百家,不能錯過一家”的這種傻辦法,專注地在每個攤位上眼手并用搜索一番。每次這么一趟下來就是3個小時不停歇,把自己折騰得腰都直不起。雖然很累,可是我十分享受這個過程,感覺像是在茫茫的大海中撈到想要的那根針一樣,因為不僅有成就感,而且有勤能補拙和天道酬勤的精神慰藉。
【三】學習人家的先進。
專心專注的人有求真向上的力量!
從上海到首爾的飛行時間才兩個小時,就像從杭州飛廣州一樣簡便易行。所以一年兩次以上的首爾考察已成為我的不可或缺的必修課,因為在韓國同行的身上我學習到我們所不具有的優秀。
每次出現在這個市場上,我都會要求自己做到沒有人比我在那一刻更認真和細致!都說“窺一斑而見全豹”,在語言不通無法進行交流的情況下,我用心觀察了韓國同行人的一些細微所在,有許多可圈可點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
“傳統與品質兼顧,創新和融匯皆有”,是我對其觀察后的評判。
在傳統的一些常規品種上,他們跟我們做得不一樣的是:不愿偷工減料,而是越做越好!實在是不想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還是得嗆聲吐槽一下我們大天朝的不可取的地方,在產品相形之下還是得佩服人家的做真做足的態度。至于產品的創新也是所有業內人士有目共睹的,一到大型紡織展會上,韓國同行的展位上總是黑壓壓一片人擠在一起“偷窺”,甚至動手動腳想要竊取之;而在融匯貫通、資源整合這一塊,人家既走出去也拿進來。我曾經發現很多攤位上的布料的顏色和編號都是一樣的,這說明人家銷售是多位立體的,既達到資源共享又避免資源浪費。
有一個小細節不得不提一下,他們放在攤位上的樣品不用打招呼是隨時可以拿走的,只要你需要。他們用這種開放的態度等待四方來客。這是一種商業的利他精神,然我們國內的商家們是藏著掖著,仿佛要被打家劫舍似的,這點也是他們的先進之處。
猶太人號稱是世界上最有經濟頭腦的人種,韓國人在這方面的名氣雖不及中國,但是他們用他們的認真和追求引領了各種“韓流”,他們是值得世界尊崇的國家。
【四】只為一份信念。
我在想,賣布的大概也算是不怎么受人待見的一個行業吧?我考察過許多布料市場,發現一個有意思卻又非常相似的情況,布料市場都偏居一隅,蹲守在臟亂差的區域。
比如韓國的江南是屬于富人區,而東大門布料市場地處江北,俗稱“貧民區”;美國的布料市場也位于紐約的一處貧民區,我們經過那里,發現周邊有成片的流浪人員、社會最底層的乞討者以及不務正業的黑人;再如北京的眾人眾和越南胡志明市的布料市場亦是如此。仿佛賣布這種勞動密集型和低門檻的行業都是平民和貧民們在經營。
雖然紡織行業沒有高大上,但一直在為流行時尚提供靈感,且一直未曾停下創新的腳步。
眾所周知,“韓流”、“韓風”不僅僅是指明星、韓劇之類的元素,服裝潮流也是其中一部分。大家只看到一件靚麗外衣表面的光鮮和驚艷,卻不知一塊面料的孕育過程是何等的周折艱難。正是有眾多的紡織人孜孜以求才能制造出一塊適宜設計師所要的質感的布料。
“面料是服裝的靈魂!”
向這個行業的人致敬吧!我熱愛這個行業,并以此為榮!我愿意“為她人作嫁衣裳”!并且有幸用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創造出自己的價值,這份價值無關他人眼光,只因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