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換了一種運動方式,變成了騎動感單車。騎了大約有三十分鐘吧,整個人累的呼哧呼哧的,可以說汗流浹背。
如果按照慣常跑步三十分鐘也差不多是這樣的一個勞動強度,今天換了一個運動方式所以整體而言還是蠻新鮮的一天。
今天的驛站會議大約有七八個會員參與,每次的會員參與人數(shù)都不到一半,我問過我們俱樂部的官員,我說為什么不去參會那,而他們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每當有這樣的理由出現(xiàn)的時候,我就認為這個理由或者他準備要去做的這件事要遠遠比去俱樂部這一件事更加的有價值。就像他們有人提出我要去跟伙伴們出去游玩,那也可以從側(cè)面認為對于出游這件事的價值要遠遠高于去一次俱樂部的價值。
所以解決好俱樂部能為大家?guī)淼膬r值是重中之重。這當然也是比較核心的關鍵因素。那問題又來了,如何讓俱樂部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那,首先俱樂部是有一個個人組成的,你不能夠改變別人,你最多只能影響別人,當你處在俱樂部的一個較為核心位置的時候你才能更好的影響別人。所以對于提高會員參會率,對于如何使會議更加影響別人,首先就是自己要以身作則,要讓自己的成長看得見。
當然這里面也跟俱樂部的領導者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如何讓整個俱樂部更加的團結(jié)以及活躍?比如如何激起大家對于演講最初的動力?等等,這些都是蠻重要的因素。
對于算數(shù)我自己不是太擅長,我性子比較偏穩(wěn)和慢,所以比較專業(yè)的道路似乎跟我更加的吻合,我也很喜歡激勵別人,影響別人,并且與之分享。從這一點上我更覺得自己是一個未孵化的企業(yè)家。說到這,我自己都笑了,這個世界上自以為自己能做成事的人有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夠成事的人卻很少。
有個人曾說人的一生應該解決的關系首先應該是人與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其實這一點對我而言還是蠻重要的,顯而易見對于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上,焦慮以及一種未知的恐懼似乎更加能影響著我,有時候我甚至認為我天生欠缺這種能力,這是最打擊一個人的地方。
為什么這么說,從小到大,對于自己想得到什么東西或者做成什么事情,似乎都要做百倍甚至于千倍的努力,這讓我很受打擊。為什么一件事情在別人面前豪不費勁,而我自己就要付出很多努力。
也許別人的毫不費力只不過是自己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其實背后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以及精力。
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很偉大,很有勇氣。有的時候感覺自己很糟糕,很弱小。正向之前提到的,對于情緒我似乎總找不到解決之道,總沒有一個太好的辦法去平復,難道是自己太閑了,才會有這種情緒的出現(xiàn),我更喜歡這種解釋方式,一切的無知源于知識的不足,一切的擔心和恐懼都源于閑著沒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