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十七歲就下地干活,在生產隊雖然是半拉子,但不服輸的他,每次在干完自己的活以后,還幫著體弱的爺爺干。所以下地第二年就頂整個勞力,由于表現出色,地主成份的叔父竟然被推舉當上了生產組長,后來又當了小隊長。在叔叔的帶領下,小隊的糧食生產年年在大隊排第一。
現在叔父家的地已經被征用得所剩無幾,于是,種了一輩子地的叔父在工作之余把他對土地的熱愛傾注到了菜園里。每到初春,叔父很早就把各種蔬菜種子撒進用塑料箱裝的泥土里,放在窗臺上,每早起來都要看一看種子發芽了沒有,眼里仿佛在憧憬著小苗長大開花結果。叔父告訴我,當種子發芽后,還要時刻注意澆水的量,水澆多了會竄苗,少澆水讓小苗生長減慢,這叫蹲苗。當小苗長到五厘米左右,就要移到營養缽里,放到外面早已扣好的大棚里,和那些已經探出小腦袋的白菜蘿卜一起開啟新的生長歷程。
當棚子里的小白菜、蘿卜菜可以吃了,叔父就會時常打電話讓我去取菜,每次去叔父家,都會被菜園里那春意盎然的綠色所吸引,欣賞之余就是享受親手免費采摘的樂趣,那感覺不亞于采菊東籬下的五柳先生的閑適,然后載著白菜、水蘿卜、香菜,小蔥、豆角、西紅柿、黃瓜……還有叔父和嬸娘滿臉幸福的笑容,滿載而歸。
當第一縷晨曦點亮大地時,叔父早已來到園子里整地施肥澆水,為菜苗準備更廣闊的天地。肥料是叔父用三輪車拉回來的農家肥,以保障蔬菜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夏天是叔父的菜園最美的時節。菜園的四周是亭亭玉立的粘玉米,腰間別著紅纓槍,宛然一排颯爽英姿的女兵。綠油油的大蔥是一年四季中的必備菜肴和調味品,所以它在菜園中至少要有兩席之地,一塊種小蔥和倒池蔥,一塊栽冬儲蔥。紅燈籠似的西紅柿,中間總要有黃色的圣女果做裝飾;油綠得發亮的尖椒有的羞紅了臉,在綠葉的映襯下分外妖嬈;紫得發亮的茄子謙虛地低下頭,把果實藏在葉間;豆角爬上了高高的豆角架,藕荷色的小花點綴在一面碧綠的墻上,鐮刀似的豆角,一串串的,害羞地躲在綠葉中間,須扒開葉子才可看見。整個菜園高低錯落有致,色彩斑斕,處處被生命的綠色點染著。就連甬路兩旁也不閑著,右邊是爬得高高的南瓜,圓圓的葉子中間點綴著橘紅色的大南瓜,誘人的很。左邊靠墻根是香菜和苦菊的領地。北面的磚墻上則被菜豆和吊瓜染綠,就如一匹綠色的錦緞掛在墻上。進到菜園里,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
看得出,菜園是叔父精心設計的,哪塊地種什么不重茬,春天種什么,夏天栽什么,秋天撒什么種,既不讓地閑著,又能保證高產,都需要專業的種地經驗。雖然菜園不大,卻能夠讓幾家人有吃不完的菜。
每次我到叔父家,首先要走進菜園里欣賞一番。摘一個熟透了的西紅柿,咬上一口,滿嘴被大自然最天然的滋味包裹住,一直沁入心脾。每一個果實都仿佛是一個跳動的文字,每一株蔬菜都是一首老歌,每一壟菜地都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徜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掰幾穗玉米,拽幾個茄子,一會叔叔和嬸娘就摘了一袋子。我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我最愛吃飯包,所以叔父讓菜園里總是有綠葉白菜,嬸娘還要給我拿一罐自家釀制的大醬。回到家打點辣椒雞蛋醬,燜一鍋二米飯,烀兩個土豆,煮兩個雞蛋,捧起飯包的一剎那,仿佛溶化了整個世界的美味,這是最讓我陶醉的愛的滋味。這滋味,一直持續到春節時那酸菜和蘿卜餡餃子里面。
如今,陽春三月,叔父又把他的業余時間用在侍弄菜園中了——那是他生命的寄托和對孩子們無限的愛……
文 /王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