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菜園
文/宋雨霜
鄉村,每家每戶都有菜園。菜園或大或小,種的菜品大同小異,那是鄉下人一年的蔬果供應來源。我家的菜園是一塊類似長方形的土地。
每個季節,種的菜是不一樣的。春天,在光禿禿的菜地里撒下辣椒種子,種下紅薯苗,培育南瓜苗。初夏時節,菜園開始熱鬧起來。夏天的清晨,我跨上竹籃,去采摘一天的蔬果。從家里到菜園,是一條散落著小石子的路。細長的小路兩旁,喇叭花驕傲地綻放著。我順手扯下幾朵把玩,才不管“玩喇叭花會打破飯碗”的說法。
走進菜園里,就進入了一個綠色的蔬果王國。纖柔的豇豆藤曼在竹竿架子上,依偎的姿態透露無限的溫柔。有些紫色的豇豆花如同可愛的精靈,打望著這個世界。豇豆邊上的土墻邊,匍匐著黃瓜和冬瓜。冬瓜是肥胖的娃娃,黃瓜是秀氣的姑娘,它們各自默默長著,相安無事。黃色的絲瓜花仰面開放,葉子下掛著細嫩修長的絲瓜。西紅柿掛在枝上,紅彤彤的惹人喜愛。紅的綠的辣椒藏在枝葉中,卻隱藏著辛辣的秘密。
摘豇豆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斷,不能蠻力拉扯,不然就破壞藤曼的后續生長。再摘幾個茄子,一把辣椒,不一會,我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時,一些小蟲子會在藤曼上。我膽子很大,把蟲子拿起扔開了。采摘結束,告別菜園,我哼著小歌回家做飯啦。
回到家里,把蔬果洗凈,做好準備工作就開始烹飪啦。炒黃瓜片,辣椒炒臘肉,水煮豇豆,涼拌茄子,這就是菜園奉獻給我家的美味佳肴。有時,我也自己烤豆角,烤玉米,香香的味道讓我倍感幸福。
所謂“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獲”,菜園也需要辛勤地打理照看。除草,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天熱得厲害時,我會去給菜園澆水。中午不能澆水,水蒸發后成為氣體會燙壞蔬菜。等到下午,太陽下去了,我用小木桶一桶桶地拎水。澆水時,我心里默念,蔬菜啊蔬菜快快長吧,等你們長好了就可以讓我吃啦。
夏天摘菜,成為我和菜園的約會,直到迎來秋天。楓葉開始變黃,蟬鳴聲變小,秋天就這樣來了。秋天來臨,菜地變得靜默一些。那一場綠色蔬果的盛會,在秋風的絮語中消停下來。豇豆走了,茄子走了,黃瓜也走了,它們退出了菜園,也退出了我家的餐桌。
秋天,是蘿卜白菜帶頭的陣地。菠菜,茼蒿菜也是主要角色。埋在地里的地瓜成為我時常拋開泥土的期待。菜園邊上的刺梨子成熟了,帶刺兒的果兒散發著芬芳,吸引著我采摘品嘗。有時采得多了,我把刺梨子洗凈分成小塊,泡成果子酒。冬天,白雪蓋住菜園。白菜臨霜傲雪,老人說“被霜打過的白菜更甜”。矮矮胖胖的白菜在雪化后露出微笑的臉龐,溫暖著冬日的菜園。
來年春天,小草蹦出地面,地蠶子陸陸續續鉆出地面覓食。春天的播種開始了,菜園一年年的物候循環就這樣進行著。菜園子沉默不語,蔬果用自己的色彩和姿態為菜園代言。
離開鄉下已經多年,許久沒有親自采摘蔬菜了。我時常想起我的菜園,也時常夢見自己挎著竹籃,蹦蹦跳跳地走過小路,去菜園摘菜。
那片小小的土地,奉獻出細長的豇豆,紫色茄子,碩大的紅薯,還有許多其他營養的蔬菜。我的鄉村菜園,在記憶深處隨時間變換越加翠綠,那片翠綠呼喚著我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