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雕塑廣場人頭攢動,處處歡聲笑語。我們穿過絡繹不絕的游人,下臺階來到浮橋。鐵板拼接的浮橋長長的,像個無限延伸的寶葫蘆浮在海面上。游人踩著它濕濕的背小心翼翼的走過去,龐大的雙體帆船,正在水波蕩漾的海面靜靜等候。過浮橋的感覺恰似那凌波微步的仙子,輕飄飄的似乎要隨風遁去。潤濕的水汽夾雜著淡淡的腥味鋪面而來,讓人覺得現實的滋味是那樣真切。眼前這片無邊的海啊,那么唐突的闖入我的眼瞼,那么熱烈的擁抱我,我竟是那般受寵若驚的在導游的攙扶下上了船。
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大海嗎?灰白的云層不停的變幻,躲在遠遠地海面上向我招手。海天相接,分不清這灰藍的色彩該為誰所有。天地洪荒,逐影踏浪逶迤而來。若不是白色的、黃色的帆船在海上自由來去,真疑心這眼中的波濤從天而降呢!淡淡的遠山臥在碧波上,兩兩點點交錯著顯現,實有似無,宛如江南秀氣的女子,走在煙雨朦朧的水霧里,激起游人無限的遐想。“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白居易《長恨歌》里如此形象的詩句讓蓬萊更增加了一層神秘色彩。
蓬萊閣近了,高聳的丹崖山上綠樹掩映,若隱若現的亭臺殿閣,恍如神話中的仙宮。“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是不是仙人在上面走動呢?我手扶欄桿伸長了脖子向上張望,據說,八仙過海前,在這里曾有過一個短暫的聚會,他們從避風亭外的山崖絕壁上各持法器顯神通,飄向蒼茫大海,飛升仙境。這美妙而神奇的八仙傳說與海市蜃樓還有些許關聯呢。
蓬萊閣北邊寬廣的海域上空,經常會出現海市蜃樓,亦或險峰劈面而立,亦或瓊樓迭現……這奇妙美景相信我們每一位游人都渴望看到,然而,遠古時期出海的漁民們對這奇異的自然現象表現的十分驚恐,漸漸地,一些好事的方士將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三神山的傳說。“蓬萊、方丈、瀛洲”在《山海經》和《封禪書》中,也被描繪的活靈活現,在一些歷史劇中,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的地方就是這里。
這虛虛實實的傳說更讓人們覺得蓬萊三山是聚仙成氣的好地方,很多人慕名而來,想一睹為快,我也不例外,瞪大眼睛注視著這一片空濛的水域,期待八仙重現。可惜,鴿子灰的層云里露出了太陽調皮的笑臉,白亮亮的天地向你敞開,任由“云海空復空,群山沒空明”,滿懷激情的蓬萊之旅,因為這不期而至的雨,不得見大海真顏,也不見海市蜃樓。蓬萊覓仙讓我懂得,生活中的很多美好可遇不可求。遺憾是人生常態,也是一種美麗。
海面上,孩子們在五顏六色的泳圈里自由游弋,拿著滋水槍的打起水仗,帶著漁網的撈起小魚兒。妹妹一家也丟掉了矜持,脫掉鞋子,挽起褲腳,在大海的懷抱里無拘無束的奔跑。怕冷的我,不敢冒然下海。大海匍匐在我的腳下,醉美人般的搖搖晃晃,從遙遠的天際款款而來,拍打著透明發亮的岸,眨著狡黠的眼,上來又溜走,如此三番,吐著泡泡,趕著浪花。我能聽到他均勻的呼吸,看到他多情的眼神。
還猶豫什么呢,面對著自己一直仰望的大海,說什么也得有個親密接觸吧!迅速把腳探出來,沙灘細膩棉柔如嬰兒的肌膚,舒服極了。海水也不是想象中的涼,反是溫熱熱的,親昵的纏繞你,撫摸你,我們醉在了大海中,那般肆無忌憚地尖叫著,拋開紅塵煩惱,到學了一把神仙的逍遙。暮色四合,漲潮了,溫順的大海屏住笑,裹挾著大片的海藻,一波一波向沙灘涌來。于是,海水在叮叮咚咚里吟唱,漁舟在蕩蕩漾漾里唱晚,蓬萊閣的層層樓殿,也在煙云縈繞的詩情畫意里羽化成仙……
回望豪放蒼茫的海面,意猶未盡。蓬萊之行覓仙不見,卻見得仙人游蹤,我們這群戀戀不舍的游人啊,早已踏上了仙人走過的征程,“神仙從未蓬萊住,倒是閑人落此間”!生活中,做神仙也好,閑人也罷,只要我們過得快樂,活出仙人的超凡脫俗,人間就會處處仙境。但愿蓬萊覓仙,讓我們都有一個“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