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被吸引到了,因為從小經歷過生死離別的我非常了解生命總是無常。它不會出現在你有任何準備的時刻,去年也經歷過家中老人的病故,從發現病情到突然離開,也只有兩三個月的功夫。
??????? 那段時間我經常往返于家和醫院的路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如此的對病魔以及醫院如此恐懼,那里的醫生對待生死如此淡然,那里的病人對待健康如此的謹慎,總是感覺到沉重的腳步以及疲憊、倦怠、無助的各色表情。
?????? ?腳步匆匆的人們,麻木的眼神,缺乏神采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輸液吊瓶,而病房門口陳舊的一張紙是如此醒目:“假如你的生命,還剩下……”我總是路過的時候會看看,然后越發珍重的覺得要珍惜每一天。我們總是以為死亡遙不可及,因此總覺得有時間去思考人生最最關鍵的事情。而恰恰是因為沒有人能知道答案,因此我們更需要好好的思考下一次只活一天的現實,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么?
?????? 因為親歷親人的離世,包括剛開始的懷疑、確認、自我抗爭、期冀奇跡的出現、接受命運、放下無謂的抗爭、臣服,這一路走來有多少煎熬,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即便是我們家屬也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是跟著情緒起伏。
?????? 很多人對之前健康不在意不呵護,到發現生命無多的時候,他們都較之以前對生活態度有了非常大轉變。在同病房有個病人在之前的生活中飲食無度,抽煙喝酒,情緒化非常嚴重,自負驕傲,不懂得呵護自己的健康。在生病期間,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遵照醫囑,按時作息,心境也變得非常柔軟,親朋好友說的話非常容易就讓他落下淚來。所以,我想起了下面這段話。
???????弟子問老師:“你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老師答道:“他們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自己從來不會死亡,直到臨死前,卻又仿佛從未活過。”
?????? 看到這本書,更加確認了我對待生死的態度。不知死,焉知生。只有真正面臨過死亡或親歷家人的死亡,才能感受到我們來到世界上需要面對的功課。這門功課誰也無法逃避,或早或晚。也許早點面對也是好事,能讓自己更加珍惜時間,珍惜當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 保羅.卡拉尼是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他在1977年生于亞利桑那州,獲得斯坦福大學英語文學及人體生物學雙料學位,后于劍橋大學獲得科學史與哲學研究碩士學位,并以優異成績從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即將獲得斯坦福醫學院外科教授職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在就任醫生期間,獲得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最高獎。奮斗了多年的他即將抵達人生巔峰,卻忽然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在37歲告別妻子和女兒,離開人世。
??????? 作者從雙重視角分析了自己作為醫生以及患者不同的心態,以及不同的抉擇,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像其他所有的癌癥晚期患者一樣,保羅.卡拉尼同樣也經歷了,接受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抑郁、接受的一個心路歷程。也正是由于他不能確定余生還有多久?開始帶著探索生命意義的疑問去真正的思考自己的人生。
??????? 當他感覺到命運的大手緊緊的鉗住他的喉嚨,他從沮喪到開始反抗。并且重新站起來去面對這門功課,反倒激發出他更強大的動力,去完成最想完成的事。他耳邊想起艾瑪的聲音:你必須想清楚什么對你最重要。可是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將無法弄清楚生命本身存在的意義。
???????? 其實,時間是把雙刃劍,不僅僅是癌癥病人如此,作為我們普通人同樣如此,你可以選擇一件件事,非常忙碌的完成你清單上所有的事情,也可以選擇慢慢走,好好想,只是作為癌癥晚期患者的保羅.卡拉尼,已經意識到癌癥的殘酷了。它不只限制了你的時間,也限制了你的精力,能擠進一天里做完的事情大不如前。所以,他選擇后者,好好的去度過余生的每一天,而有些日子,也只能是撐著。
??????? 想清楚自己最熱愛的事情,還是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后,他又重新返回了手術室。即使他身患絕癥,身體衰竭,但是他卻更加清醒的活著。每個人遲早要對局限低頭。大多數的雄心壯志不是達成了就是放棄了,在保羅生命的最后關頭,我們看到了一個足夠強大而且清醒的人。
??????? 他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臣服于命運的安排。返回工作崗位,正視自己和妻子的關系,選擇生育自己的寶寶,即便明白這個嬰兒對他來說就是短暫的相逢。也勇敢的去嘗試和面對,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主義。嬰兒帶給他的是其他任何東西(名利)所不能帶給他的喜悅和自足。讓他更感動于生命的豐富內涵。
???????最后保羅告訴妻子露西:“我準備好了。他的意思是:準備好撤除呼吸輔助設備,準備好注射嗎啡,準備好去世了?!笨吹竭@段話,莫名的心安。聽過見過很多死亡的方式,但是很少有人如此淡定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死亡。盲目的樂觀,和絕望的放棄一樣,都帶有焦躁不安的氣息。而保羅帶給我的震撼卻是篤定而充滿力量的。
???????我們的身體從小到大就是一個不斷的演化過程,在生與死的循環中,體驗著不同的人生歷程。人體組成細胞有60兆個,小腸細胞只有一天的壽命,胃的細胞有2-3天,神經細胞為4-6周,血液中的紅細胞,肝細胞為5個月,血管的內皮細胞為6個月。人的體內,不斷從細胞死亡然后生成,進而讓我們有了生命。在細胞的生死循環中,我們應創造出生命價值,才不枉來世一遭。很多人臨終遺憾最多的不關乎金錢和名利,而大部分是沒有機會去了解和做真正的自己。李開復在寫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中也提到了自己患病期間的所思所想以及人生感受,得到了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啟迪?!稉Q個活法:臨終前會后悔的25件事》中有這樣一句話特別有警示意義:“人生難以掌握,措手不及,莫待變化才清醒這一生,你最后悔的是什么?”所以,提早去校準自己的生命主軸線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是不停往前沖的人,請暫時的停下腳步,再度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只有當你知道生命的意義時,你才能有一個豁達的面對死亡的態度。死亡無可避免總會到來,我們無法預料會是哪一天,所以更要努力過好每一天,趁生之歡愉,與時間同行,共赴一個豐盛的人生。
??